发布时间:2022-08-30 14:04 原文链接: 赋能“双碳”生物合成技术助力绿色低碳

提到生物合成,你会想到什么?是生活在实验室中的微生物,还是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复制人”?其实,生物合成和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遥远。生物合成能够合成淀粉、肉制品,具备服务于工业生产与农业转型的巨大潜力,甚至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也能发挥独特优势。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之下,低碳生物合成正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应该如何发挥创新优势,以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应用?在日前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就上述话题开展了讨论。

  生物合成适应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

  一般来说,低碳生物合成指的是以二氧化碳、生物质、有机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利用工业菌种、工业酶等生物体为工具进行物质合成的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告诉记者:“低碳生物合成由于原料低碳可再生,且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生物体系,将传统高温高压的化工生产变革为常温常压的生物制造,不但可以实现工业生物碳汇与低碳循环,还降低了物质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减少了碳足迹。目前,低碳生物合成模式已经成为引领化工、材料、能源、食品、医药等化学品生产的工业制造新模式。”

  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预测,到2030年,包括食品农业、生物燃料、生物基材料与化学品等行业在内的低碳生物合成产品有望每年减少20.7亿—26.0亿吨的碳排放。这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排放二氧化碳约112亿吨,需要在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各环节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认为,低碳生物合成是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需求,也是实现绿色工业制造、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提升生物合成原始创新能力是核心

  “绿色生物制造已经展现出巨大潜力。”谭天伟说。

  我国拥有充足的生物质资源,年可利用量约7亿吨。谭天伟说:“若能合理利用这些资源,集中替代有限类别产品,生物绿色制造将具有解决千万吨级化工产品的能力及潜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解决产品结构、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等问题。”

  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生物合成路线还无法与传统的石化和农业路线竞争。技术研发链条长、技术供给不足、对生物体系的认识远低于传统化学催化剂等问题,都是摆在低碳生物合成面前的巨大挑战。

  马延和表示,我国需要加强基础、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布局,加快原料、工具、过程与装备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要推进实施“低碳生物合成”方向的科技专项,以全球化视野统筹创新资源和要素;还要围绕二氧化碳等碳资源转化利用与物质低碳合成的生物路线,突破一批颠覆性生物合成技术和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我国生物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撑,为生物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完善生物合成安全监管是关键

  需要关注的是,生物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监管模式和治理体系带来了新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中心研究员赵国屏建议,应重点做好生物合成技术与现有政策、法规间的衔接,同时梳理现有监管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漏洞及空白,开展长期的监管与政策研究。

  澳门大学助理教授杜立则指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创新法律规范机制:“首先,应该采取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方式促进科研创新;其次,要基于技术风险明确分类监管的标准;最后,可以在政策制定和立法环节引入公众参与,让合成生物科技的商业化更具有社会许可性。”

  与会专家认为,加强低碳生物合成技术自主创新,形成绿色生物工业核心技术能力,是保障我国生物产业安全、掌握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主动权的关键。同时,我国也应建立科学和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强生物安全和伦理风险评估与监管,建设全社会参与的科学传播平台,培养具备跨学科研发创新和多领域综合创业能力的人才队伍,以进一步发挥低碳生物合成技术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相关文章

从2023年“双碳”工作看我国绿色转型进展

政策措施更有力产业结构更优化——从“双碳”工作看我国绿色转型进展近日,全新一代18兆瓦海上直驱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下线,这是目前已下线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海上直驱风电机组。该机组正源源......

专家:中国进一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向标”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发展和全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12月27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分享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的新......

岛津携新品参会,共创未来新篇章!

为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推动山东省化学化工事业的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由山东化学化工学会主办,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的“第24届山东省高等院校化学化......

资助超2000万!国自然公布工程与材料领域低碳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指南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双碳”专项项目(二)——“工程与材料领域低碳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指南的通告。为推动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基础研究,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

新进展!利用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还原CC偶联制乙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延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

天津工生所在低值碳原料生物合成单细胞蛋白方面获进展

传统微生物生产菌体蛋白存在低值原料的转化效率和速率低、蛋白质合成能力不足等问题。巴斯德毕赤酵母由于具有天然的甲醇同化能力被认为是生产甲醇单细胞蛋白(SCP)的理想宿主,但是其复杂的甲醇代谢途径和细胞内......

聚焦“双碳”战略,引领绿色变革

日前,我国迎来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年来,我......

广大联合清华编制《碳中和高校规划设计规范》

近日,由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牵头编制的《碳中和校园规划设计规范》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通过专家评审启动。据悉,《碳中和校园规划设计规范》的编制将为全国低碳校园高质量发展建立起一......

新进展|珊瑚共附生微生物产生代谢产物,竟能抵御外界病原菌侵袭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长生团队在珊瑚共附生稀有放线菌来源天然产物发现与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有机化学通讯》。珊瑚在自然界中以共生功能体的形式存在,微生物是其重要组......

聚焦检验检测认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

——检验检测认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专题会议成功举办2023年8月30日,由烟台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主办,检科测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检验检测认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专题会议”在烟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