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3 15:39 原文链接: 科学家已经能精确区分唾液酸糖链连接异构体

  近日,大连化物所卿光焱研究员团队通过构筑基于生物分子响应性聚合物的仿生离子通道,实现了对唾液酸糖链连接异构体的精确识别与区分,同时揭示了一种基于“博弈”的转变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科学》上。

  哺乳动物细胞以及一些分泌蛋白质的表面分布着一层由糖链组成的“糖被”,唾液酸糖作为一种明星单糖分子通常依靠2-3(唾液酸糖的2号位连接到半乳糖的3号位)或2-6(唾液酸糖的2号位连接到半乳糖的6号位)的方式连接在这些糖链的末端。这种最外端的位置及其广泛分布性使得唾液酸糖链在病毒感染、免疫响应、癌症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禽流感病毒H7N9能识别2-3连接唾液酸糖链,其广泛地分布在禽类肠胃上皮细胞表面。而人类上呼吸道细胞表面2-6连接唾液酸糖链分布较多,由此形成了一种对禽流感的天然屏障。在2013年,一种变异的H7N9被发现获得了一定的识别2-6连接唾液酸糖链的能力,导致人感染H7N9的病例出现在安徽和上海等地。然而,唾液酸糖链组成复杂、连接形式多样、甚至存在连接异构体,其识别、鉴定及结构解析仍存在很大难度。目前有效方法通常是质谱和核磁等检测方法的联用,但在分析过程中仍存在局限性,例如样品需求量大、数据量大,并且需要分析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积累等。

  该团队将具有糖识别响应性的聚合物接枝到人工纳米通道内部,安装到自制的离子电流检测装置中。当加入不同的唾液酸糖链后,该纳米通道器件的离子电流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实现了对不同唾液酸糖链连接异构体的识别与区分。研究人员在分析聚合物构象变化过程中发现,唾液酸糖链和聚合物的结合力与聚合物自身收缩之间呈现出一种博弈状态,即强结合导致聚合物小幅度收缩,而较弱的结合却导致大幅度的收缩。

  研究人员开发的这种纳米通道检测器件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有望于实现唾液酸糖链连接异构体的快速识别和检测。同时这一工作拓展了人工纳米通道器件在生物分子识别传感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复杂糖链分子的识别和结构解析方面做了探索,为后续工作中利用单纳米孔实现对于复杂糖链分子在单分子层次上的识别与序列解析做了铺垫。


相关文章

大连化物所发表分子筛笼控制的甲醇制烯烃反应的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与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魏迎旭团队,发表了关于分子筛笼控制的甲醇制烯烃(MTO)反应的综述文章,阐述了MTO反应过程笼控制择......

大连化物所提出离子载体构建自优化锌负极的新策略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采用可循环的动态MOF纳米片作为锌离子的运输载体......

大连化物所戴文团队研究实现半导体光催化硼化反应

氮杂环卡宾硼烷(NHC-BH3)由于化学性质稳定且制备方法简单,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硼源,被应用于自由基硼化反应中。然而,大量有害的自由基引发剂和昂贵且无法回收的均相光催化剂的使用,阻碍了其广泛被应用。......

大连化物所:周雍进团队实现生物炼制高效合成脂肪酸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学研究组研究员周雍进团队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以多形汉逊酵母为宿主,通过强化木糖同化与转运过程同步利用了葡萄糖与木糖,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生......

大连化物所:发表分子筛笼控制的甲醇制烯烃反应相关综述文章

近日,大连化物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刘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团队受邀发表了分子筛笼控制的甲醇制烯烃(MTO)反应相关综述文章,阐述了MTO反应过程笼控制择形催化原理,提出基于笼控制择形催......

大连化物所卿光焱团队开发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通过“量体裁衣”的材料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

机器人厨师能看视频学烹饪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5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为其机器人厨师编写了一本由8种简单沙拉菜肴组成的菜谱,在观看了一段人类演示如何制作其中一种菜肴的视频后,机器人也做出了这道菜。这有望使应用机器人厨师变......

卿光焱团队制备基于光子纤维素纳米晶的柔性汗液传感器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用于汗液中钙离子传感的可持续、不溶性和手性光子纤维素纳米晶体贴片。该研究为纤维素纳米晶(CNC)......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氢负离子(H-)具有强还原性及高氧化还原电势等特点,是颇具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氢负离子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在氢负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转化池、膜反应器、氢传感器等......

我国实现低毒性量子点近红外上转换与太阳光合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光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光至可见光的上转换,并将该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