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小行星探测飞船“露西号”(Lucy)计划于本周发射升空,开启为期12年的任务,对太阳系早期历史进行探索。

  “露西”科学探测飞船计划于当地时间本周六从佛罗里达州的太空海岸发射升空。这艘无人飞船将进行为期12年的穿越太阳系之旅,并造访8颗小行星,其中7颗是与木星共用轨道的特洛伊小行星。

  这一任务将包括许多“第一次”:“露西”号将成为第一艘造访太阳系外围小行星的航天器,也将是第一艘从外太阳系飞掠地球的航天器。此外,这次任务也将为科学家们理解宇宙早期历史提供更多数据。

  NASA表示:“历史上还没有其他太空任务能有这么多不同的目的地。”“露西将第一次向我们展示那些构造行星的原始天体多样性。”

  “露西”科学探测飞船的名字取自一具著名的早期南方古猿骨骼。这具骨骼大约有320万年的历史,其发现一直被誉为是理解人类进化的基础。NASA在2017年关于“露西”任务的介绍中说,这具骨骼本身是以1967年披头士经典歌曲《天空中佩戴钻石的露西》(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中的“露西”一词命名。1974年,考古学家们在发现这具南方古猿骨骼的过程曾跟着这首歌起舞。

  NASA同样从代表人类起源的“露西”骨架中汲取灵感,以此来命名一项旨在让人类对太阳系起源有更多了解的太空探索任务。

  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露西”计划首席研究员哈罗德·利维森(Harold Levison)在2017年的一份声明中说:“就它们的科学价值而言,这些小行星真的就像天空中的钻石,有助于探究巨型行星如何形成以及太阳系是如何演变的。”利维森建议用南方古猿骨骼的名字来命名这次任务。

  在“露西”长达12年的旅程中,它将至少造访8颗不同的小行星,在此过程中三次飞掠地球,其中两次是在前往太阳系外围之前,一次是在前往太阳系外围之后,以借助地球引力进行加速。“露西”计划造访的一颗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而其他7颗都是特洛伊小行星。值得注意的是,7颗特洛伊小行星中有四颗是成对的,这使得“露西”飞船一次可以同时观察两颗小行星。

  这次任务目标包括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小行星。其中有主要成分为黏土和硅酸盐的C型小行星,这也是最为常见的古老小行星;也有可能富含有机物、反射率更低的D型小行星以及反射率更低的P型小行星。科学家认为P型小行星也可能富含有机物,但还没有样品能证实这一点。

  露西计划先后造访小行星52246 Donaldjohanson、3547 Eurybates和卫星Queta、15094 Polymele、11351 Leucus、21900 Orus以及双星617 Patroclus/Menoetius。

  NASA表示:“深红色的P型D型特洛伊小行星类似于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中发现的冰质小行星。”“C型小行星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主带的外围。科学家认为所有“露西”要造访的特洛伊小行星都富含深色碳化合物。小行星的尘埃层之下可能富含水和其他挥发性物质。”

  “露西”飞船将搭载多种科学探测仪器。其中有用于确定小行星成分的彩色可见光成像仪;用于获取小行星表面高分辨率图像的远程侦察成像仪;用于检测特洛伊小行星热量的热辐射光谱仪;用于获取小行星广角图像、确定其形状的终端跟踪摄像机;以及用于确定每颗小行星质量的高增益天线。

  小行星和彗星都是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遗留下来的小天体。研究小行星的构成、运行轨道和其他内容可以让科学家更多了解太阳系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露西”飞船还将与最近的小行星探测任务相结合。比如NASA的OSIRIS-REx任务目前正带着小行星本奴的样本返回地球,而日本的隼鸟二号任务已于2020年底将小行星龙宫的尘埃样本带回地球。科学家将把“露西”飞船对特洛伊小行星的观测结果与这两颗近地小行星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为了解太阳系提供新途径。

相关文章

两院院士侯祥麟获小行星命名

宇宙中又多了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编号为236845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侯祥麟星”。4月4日,“侯祥麟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石油大厦举办,纪念侯......

NASA发布机器人火星探测愿景

一辆接一辆的火星车,让美国宇航局(NASA)对火星的探索走向高峰:十年内,一项耗资数十亿美元的任务,将把目前由“毅力号”火星车收集的岩石样本带回地球。但之后呢?据《科学》报道,3月29日,NASA火星......

地球生命源于地外?小行星“龙宫”发现核酸前体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在近地小行星“龙宫”样本上发现了尿嘧啶,这是形成RNA和维生素B_3(陆地生命代谢的重要辅因子)的基本构件之一。这些发现强烈表明,核酸碱基如尿嘧啶等或由......

NASA在火星表面发现“完美圆形”沙丘

当地时间3月16日报道,美国宇航局航天器上的摄像机在火星上发现了几乎“完美圆形”的沙丘。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麦克尤恩一直在研究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照片,他说,虽然沙丘在火星上很常见,但它......

王兴军课题组攻克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难题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常林研究员课题组在两年攻关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达架构,攻克了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这两个世界性......

《自然》五文报道小行星撞击重要结果

英国《自然》杂志2日连发5篇论文,报道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项目的重要观测结果。这些结果将为人类揭示应如何利用这种方法打造一个防御系统,从而防止天体对地球的潜在威胁。......

小行星“龙宫”样本中含约2万种有机分子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九州大学等日前联合发布新闻公报说,通过分析“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样本,他们发现其中含有约2万种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分子,其中一些是组成......

小行星“龙宫”样本富含有机物

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内的国际团队,首次对日本“隼鸟2”号飞船采集到的小行星“龙宫”表面的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拥有丰富的有机分子。最新发现表明,来自太空的有机物质储藏了地球生命所......

小行星撞击地球!就在这月

一颗小行星于英国当地时间13号凌晨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并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发生爆炸,火光照亮了夜空。这一罕见现象在法国、英国等地均可观测,并被不少网友拍下。据报道,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Sar266......

“中国复眼2.0”开工,探测千万公里的小行星

2月14日,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建设的“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开工活动在重庆市云阳县举行。此次开工建设的“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作为“中国复眼”二期项目,将落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