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1 16:45 原文链接: 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机制解析新进展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重性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错觉、幻觉、妄想、缺乏动力、认知障碍等。基于双生子的遗传学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遗传力约79-81%,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各地已经开展了系列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s),报道了上百个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GWASs发现的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风险遗传变异位于非编码区,提示这些风险遗传变异很可能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而非改变蛋白质结构或功能来影响精神分裂症易感。因此,发现和鉴别已报道的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座(Loci)中具有调控作用的功能(或致病)遗传变异及阐明其分子调控机制将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分子机制解析提供重要数据。

  大规模的GWASs表明2q33.1风险基因座中遗传变异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由于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风险基因座中P值最小的遗传变异大都不是致病遗传变异。因此,确定风险基因座中的功能遗传变异是后GWAS时代的一个挑战。罗雄剑课题组前期利用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方法从已经报道的108个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座中鉴别到132个功能SNPs(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其中2个功能SNPs(rs796364、rs281759)位于2q33.1区域,且rs796364影响转录因子CTCF和RAD21结合,rs281759影响转录因子FOXP2结合。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2个功能遗传变异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潜在作用和机制,罗雄剑课题组开展了系列研究。遗传学研究首先证实这2个功能遗传变异在东亚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且来自于ENCODE的ChIP-Seq、DNase-Seq及组蛋白修饰数据表明这2个功能遗传变异位于具有转录活性调控区域(即调控元件)内,并与CTCF、RAD21和FOXP2转录因子结合。进一步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凝胶迁移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人类大脑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eQTL)分析、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转录因子敲降实验以及脑部Hi-C数据表明rs796364和rs281759可能通过干扰CTCF、RAD21和FOXP2结合来调控远端基因TYW5表达。有趣的是,和正常人相比,TYW5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表达显著上调,提示TYW5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干细胞实验进一步揭示TYW5过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和分化,表明TYW5在神经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分析发现TYW5过表达影响树突棘密度和比例,表明TYW5在神经元树突棘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最后,TYW5过表达与正常神经干细胞的转录组分析提示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DNA复制等生物学通路中,且KEGG分析提示TYW5调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外基质(ECM)受体互作通路、黏附斑(Focal adhesion)和PI3K-Akt通路。综上,本研究表明功能遗传变异rs796364和rs281759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CTCF、RAD21和FOXP2)结合来调控远端基因TYW5表达,进而影响神经发育和树突棘形态发生,最终导致精神分裂症易感。

  该研究近期以“Regulatory variants at 2q33.1 confer schizophrenia risk by modulating distal gene TYW5 expression”为题发表于Brain杂志。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李世武副研究员、李娇硕士研究生(2020年6月毕业)以及刘杰伟助理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罗雄剑研究员为文章的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云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培育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创新团队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杰出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创新团队项目”和“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b357

  图1: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座2q33.1的分子机制解析模式图

相关文章

新基因在藤壶适应底栖固着生活中的作用机制获揭示

近日,厦门大学教授柯才焕、冯丹青团队和副教授张原野团队等合作,在海洋生物基因组学和污损生物附着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该研究分析了代表性海洋污损生物藤壶附着和壳形成过程,......

新基因疗法或能减缓“渐冻症”病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瑞典于默奥大学官网27日报道,一种美国研发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Toferson显著减缓了一名ALS患者的疾病进程。服药4年后,该患者仍可爬楼梯、......

麻栗坡兜兰简单重复序列表达调控关键基序获揭示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艇团队、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刘仲健团队和中山大学教授苏应娟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基于统计基因组学分析揭示了麻栗坡兜兰简单重复序列的表达调控关......

一个罕见突变让身高变矮、寿命变长

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会导致携带者身材矮小,但也可能使他们寿命更长,这有助于揭示衰老的原因。这项4月26日发表于《医学》的研究发现,那些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人具有几个可以预防心脏病的特征,而心脏病是最常见的......

Nature|刷新认知!科学家首次证明,没有基因突变也会发生癌症

尽管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与体细胞突变的积累有关,但大量的表观基因组改变是肿瘤发生和癌症易感性的许多方面的基础,这表明遗传机制可能不是恶性转化的唯一驱动因素。然而,是否纯粹的非遗传机制足以启动肿瘤发生,......

鸟儿唱歌为何差异这么大

图为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理查德湾以西的灌木丛中拍摄到的一只红额钟声拟鴷。图为在南非豪登省比勒陀利亚东北部保护区拍摄的一只黄额钟声拟鴷。图片来源:AlexKirschel/《自然·通讯》科技日报北京4......

科学家研发国际首个整合宏微观基因组综合分析工具

近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和教授王师团队在基因组系统解析工具开发方向取得重要进展。据悉,团队开发出国际首个......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唤醒”沉默的基因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遗传发育所克隆出小麦新型广谱抗白粉病基因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粮食安全的病害之一。当前,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尤其是广谱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领域的主要任务。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