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6-07 15:21 原文链接: 空间中心举办“子午工程数据应用系列讲座”

  应子午工程科学运行中心的邀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波传播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丁宗华于5月31日为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了题为“子午工程数据应用之非相干散射雷达”的报告。来自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30多名相关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丁宗华详细讲解了非相干散射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全球非相干散射雷达的发展历程、及子午工程非相干散射雷达的数据分析方法,并同与会人员就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

  子午工程作为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很强的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在数据应用等方面对研究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大部分研究工作停留在利用某一类监测数据或局限于某个学科,研究人员普遍缺乏对自身涉足学科以外的其他监测设备和数据的了解,以至于难以发挥子午工程多种探测手段的综合优势。有鉴于此,子午工程科学运行中心组织开展“子午工程数据应用系列讲座”,为研究人员了解子午工程各类监测设备和数据应用方法提供服务。

  子午工程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12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进入正式科学运行阶段。本场报告是“子午工程数据应用系列讲座”的第一场,后续报告将陆续进行。系列讲座活动的开展将对子午工程科学数据应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会议现场

相关文章

SMILE卫星完成初样研制总结,转入正样阶段

2023年1月16日,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卫星初样研制总结暨正样设计评审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会议由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

在离太阳更近的地方

2021年五一假期后,吴俊伟又准备出趟远门。他添置了件连帽的深色冲锋衣,防风遮雨透气,适合在高原穿着。吴俊伟的目的地,是位于海拔3830米的稻城县噶通镇,那里将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

航天任务连战连捷:相约浩瀚太空,逐梦航天强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51.shtm核心阅读从航天任务连战连捷到重大航天工程深入推进,从空间科学探索到航天科技成果服务经......

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开幕“科技奖”揭晓

中新网太原8月26日电(记者范丽芳)8月26日,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开幕。本次会议以“建设空间科学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主题。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

打造空间科学数据仓储的中国品牌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怀柔园区6号科研大楼,是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总部的所在地。中心的专用机房大约400平米左右,存储运行着我国不少空间科学“大国重器”的数据资源。“悟空”“墨子”“慧眼”“太极一......

天宫空间站开启新时代

2022年5月起,中国空间站工程将进入建造阶段。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由3个舱段、2艘载人飞船和1艘货运飞船构成,总质量近100吨,装载着空间生命和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燃烧和微重力流体科学、基础物理等领域......

国家航天局:过去五年空间科学研究不断深入

今天(1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五年来,通过重大工程的实施,对空间科学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历史演化方面,通过对月......

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2019项目指南

关于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2019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19〕5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卫星科......

空间科学舞台上的中国“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带着全国人民的期待奔向太空。那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也是中国科学院在空间科技领域初显身手。2000年前后,中科院的科学家们提出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地球......

多位院士建议:中国空间科学当“顶天”“立地”

10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建所60周年学术论坛上,来自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领域的院士专家提出了关于中国空间科学未来发展的思路——“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即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