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1 14:39 原文链接: “活药物工厂”有助于治疗糖尿病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有前途的方法是移植的胰岛细胞在血糖水平过低时产生胰岛素。但是,接受这种移植的患者必须服用药物以防止其免疫系统排斥移植的细胞,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并不常用。

  为帮助使这种疗法更可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已设计出一种方法,将治疗细胞封装在柔性保护装置中,该装置可防止免疫排斥,同时仍允许氧气和其他关键营养素到达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在需要时泵出胰岛素或其他蛋白质。

  丹尼尔·安德森(Daniel Anderson)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可以在患者体内植入的活药工厂,该工厂可以分泌患者所需的药物。我们希望可以将这种技术用于治疗许多不同的疾病,包括糖尿病。” ,化学工程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的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和医学工程与科学研究所的成员,也是该论文的资深作者。

1.jpg

(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在对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人类细胞至少可以存活五个月,他们相信它们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以实现对诸如糖尿病或血友病等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

  科赫研究所的研究科学家Suman Bose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该论文今天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

  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每天必须注射几次胰岛素,以使其血糖水平保持在健康范围内。自1999年以来,少数糖尿病患者已经接受了移植的胰岛细胞,这些胰岛细胞可以接管其无功能的胰腺。尽管治疗通常是有效的,但这些患者必须服用的免疫抑制剂使它们容易感染,并可能产生其他严重的副作用。

  几年来,安德森(Anderson)的实验室一直在研究保护移植细胞免受宿主免疫系统侵害的方法,因此不再需要免疫抑制剂药物。

  安德森说:“我们希望能够将细胞植入可以分泌胰岛素等治疗因子但又能防止它们被人体排斥的患者体内。” “如果您能制造出可以保护这些细胞并且不需要免疫抑制的设备,那么您确实可以帮助很多人。”

  为了保护移植的细胞免受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它们安置在由硅基弹性体(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殊的多孔膜制成的设备中。 “它的刚度几乎与组织相同,并且要使其足够薄,以便可以包裹器官。”

  然后,他们用称为THPT的小分子药物在设备的外表面上涂膜。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分子可以帮助预防纤维化,这种纤维化是在免疫系统攻击异物时导致的疤痕组织的堆积。

  该设备包含一个多孔膜,可使移植的细胞从血流中获取营养和氧气。这些孔必须足够大,以允许营养物质和胰岛素通过,但是必须足够小,以使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无法进入并攻击移植的细胞。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孔径在400纳米至3微米范围内的聚合物涂层,发现尺寸在800纳米至1微米之间是最佳的。在这种大小下,小分子和氧气可以通过,但T细胞不能通过。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1微米的孔太大,无法阻止细胞排斥。

  在对糖尿病小鼠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在微型设备内移植的大鼠胰岛在小鼠中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超过10周。

  研究人员还用人类胚胎肾细胞测试了这种方法,人类胚胎肾细胞经过工程设计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红细胞生成并用于治疗贫血的激素。这些治疗性人类细胞在小鼠中存活至少19周的时间。

  安德森说:“装置中的细胞就像工厂一样,不断产生高水平的EPO。这导致动物体内红细胞数量的增加,”

  此外,研究人员表明,只有对小分子药物治疗后,他们才能对移植的细胞进行编程以产生蛋白质。具体而言,当给小鼠注射强力霉素时,移植的工程细胞会产生EPO。该策略仅在需要时才允许按需生产蛋白质或激素。

  研究人员说,这种类型的“活药工厂”可以用于治疗任何需要频繁服用蛋白质或激素的慢性疾病。 他们目前专注于糖尿病,并且正在研究延长胰岛细胞移植寿命的方法。


相关文章

Nature:揭示细菌中的泛素转移酶启动抗病毒免疫反应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涉及到抵御入侵者时,细菌的运作方式与人类细胞极为相似,它们拥有开启和关闭免疫途径所需的相同核心分子机制。他们还揭示了这种共享的古老分子机......

无心插柳的课题发了Nature论文,新发现或“颠覆教科书”

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袁鹏,是一个非常质朴的人。回国之前,他在美国耶鲁大学读完博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博后的工作,提及此他说:“回国主要是家庭原因,父母不想在国外生活。而且他们年纪大了,......

又一家Nature子刊,宣布公开同行评审内容

同行评审,匿名好还是公开好?近年来,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不休。近日,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Earth&Environment用行动投票,力挺公开同行评审。从1月23日开始......

985青年教授成果入选Nature年度亮点

看到《自然》杂志将自己的工作评价为“remarkable”“highlight”,李志明的心情反倒比较平静。这与6年前他第一次发表《自然》论文时的状态截然不同。“在科研路上,我有过无数艰难的岁月,也有......

Nature子刊:吃得越饱,死得越早

我们如何才能在年老体迈时保持健康和尽可能延长寿命?现在,研究衰老的科学家们已经给出了简单的答案:少吃点儿!常言道,千金难买老来瘦。的确,经验与科学实验都告诉我们,成年期的饮食限制可以大大延长寿命,改善......

荒谬至极!高校院长将P上自己名字的Nature论文写入简历..

你见过最荒唐的学术造假是什么样子的?有人直接靠P图为自己得来一份Nature还写到了简历里....雷人的学术剽窃据知乎网友爆料,一开始收到匿名检举人发来的邮件,作者本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然而,事实却让......

Nature子刊:发表生物分子凝聚体研究指南

在真核细胞中,生物大分子通过相分离组装形成功能各异的无膜细胞器(MLOs),使得细胞区域化,从而实现对各种生理活动的精细时空调控。随着相分离在生命科学领域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系统揭示了无膜细胞......

历经2年投稿,35岁博后终获首篇Nature

近日,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周鹏以第一作者身份,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篇Nature论文。刚步入35岁的他,给自己送了一份新年大礼。这距离2021年1月投稿的日子,已过去整整2年时间。这2年中,他经历了第1......

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实验成果在《自然》发表

2023年1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朱彦武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Long-Rang......

刷了5000个电池后,他收获首篇Nature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陈昊以共同一作的身份(排名第一)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篇Nature论文。文章介绍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创造了单节宽带系器件和叠层器件开路电压的世界纪录。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