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30 15:31 原文链接: 今天,我们一起追星!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纵观时间长河,一代代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功勋人物,始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追求真理、淡泊名利,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每一个伟大的名字都如同一颗闪耀的星,闪耀在新时代的苍穹。今天,让我们一起追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1955年10月8日

  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后成为“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今后我将竭尽努力,

  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

  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他一生都有这样一个中国梦。

  心中装着同胞的他

  自己一生节俭

  他的儿子钱永刚说

  父亲一个公文包用了40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曾说:

  “我一直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一辈子躬耕田野

  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

  不断刷新产量纪录

  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人

  终将被这片土地镌刻铭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

  他长期隐姓埋名

  潜心铸造大国重器

  扎根新疆罗布泊戈壁大漠52年

  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

  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

  基地官兵的这副挽联

  是对林俊德一生最简洁的概括。

  著名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

  他是

  “中国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

  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

  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

  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9月

  FAST落成启用

  2017年9月

  南仁东因病逝世

  为了追逐梦想

  他心无旁骛

  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2008年

  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

  归国7年时间里

  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

  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

  常常忘了睡觉、忘了吃饭

  2017年1月8日

  黄大年因病逝世

  年仅58岁

  英雄无悔

  在梦想出发的地方

  你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

  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

  以身许国、科技报国

  四十年如一日

  勇闯“无人区”

  筑牢祖国“海防长城”

  培养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

  ......

  作为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

  他一生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发展

  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

  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

  对海新体制雷达

  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核潜艇之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

  在炮火和动荡中走过少年和青年的他

  立志科学救国

  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

  他隐姓埋名、以身许国

  阔别家乡30载

  解决了一个个尖端技术问题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

  我就一次流光;

  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

  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黄旭华说。

  “木耳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

  走过山区、到过边陲

  他先后制定“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

  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

  研发出300多项食用菌栽培技术

  培育了45个适宜贫困地区应用的食用菌新品种

  帮助数万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与木耳打了40年的交道,

  更会一直‘交往’下去。”

  李玉说。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20世纪60年代

  在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

  她接受了国家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

  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2019年6月

  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

  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未来我们要把青蒿素研发做透,

  把论文变成药,

  让药治得了病,

  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

  屠呦呦说。

  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

  “仿制而不自行设计,

  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

  中国人必须造自己的飞机!”

  顾诵芬曾这样说。

  从无到有

  他主持建立我国飞机设计体系

  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

  作为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

  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

  91岁的顾诵芬院士

  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核反应堆专业的大学生

  195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就投身核能事业

  立志发展先进核能技术、报效国家

  当年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他们

  喊出了“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的豪迈誓言

  坚持为国为民

  矢志科技报国

  王大中带领研究团队

  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

  先进核能技术的成功之路

  建立了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不朽功勋。

相关文章

中国科协科技人员参与公共事务调查

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公益与技术合作等社会公共事务是科学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为了更好地了解科技人员参与公共事务方面的意愿、支撑条件和障碍因素,从而帮助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支持科技人员更好地投身社会,我......

中国量子计算人才比亿万富翁还少!郭光灿院士发声

“我老是想不通,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理工科好苗子上了名校后就不再搞物理研究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在与《中国科学报》的“世界量子日”对话活动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郭光灿院士。......

姚春梅:建强现代产业学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校是优势创新人才汇集地、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成果集聚地,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关键引擎作用,......

一场科学家与未来科学家的见面会

4月20日,《少年中国科技·未来科学+》丛书正式发布。发布仪式上还举办了以“长大后的世界什么样?科学家与未来科学家的见面会”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众多科普爱好者和青少年汇聚现场、畅聊未来。《少年中国科技·......

政校企院共建,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

4月11日,由政校企院四方共建的“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正式获批成立,揭牌仪式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据介绍,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以电子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四川省教育厅、经济和......

教授微信群委托关照考研复试,校方停止其招生资格

近日,关于湖南科技大学一教师在微信群发布委托关照研究生招生复试的信息图片广为传播。图片显示,名为“沈意平”的老师在群内发消息称,“各位老师,下午研究生复试有需要特别关照的,大家可以在群里发一下。我这边......

第45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

近日,主题为“科创筑梦·强国有我”的第45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在湖南株洲举行,来自湖南省14个市州的220名师生参与角逐。大赛开幕式。主办方供图本届大赛共收到14个市州选拔推荐的作品70......

美国2025财年研发优先领域及启示

一、美国2025财年研发优先领域备忘录以财年为周期,美国联邦预算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机构预算、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直接向总统负责的预算编制机构)审查、国会拨款和预算执行。其中前三个阶段是预算编制工作......

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4月1日至2日,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后的首次全国数据工作会议。会议从着力健全基础制度、释放要素潜能、加快转型赋能、促进科技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安全保障、推进......

大国重器,就是这么硬气

承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中国的实力和梦想,是技术的杰作,更是创新的力量!走进大国重器的世界,是秦岭站、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也是C919国产大飞机、中国天眼FAST;更是爱达·魔都号国产大型邮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