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4 21:31 原文链接: 华人一作发PNAS!螺丝粉秒变机器人

在设障的迷宫中,它可以自主穿行;在松软的沙丘上,它可以行动自如……

它外形像一条螺旋状的意大利面(Rotini,螺丝粉),但其实是一款新型的智能软体机器人。它在5月23日登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研制。

那么,“螺丝粉”是如何变身成为机器人的?

“这条‘螺丝粉’由液晶弹性体材料制成,该材料在温度处于55摄氏度的表面上会发生形变运动。”论文通讯作者、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机械航空系副教授尹杰向《中国科学报》介绍,“因为它可以感知躯体位置并灵活移动,所以我们称其为软体机器人。”

会转弯、会弹跳

走迷宫

从上面的视频可以看到,这款螺丝粉状的软体机器人不仅会转弯,还会弹跳,由此成功完成“密室逃脱”。

论文第一作者赵耀在尹杰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他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他解释道:“我们这款软体机器人是利用自我转向(self-turning)与自我突跳(self-snapping)这两种方式来逃离迷宫的。”

当这条“螺丝粉”的一端碰到障碍时,它会围绕着障碍物转变方向,从而实现自发越障;当它的中间部位遇到障碍物时,它会发生形状的突跳,从原来的向前弯曲(凸形)快速转变成向后弯曲(凹形),从而调转滚动方向来实现自发避障。

自我转向(self-turning)

自我突跳(self-snapping)

自我突跳往往发生在自我转向出现困难的时候,赵耀称其是一种把积攒的变形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这条“螺丝粉”会稍微跳离地面,并在落地前把自己重新定向。它还会多次尝试突跳,调整滚动的位置与方向,最终自发找到逃离障碍的路径。

“遭遇障碍物时,转向和突跳这两种行为在软体机器人身上对应着一个渐变的区域。”赵耀说,“当接触点落到身体的中部区域,软体机器人会发生突跳;当接触点稍微远离中部区域时,突跳难度增加;当接触点更加远离中部直到在两端1/5身长之内时,突跳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转向。”

遭遇障碍物时,转向和突跳这两种行为在软体机器人身上对应着一个渐变的区域。

“没有芯片程序控制”

此前的研究发现,圆柱状液晶弹性体制成的软体机器人,在一定温度下可以自发地滚动,但它们在障碍物前会出现原地空转的现象。

“我们这款螺丝粉状的软体机器人在遭遇障碍物时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尹杰说,“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给软体机器人注入自我决策能力,它就可以自主地越过障碍物,逃离预设的迷宫。”

为什么前人的研究没能让软体机器人成功越障呢?

赵耀告诉《中国科学报》:“材料还是原来的研究材料,但我们改变了材料的形状。在尝试对其拉一拉、弯一弯、扭一扭后,我发现拉伸和弯曲并没有带来明显变化,适当地扭曲之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在将扭曲后呈螺丝状的软体机器人,放置到超过55摄氏度的加热表面上时,赵耀观察到其底部与热表面接触的部分开始收缩,但其它暴露在室温环境中的部位并不收缩,在这种不对称的变形作用下,软体机器人向前轻微地弯曲,从而驱动其自发向前滚动。

在尹杰看来,他们研制的软体机器人有点类似家庭用的扫地机器人,因为它可以移动一些重量不超过它自重的物体。

他还指出:“不同于基于大脑运算的生物智能,这是基于物理智能的智能软体机器人,没有芯片程序控制,而是利用了来自环境的热量实现感知和运动。”

扫地

有望在太空行走

在实验中,这条“螺丝粉”可以从室外自然环境中吸收能量实现自发滚动,比如在晴天室外的车顶或烧烤架上自行爬行等。

在晴天室外的车顶或烧烤架上自行爬行

“热表面温度越高,滚动速度也越快。”赵耀向《中国科学报》介绍,“我们研制的软体机器人自主运动的温度区间是55~200摄氏度。”

研究人员曾尝试将软体机器人放在烈日暴晒的地面上,但因为温度不够高,其无法实现自主运动。

哪里的地表温度可以达到55摄氏度以上呢?研究人员想到了沙漠。

一般机器人在沙漠行走比较困难。但赵耀发现,这款软体机器人可以在各种类似沙漠环境的松散沙地上行走,如履平地。这得益于其锯齿状的轮廓外形,可以通过嵌入沙地来增加爬行抓力,从而在攀爬沙丘时有效地避免打滑或深陷。不仅是沙地,它还成功穿过了凹凸不平的细石子路。

尹杰希望未来可以设计一款智能软体机器人,通过吸收自然界环境中的热量作为能量源,从而自主穿越沙漠等复杂的环境来采集地表信息,并应用于恶劣环境监测与救援等。

他还大开脑洞地展望:“如果液晶弹性体材料能适应更低的温度,并能集成微型传感器,我们有望制成能在太空行走的软体机器人。”

相关论文信息:

相关文章

机器人胶囊可将药物送入消化道

在发表于最近的《科学机器人》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药物胶囊,有朝一日或能取代注射给药的方式。该胶囊的“机器人帽”到达小肠时,会旋转并穿过粘液屏障,......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团队成功研发“仿蝠鲼类生命机器人”

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世界里,有一种鱼拥有巨大的“羽翼”,像自带光环的礼服侠,它就是蝠鲼,也被称为“魔鬼鱼”。作为自然界最高效的游泳者之一,蝠鲼几乎能毫不费力地在水中滑翔,甚至在湍急水流中也能敏捷地来回游动......

中科院团队成功研发“仿蝠鲼类生命机器人”

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世界里,有一种鱼拥有巨大的“羽翼”,像自带光环的礼服侠,它就是蝠鲼,也被称为“魔鬼鱼”。作为自然界最高效的游泳者之一,蝠鲼几乎能毫不费力地在水中滑翔,甚至在湍急水流中也能敏捷地来回游动......

《自然》:仿生无人机实现空中建造3D“楼阁”

英国《自然》杂志21日发表的一篇工程学论文,英国科学家团队展示了一组受动物启发的飞行机器人,可以在飞行中建造3D打印结构。未来的飞行机器人可以在偏远或难以抵达的地点提供房屋或重要基础设施的建造支持。人......

智能微型机器人用电子“大脑”自主行走

据发表在21日的《科学·机器人》杂志的论文,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00到250微米大小的太阳能机器人上安装了比蚂蚁头还小的电子“大脑”,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不受外部控制的情况下自主行走。这项创新为新......

科学家发明能够建造房屋的无人机

    图片展示了2.05米高的泡沫材料圆柱体的3D打印,说明整个系统可以建造较大型的结构。建造需1个BuilDrone耗时24秒打印1层,整个结构花费29分钟......

新技术实现对骨折的个性化精准复位与量化康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交通运输规模膨胀等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创伤性骨折疾病频繁发生,日趋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突出问题。对此,来自天津大学MRS实验室的骨科医疗机器人团队目前研发设计的“......

神经机器人系统解码帕金森病行走障碍

利用新的神经机器人平台和电极测量,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解码了帕金森病是如何导致患者大脑失调,损害其行走等运动能力的。这一发现揭示了大脑中丘脑下核区域如何协调腿部肌肉的激活,并提出了可检测患者“......

再创新高!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连续九年居世界首位

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主题的2022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暨苏州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2日在苏州市吴中区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在会上发布,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

我国团队研发出视触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

合作研发团队部分成员在视触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展台前合影。中科院自动化所供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称,该所刘宏斌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共同研发、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