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杰出学者被撤回2篇Nature,曾靠“卖药”豪挣15亿元

2023年4月17日, 哥本哈根大学Janine T. Erler及谢菲尔德大学Alison Gartland共同通讯作者于2015年5月发表在Nature 杂志上题为“ The hypoxic cancer secretome induces pre-metastatic bone lesions through lysyl oxidase ”的研究论文被撤回。

Nature编辑部认为该研究论文中,扩展数据图1d和扩展数据图4a中的数据不可靠。扩展数据图1d和4a中使用的原始抗体存在问题。western显示骨营养和缺氧的MDA-MB-231细胞中分泌的LOX增加,4T1细胞中LOX shRNA下调,呈现出不可靠的条带。 R.L.同意撤稿。所有其他作者都不同意撤稿,并认为研究结果仍然有效。

图1d(左) 图4a(右)

其实,这篇被撤回的 Nature 文章已经是Janine T. Erler被撤回的第2篇Nature文章了。

此前,2020年3月18日,时隔14年之后,这篇由斯坦福大学Janine T. Erler团队于2006年4月27日发表在Nature期刊,旨在开发赖氨酰氧化酶(LOX)抑制剂以预防治疗癌症转移的文章被撤回。主要是因为文章中的图像结果异常(图片有剪切拼接和重复的痕迹)及无原始数据。根据Web of Science的显示结果,该文章被引用超过988次。

这是Janine T. Erler的被撤回的第1篇Nature 文章,此事件对Janine T. Erler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因为正是凭借此篇文章,给Janine T. Erler带来了各种学术上荣誉,而且很快她就成为丹麦癌症研究的“明星”科研者以及“优秀”的企业家。

此后,在2007年Janine T. Erler创立了Arresto Biosciences公司以推广LOX抑制剂抗体simtuzumab。并在2010年将该抗体simtuzumab以2.2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药巨头Gilead,小编查了一下2020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6.615元,也是就说,在当时预估整个LOX领域的价值约15亿美元。

此后,虽然关于Janine Erler操纵文章数据的质疑声不断,但她仍依靠这篇论文,申请了多项ZL,且在2016年获得欧洲研究委员会(ERC)200万欧元的科研基金支持。

而 Simtuzumab在后续治疗胰腺癌、特发性肺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等疾病无效。至2020年3月18日东窗事发文章被撤回,已经时隔14年。 随着 LOX 领域研究的基石论文被揪出造假,LOX 研究领域和相关产业也面临着崩塌的风险。

2、太阳底下无新事,一人造假毁掉一个领域 ,类似的剧本上演过很多次

小编又想起了去年7 月 22 日, Science 发布一篇重磅调查报告,直指一项与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有关的奠基性工作涉嫌学术不端。消息一出,学界哗然。

这篇 2006 发表在期刊 Nature 上的论文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可以溶解在体液中的 Aβ 亚型:Aβ*56,当人们将 Aβ*56 分离出来并注射到幼鼠体内时,它们回忆简单的,以及过去已经学习过的信息的能力发生了急剧的下降。

当时,这篇论文可以说是对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探索的开创性研究,给相关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截至被爆出已经被引用了约 2300 次。作为开山论文涉嫌造假,致使全球阿尔兹海默症16 年来的诸多研究白费,上百亿经费打水漂。

还有2018年10月15日,Piero Anversa 的造假事件震惊了整个生命医学领域。哈佛医学院及布莱根妇女医院建议要求撤回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的31篇文章。原因也很简单:根本不存在所谓心肌干细胞!

Piero Anversa是国际心血管领域的顶尖专家,主持各种R01等项目110个,因“发现”心脏含有干细胞(c-kit)而出名,其研究也主要基于“心脏中含有可以再生心肌的干细胞”这一观点。这些c-kit细胞,据称可以再生心肌,从而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病。Piero Anversa被认为是开创了心脏干细胞疗法的人物。

他的研究让许多科学家投入到心肌干细胞的研究当中,但随着造假行为被揭露,让这个无中生有的领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甚至整个心血管研究领域造成深远的影响。

3、骗局终究是海市蜃楼

默默十年无人知,一朝论文发表,籍籍无名的草根也可以变成科研圈闪耀的明星。可是,骗局终究是海市蜃楼,这种“泡沫式”的短暂繁荣破灭那一天终会到来。

一个领域数十年的研究,全部都付之东流,甚至可能耽误了真正有用的研究。所以,学术造假仍是一条科研红线,期望大家千万不要越雷池一步,洁身自好,诚信科研。

相关文章

零下273.056摄氏度我国科学家Nature发文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大约一个世纪前,人类首次将氦气液化,开启了利用液氦进行极低温制冷的新纪元。随后,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然而,用于极低温制冷的氦元......

回顾:2023年Nature\Science上的锂电池成果

2023年Nature上的电池文章汇总1.固态电解质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创新研究所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心RyojiKanno教授团队利用高熵材料的特性,通过增加已知锂超离子导体的组成......

改善催化剂稳定性成果登上NatureCatalysis

Fe-N-C催化剂是一种具有非铂族金属(PGM-free)的氧还原催化剂,可替代在酸性环境中Pt用于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对活性位......

Nature发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涉及环境、生命科学、AI、天文学

12月18日,《Nature》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人工智能的进步ChatGPT的兴起对今年的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创建者,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破纪录|Nature:今年撤稿数量超1万篇,超八成来自这家出版社

12月12日,Nature发布一篇新闻报道:今年被撤回的文章数量急剧上升,截至2023年底撤稿数量已超过1万篇,打破年度撤稿记录。专家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各出版商正着力于清除大量存在的虚假和同行......

纳米技术的重大飞跃,这种神奇材料再登Nature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发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他们从高......

Nature钙钛矿领域最新综述:可持续能源正在来临,钙钛矿串联电池争夺霸权

导语:在太阳能领域,一场革命正酝酿。钙钛矿技术的崛起引领着一系列对太阳能电池的全新探索,特别是其串联结构的出现。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硅,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可能由更为创新和高效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来主导。本文......

科研人员必看!Nature发出最新警告:AI人工智能对科学探索存在隐藏的危机

    导读:12月5日Nature发表的新闻评论,关于使用AI的许多论文的有效性或可靠性存在许多潜在问题,但目前尚不清楚基于AI的科学文献中的错误或不可靠的发......

重磅!今年轰动一时的室温超导《Nature》论文被撤稿

如果超导材料能够在环境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存在,其表现出的零电阻现象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种状态尚未实现。2023年3月08日,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P.Dia......

《Nature》肌肉研究里程碑:首个高清粗肌丝三维组织

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和中风——肥厚性心肌病可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状况,是35岁以下人群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肌是人体的中枢引擎。当然,如果你知道一个坏了的引擎是如何制造和运作的,那么修理它就容易多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