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01 09:46 原文链接: 蓝柯:“百人计划”为我插上梦想的翅膀

   蓝柯 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人类重要肿瘤病毒KSHV潜伏感染和致瘤机制的研究,在J Virol、Virology、Proc Natl Acad Sci USA、Cell Host & Microbe、Cancer Res、J Biol Chem、Cell Res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英文学术专著6部,中文专著1部。

  20年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八方人才回归。我正是在这一人才计划的吸引和感召下,于2006年回到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荣幸地成为一名“百人计划”研究员,开始了我的事业。

  我于1971年出生在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县城——四川省屏山县,年幼时家乡的缺医少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让我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医生。1989年我顺利地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在多年的学医和临床实践之后,我深刻地感到人类在肿瘤面前的苍白和无力,也让我逐渐对研究肿瘤发生了兴趣。

  1998年,我考上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肿瘤病理生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姚开泰教授,开始了我专注于从事肿瘤病毒学研究的职业生涯。

  经过艰苦的努力,我终于在小鼠体内发现了EB病毒癌基因能够诱发鼻咽上皮的恶性转化,为“EB病毒是鼻咽癌的重要病因”这一科学假说提供直接的实验证据。读博期间,姚老师偶尔和我讲起他的求学故事。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学者,他深切地感受到国内生命科学研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他从没有想到要留在国外,而是学成后按期回国,开展自己的研究并培养人才。

  2002年,我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成为国际著名肿瘤病毒学家厄尔·罗伯逊教授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继续研究肿瘤疱疹病毒的感染和致瘤机理。四年来,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之中。所有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我和导师揭示了肿瘤疱疹病毒KSHV的潜伏感染关键调控机理,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KSHV基因表达的反馈调控工作模型,还阐明了KSHV导致肿瘤的关键信号通路。这些成果连续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病毒学杂志J Virol等权威期刊发表了六篇论文。凭借这些成绩,我也获得了竞争性很强的美国白血病和淋巴瘤学会特别研究员奖项(Special Fellow Award)。

  2006年4月,带着最新的研究成果,我参加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组长面试并顺利通过。在和所领导的交谈中,得知我将被以“百人计划”入选者的方式引进,也因此,我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于当年8月回国入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回国前,我把这一人才计划的情况告诉了导师罗伯逊教授,他非常赞赏中科院的这一人才计划,并非常慷慨地让我带走了我今后研究中所需要的一切研究材料。

  说实话,在200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华人圈子里,回国还是一件比较新鲜的事。我当时已经获得了美国绿卡,也逐渐在领域内崭露头角。对我回国的决定,朋友们赞成的少、反对和疑惑的多,最主要的担忧就是回去后能不能做成事,能不能做出与国际水平相当的工作。其实就我自己而言,虽然回国的心是坚定的,但对于前面的路也充满担忧。在这个时候,是“百人计划”给了我回国的底气。

  回到上海巴斯德所,当人事秘书把办公室和实验室钥匙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切切实实地感到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的职业生涯开始了。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的实验室就招募到两名研究助理和三名硕博连读研究生,各种所需的仪器设备也陆续到位。当我把这一消息告诉远在费城的罗伯逊教授时,他也惊诧于这一高效率。

  在“百人计划”经费的资助下,我的实验室开始了第一次细胞培养、第一次核酸提取、第一次蛋白电泳……也是在“百人计划”住房补贴的资助下,我在上海贷款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我是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科研人员,深深知道国家能拿出这样丰厚的经费来资助一位年轻人的不容易。这让我在使用每一分钱的时候,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常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在早上七点前开始一天的工作。2008年,在“百人计划”的资助下,我的实验室在国际学术期刊Virology上发表了我人生中第一篇独立开展工作后的学术论文;同样在“百人计划”的资助下,2010年我的实验室在权威的病毒学专业期刊J Virol上发表了上海巴斯德所建所以来在该期刊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在继续深入研究KSHV的潜伏感染与致瘤机理的过程中,正是有了“百人计划”,使得我能够在还没争取到外源经费的情况下,开始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生长点。

  更为可喜的是,我在随后的岁月里,不断承担重要的科研任务,曾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美(NSFC-NIH)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多项国家“973”项目等,实验室也由当初的5人发展为今天的20余人,真正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研究所组织的研究组长国际评估中,我得到了与会国际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而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和实验室初创时“百人计划”的支持分不开。

  今年是“百人计划”实施20周年,巧合的是,今年也是我研究的肿瘤疱疹病毒KSHV发现20周年。而今年,我将担任第17届国际KSHV学术年会的大会主席,这是该领域内权威的学术会议第一次在亚洲、在中国举办,我想,这将是我献给“百人计划”最好的生日礼物。

相关文章

实验室安全又起风波,这些救命知识收好了

2021年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燃事故,此次事故造成的伤亡与损失让实验室安全管理再度引发关注。事实上,今年拉响的实验室安全警报远不止一起。3月31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一实验室发生......

20万名科学家,撑起了一只估值60亿美元的医疗独角兽

一位90后小伙子正在准备走向纽交所。 2021年11月,Benching完成了1亿美元F轮融资,公司估值达61亿美元。此后,Benchling计划在2022年上市的消息便不绝于耳。 ......

湖北大学在细菌肿瘤治疗领域获突破

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马立新团队在细菌肿瘤治疗领域再获突破,相关成果以《细菌诱导肿瘤血栓并表达溶细胞素增强肿瘤治疗》为题,近日发表于AdvancedSc......

崔久嵬:肿瘤精准治疗需“两条腿走路”

“肿瘤会导致患者全身性的营养消耗,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同时,肿瘤还会引发机体系统性炎症,导致患者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等一系列改变,影响抗肿瘤治疗整体效果。”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教授崔久嵬......

中山大学校企研发新技术助力肿瘤患者更高效放疗

近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国内医药科技企业“联影医疗”联合研发的临床创新“黑科技”——uCT-ART在线自适应放疗技术在肺癌放疗领域率先落地。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动态定位,为直击癌症装上了“卫星导航”......

科学新发现|用声波瓦解肿瘤!

你是否了解化疗和放疗之外的全新抗癌技术?最近,美国密西根大学就带来了一项非侵入式的声波抗癌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持续不断地分解大鼠的肝脏肿瘤。这一过程可以杀死部分癌细胞,并且激活免疫系统功能,防止癌细胞进......

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只有突然发现的肿瘤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在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日前,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

我国约90%肝癌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背景

从4月15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然而肝癌已是中国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哪些群体属于高危人群?据了解,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指肝脏本身......

李涛:放疗患者普遍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

“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最高发的人群,但目前我国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诊断率和治疗率却比较低。这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规范化肿瘤营养治疗体系有密切关系。”近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肿......

近500万!这所实验室液质/红外光谱等中标结果出炉

近日,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的多个仪器设备采购中标结果出炉,其中高分辨质谱液质联用仪/原位红外光谱仪采购项目的中标(成交)金额是339.79万元,中标的仪器品牌是ThermoFisher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