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3 13:56 原文链接: 国家气候中心:今年主汛期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

我国当前已进入主汛期,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主汛期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6月至8月,我国总体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季节内气候变率大,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

在降水方面,预计今年夏季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暴雨过程较多,可能出现较重汛情;北方多雨区包括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华东北部和中部、华中北部和中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南方多雨区主要位于华南南部、西南地区南部、西藏南部,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华东西南部、华中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北部、新疆、西北地区西部等地降水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

在气温方面,预计今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华东、华中、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黑龙江东部、吉林东北部、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福建大部、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部、新疆、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青海中西部、西藏西部和北部等地气温偏高1℃至2℃。东北地区出现持续性低温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预计夏季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风个数为7个至10个,较常年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4个至5个,接近常年,台风总体强度偏弱,台风活动路径以西北路径为主,盛夏发生北上登陆台风的可能性大。

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介绍,今年春季以来,受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影响,我国华南前汛期、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西南地区雨季、江南梅雨和长江梅雨开始时间均偏早。但除了拉尼娜事件以外,我国气候异常还受其他海区(如印度洋、大西洋等)海温变化,以及积雪、极冰等因素影响,其演变和气候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监测预测,及滚动订正气候预测。

相关文章

警惕!气候危及引起多个“灾难性”气候临界点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近期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显示,迄今为止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温上升1.1摄氏度,由此引发的气候危机已经令世界濒临5个“灾难性”临界点,其中包括格陵兰岛冰盖融化等。研究人员指出,触发临......

中科院大气所2022年汛期预测评分创历史新高

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预测组为中国气象局提供了我国汛期降水形势(6-8月)的预测意见。由监测实况可见,大气所的预测意见很好地把握了全国降水形势。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预测意见准确......

全球2/3城市绿化面临气候威胁?专家献策

科学家调查了全球164个城市3129个乔木和灌木物种的气候变化风险,结果发现多达2/3的城市乔木物种可能已经经历了超出了它们处于安全边界(或潜在气候耐力)的气候条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青海湖流域气候趋于暖湿化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7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最新生态监测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流域气候趋于暖湿化,其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以“良”为主,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青海湖是中国......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启动气候变化协同全球行动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北京时间5日晚8点,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正式启动“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Climatex’Campaign)。此次行动旨在通过动员青年行动,提升全球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

《自然》:2.3亿年前化石表明气候带影响早期恐龙分布

 津巴布韦恐龙化石中新发现的恐龙物种Mbiresaurusraathi图片来自:AndreyAtuchin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通过津巴布韦的一组新的三叠世恐龙化石发现,最早的恐龙集中在超级大......

如何预测未来10年气候变化?科学家比你还着急

编者按:看寒来暑往云卷云舒,思古往今来气候变迁,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开设“大气悟理”,为大家介绍大气里发生的有趣故事,介绍一些与天气、气候和环境相关的知识。引言:今年夏季,我国东部......

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住建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国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九部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简称《通知》)。根据《通知》,此次共有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

青藏高原过去两千年气候如何变化?最新研究揭示

中新网北京8月21日电(记者孙自法)2022年夏天全球多地持续高温引发高度关注,而对全球气候有重要且深远影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及其变化,更是科学家们长期聚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过......

生态系统“减排固碳”有多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09.shtm■本报记者胡珉琦说到生态系统固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路径,人们最先想到也是最熟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