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18 17:46 原文链接: 高校异地办学该规范了!

  一波高校又开始行动了。

  从4月29日至今,北京大学与威海市共建的海洋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与地方共建的内蒙古现代农牧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与苏州市共建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苏州分基地相继揭牌成立或启动建设。在此之前(4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建设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已落户苏州。一时间,高校异地办学模式再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关注这一模式很久了。看到其“野蛮生长”的状况,他说:“高校异地办学之风该刹刹了。”

  高校异地办学在我国已有40余年的历史。作为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合作的产物,高校异地办学虽然同时满足了双方的某种需求,但其机构权属模糊、大学精神缺失、管理成本增加等弊端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且分散高等教育资源投入等问题逐渐显现。专家表示,是时候规范一下高校异地办学了。

  顾虑与担忧一直存在

  上世纪80年代,高校异地办学开始兴起,其方式从在同一城市建立多校区发展到打破行政边界限制建立多校区。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刘皛发表了两篇论文,专门研究高校异地办学模式。她发现,高校异地办学的最初动因是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办学条件不达标、办学规模被制约、发展速度受限等困局,但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大学把拓展资源、满足多元化发展需要和进一步提升质量作为异地办学的主要目标。

  曾有文章统计,截至2020年4月底,国内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异地共设立了166个机构。其中东部内部流动97个、西部流向东部20个、东北流向东部13个、中部流向东部15个。值得一提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的主要流向为东部沿海城市,流向东部的新设机构占总数的87%。

  “虽然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特点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同,但多校区办学总体上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刘皛说。

  在我国,高校异地办学有相对成功的案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也有不少失败案例,如部分高校相继撤回校区或分校。但是,李志民提到的异地办学机构权属模糊、大学精神缺失、教师分身乏术、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则一直饱受诟病。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赵俊芳等人研究发现,异地办学机构的权属模糊,会造成多元办学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高校与异地校区管理机制的不契合、异地办学的“孤岛”隐忧等问题。

  对此,有学者以美国加州大学异地办学作为应该支持我国高校异地办学的例子,但实则不然。李志民分析,加州大学分校与国内高校的跨省异地分校有本质区别。一是隶属关系不同。加州大学分校之间都是独立办学,级别也完全一致,有合作关系而无隶属关系;而国内高校本部与分校之间是隶属关系。二是所跨区域不同。加州大学的十几所分校都分布在加州地区;而我国高校异地办学区域跨度很大,如从北京、黑龙江等地到广东、福建等地办学。

  “如果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合理引导和规范,我国高校异地办学的无序发展容易演变成‘能圈则圈’。”在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院长张清看来,“短视”的办学行为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不是市场行为却交易性强

  在我国,作为高校主体的公办院校,本身肩负着立德树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等任务。高校异地办学行为也应该如此,其方式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但刘皛发现,高校在资源竞争中不断开拓新市场的行为却与企业有一定的相似性。

  根据法律,我国实行的是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三级办学,中央政府、省级政府二级管理的体制,即“三级办学二级管理”体制,但很多地区的实践运作往往是“三级办学三级管理”,地市级政府冲破制度的“真空”,成为高校办学实践的主体。高校异地办学的运作过程就体现了这一点。

  以北京大学与威海市共建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为例。在揭牌仪式上,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张平文均表示,支持和推动更多成果和重要平台在威海落地。威海市市长闫剑波则表示,将为北京大学海洋领域学术交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提供优质服务、优惠政策、优良环境等。

  这样的合作意向并不是仅在北京大学和威海市政府的合作中存在,其他高校异地办学同样如此。也就是说,高校和市级政府相互之间有明确的利益诉求。

  虽然高校异地办学已是既成事实,甚至仍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但教育主管部门对其一直持不鼓励、不支持的政策取向。

  在2019年答复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相关提案时,教育部明确提出,不赞成高校建立异地校区,原则上不予审批。但这一答复也传递出另一种对高校异地办学的态度——对于高校自主权范围内的异地科研合作与转化以及延伸性的研究生院建设,高校可自主安排。

  刘皛研究发现,很多异地办学机构最初以研究院、研究生院、成果转化基地等名义获得审批,但随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扩展机构功能,最终转化为承担全日制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综合型校区。

  要规范也要有政策弹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寻求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鉴于对存量的结构固化和传统发展方式路径的优化难度相对较大,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政府,增量始终更具诱惑力,异地办学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增量。

  然而,由于异地办学机构责任主体关系复杂,高校的行政管理主体和异地办学机构的行政管理主体相互分离,高校、高校主管部门、流出地政府、流入地省级政府、流入地市级政府的不同利益诉求不仅难以得到平衡,甚至还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最近几年,李志民还总听到部分地方院校抱怨当地政府的投入少等问题。

  “高校盲目扩张导致国家和地方不得不增加财政投入,所谓的强强联合反而分散了高等教育资源。”他向《中国科学报》解释,很多省市为了吸引优质资源,不惜花费重金,提供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优惠条件。在本地财政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地政府不得不压缩本地大学的各项投入。

  另一种现象也值得关注,有些高校的异地校区得益于经济发达城市所提供的办学环境与条件,其办学重心发生了转移,老校区功能逐渐弱化和缩减,导致原所在地高等教育资源流失。

  但刘皛也不否认,高校异地办学模式是一种共赢的跨行政区治理探索,为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增量提供了一条创新路径。“需要在加强基本规范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弹性。”

  她建议,中央应基于高等教育总体布局与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促进异地办学的基本规范,明确三级政府各自的责任义务和利益。

  除此之外,还应将异地办学机构的办学质量纳入监测和评估体系,保障并提高机构的办学质量。例如,可在“双一流”建设评估中,把高校优化多校区办学模式、促进资源整合与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内容;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把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异地校区建设条件保障作为评估的重要内容。

  在张清看来,完善财政拨款体系以及对高校评估、绩效评价体制机制更为关键。

  “除了加大顶层设计以及监管的力度外,还应该从制度本身入手。”李志民进一步表示,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只要将当前异地办学全部并入当地高校并由当地教育部门管理,既可以清晰界定异地办学的利益边界,又可以让各地安心发展本地高校,一举两得。

相关文章

多所高校期末寄成绩单给家长,背后反映了什么?

近日,有关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期末寄成绩单给家长的话题在网上引发了很多关注和讨论。澎湃新闻注意到,网上讨论的观点主要分为这几类:一是大学生是成年人了,应该独立进取;培养大学生不应该唯成绩论,不应该以对待......

压榨越轨造假,“导生关系”失序现象为何频发?

高校学生联名举报导师的风波再起。4月9日,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共同举报该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郑某师德失范。举报者称,郑某差遣实验室同学做了许多科研以外的事情,如长期代取大量快递,开车接送其朋......

杭州一高校免费借西服给求职学生,还将提供形象设计

正值春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职美生涯工作室”为求职大学生推出免费借用西服服务,学生可用智能量体设备测量身形,找到合适尺寸的西服。“穿一身整齐的西服去面试,学生们会更有精气神,也能体现对工作的......

高校要直面现实,并给出正确答案

最近,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推出了《2024年度高教趋势报告》。这是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做的年度调查,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塑造高等教育的力量、其背后原因,以及该如何迎接变化的时刻。这份报告谈到了诸多问题,包......

央广网评成绩单寄家长:将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对待

大学生都已成年,成绩有必要告诉家长吗?日前,有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学校寄给家长的期末成绩单,引起热议。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的学校也有相同操作。记者认为,把大学生的成绩单寄给家长,乍一看......

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召开换届大会

3月31日,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换届大会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特别邀请了来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重点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合作单位的代表近200人参加研讨交流。据悉,北京高校技术转移......

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举行让高校和企业在成果转化中“双向奔赴”

为了探索企业与高校深度融合新模式、新途径,3月中旬,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举行。参会嘉宾大多来自全国重点高校、行业龙头企业。“我们常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个老大难问题,但如果双方‘老大’都重视,这......

197项获奖又一省高校科研成果奖名单发布

2023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励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省教育厅开展了2023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在推荐受理、......

安徽3所高校人事调整

据安徽省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安徽先锋微讯”近日发布消息:日前,省委决定,翁建平任安徽医科大学校长。郑兰荣任蚌埠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立驰任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胡朝荣不再担任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职......

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这些实力高校入选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批准建设第二批重点实验室的通知》(矿安函〔2024〕33号),宣布全国共有13个实验室拟批准建设。其中,辽宁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