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3 10:12 原文链接: 教育部就“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工作答记者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11.shtm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简要介绍《评价办法》出台的背景。

答:成效评价事关建设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这为“双一流”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要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建设期末,要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相关文件要求,2018年6月,教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学者和高校“双一流”建设负责同志等,统筹推进研制工作。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精神、对建设高校开展全覆盖式调研、征询“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意见,以及征求建设高校、相关部委、部内司局意见建议等方式,经反复研究论证、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评价办法》。

2.成效评价的基本定位和特征是什么?

答:成效评价是对建设高校及其学科实现大学功能、内涵发展及特色发展的多元多维评价,其设计与大学排名、学科评估及绩效评价等有显著不同。其基本定位和特征是:

第一,注重体系性。在评价内容上,涵盖“双一流”建设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考察期末建设达成度、发展度和第三方评价表现度,呈现高校和学科的总体建设成效。在评价手段上,设立常态化建设监测体系,探索形成监测、改进与评价“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围绕特色提升质量和竞争力,在不同领域和方向建成一流。

第二,注重诊断性。成效评价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聚焦内涵建设,突出服务贡献,强化诊断功能和以评促建,综合呈现高校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结果,不计算总分,不发布排名,不是简单的水平评估。

第三,注重集成性。成效评价依托专家,根据监测数据、部内司局数据、第三方数据,开展定量数据处理、定性评估、第三方评价结果比对等工作,把建设情况综合呈现出来,督促高校落实建设主体责任,治本纠偏,持续提高建设水平。

第四,注重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项世界级、历史性和实践性课题,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调整完善。

3.成效评价在“破五唯”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成效评价将“破五唯”要求贯穿全方位、全过程和各方面,注重体现“双一流”建设本质要求,充分体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改革导向。

一是开展多元多维多主体评价。坚持评价视角多元、评价内容多维,统筹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第三方评价,按不同评价方面、不同学校和学科类型,以区间和梯度分布等形式,呈现建设高校和学科的综合评价结果。

二是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避免简单以条件、数量、排名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在人才培养评价中,突出学生代表作、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结果。在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中,重点考察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等。

三是优化评价手段和方法。实行水平评价与效益考核相结合、日常动态监测与周期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议相结合,以动态监测积累的过程信息与数据为主要支撑,既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指标数据,也组织专家进行定性评议,既考察现有实力,也衡量在已有发展基础上的成长性及发展潜力,建设周期内尽量减少评价对学校的干扰,综合考察高校和学科的建设成效。

四是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探索建设成效国际比较,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同行评议等,对建设高校和学科在全球同类院校相关可比领域的表现、影响力、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考察。适时开展分类评价,研究建立建设高校分类体系,完善分类评价办法,引导和鼓励高校与学科在发展中突出优势,注重特色建设。

4.成效评价考察内容的框架是什么?

答:成效评价由大学整体建设评价和学科建设评价两部分组成,均按“前置维度+核心维度+评价视角”方式布局考核内容。

前置维度考察建设高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治理体系改革成效”,贯穿成效评价各个方面,反映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党建引领和保障“双一流”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等方面的表现。

核心性维度是“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的集中综合反映。大学整体建设评价,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六个方面。学科建设评价,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评价视角分为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分别考察达成水平、建设周期内水平变化、发展潜力,重视对成长性、特色性发展的评价,引导高校和学科关注长远发展。

5.成效评价的程序设置是怎样的?

答:成效评价按以下程序进行。一是建设高校根据各自建设方案对建设情况进行中期和期末自评;二是教育部根据《评价办法》制定成效评价工作方案,委托相关机构分别开展定量数据处理、定性评议、第三方评价结果比对等工作,有关机构分别提出初步评价结果;三是“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中期和期末自评报告、相关机构初步评价结果,形成综合评价意见;四是“双一流”建设主管部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价意见,综合研究,确定评价结果,上报国务院。

6.成效评价的结果如何运用?

答: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建设范围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减少支持力度,切实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凝练特色、内涵发展。

相关文章

两次打破校史!双一流教授:土博也能做出好成果

“你为什么来这儿做老师,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去国外做博士后?”2014年的一次组会上,面对学生的提问,刚博士毕业一年的冯越回答说:“咱们学校至今还没有在Nature发过研究论文,我希望咱们能发第一篇。”......

全国人大双少敏:扩大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博士生招生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作为一名来自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湖南:推动更多高校和学科冲刺“世界一流”

2月7日在长沙召开的2023年湖南教育工作会议透露,2022年,湖南5所高校15个学科入选全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序列,新增3个学科;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4个、一流本科课程158门。会议透露......

郑永安:勇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重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47.shtm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双一流”大学要全面贯彻习......

首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奖励项目拟资助项目公告

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网站12月3日消息,黑龙江省教育厅等近日印发的《关于公布黑龙江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确定“十四五”期间该省重点建设的世界......

两所“双非”力争“双一流”

日前,扬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先后传出力争进入国家第三轮“双一流”建设序列的消息。扬州大学9月29日,中国共产党扬州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对未来一段时期学校事业发展作出了“三步走......

2021年度“双一流”高校决算出炉!最高增幅超8成!

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离不开雄厚的教育经费做后盾。充足的经费,意味着更优质的办学条件、国际化的交流平台、顶尖的科研设备等等,可持续、稳定地推进“双一流”建设良性循环。相比各高校发布的预算数据,决算更......

多所“双一流”高校纪委书记调整

近日,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多所“双一流”高校迎来新任纪委书记。最新一例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官网近日更新显示,原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的吕卫东现已出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

“双一流”硕士毕业3年,他将论文变为现实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沈春蕾海白虾又称南美白对虾,一般在海里繁殖生活。如果在没有海水的内陆地区养海白虾,似乎有点异想天开。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养殖专业的陈伟在硕士论文中提出了一种“陆基型养虾”的方法,并......

重磅!“双一流”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统计结果出炉!

近期,教育部正式发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其中国家级3730个,省级5069个。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2019-2021年全国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