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催化惰性碳氢键的直接官能团化反应在近年来受到化学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这类反应中,剧烈的反应条件,当量氧化剂的使用,以及选择性难以控制等依旧是其应用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从烯烃出发实现烯烃碳氢键活化的工作也非常少见。


铱催化剂催化烯丙基取代反应

        200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研究所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金属铱催化的基于自由胺基协助双键末端碳氢键活化,在[Ir(COD)Cl]2和Feringa配体的催化体系作用下,邻胺基苯乙烯类化合物与烯丙基碳酸酯可以发生直接的烯丙基烯基化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得到顺式双键产物(J. Am. Chem. Soc. 2009, 131, 8346-8346),反应条件温和,原料简单易得。这一方法为构建顺式双键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结果发表以后被Synfacts积极评述(Synfacts, 2009, 9, 0987)。这也是金属铱催化直接烯丙基烯基化反应的首例报道。

 
铱催化剂催化合成苯并氮杂七元环化合物

         最近,研究人员在这一研究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设计,在[Ir(COD)Cl]2和Feringa配体的催化下,,可以实现串联的烯丙基烯基化与分子内不对称烯丙基胺化反应,高收率、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苯并氮杂七元环类化合物。所得具有光学活性的苯并氮杂七元环类化合物,可以方便地转化为结构复杂多环化合物,为合成苯并氮杂七元环这一在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都广泛存在的一类骨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这一部分工作已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496-1499上。结果发表以后被Synfacts积极评述(Synfacts, 2010, 4, 0446)。

        这些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章

兰州化物所多相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转化获进展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廉价易得的C1资源。利用清洁能源产生的绿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二氧化碳可持续化学转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日,......

亚纳米尺度原子级分散Rh催化C≡N加氢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阳和博士研究生陈家威等,联合北京大学教授马丁、纽黑文大学教授肖德泉、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王宁及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温晓东等,在一种弯曲的石......

一天内筛选超1亿种化合物,AI语言模型“提速”药物发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基于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的人工智能算法,这种称为ConPLex的新模型可将目标蛋白与潜在的药物分子相匹配,而无需执行计算分子结构的密集型步骤。......

在煤制烯烃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化学工业中,85%以上的过程都依赖于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催化反应效率的两个重要参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往往相互纠缠,就像“跷跷板”一样,转化率提高了,选择性就降......

纳米轮子:用于先进技术的具有独特性能的金属团块

虽然轮子不需要重新发明,但根据一个设在中国的多机构研究小组的研究,开发新的纳米轮子却有额外的好处。该研究小组制造了一个新的金属化合物系列,其中每一种都表现出下一代技术所需的独特特性,如先进的传感器。一......

从剪下的人类头发中获取有用的化合物

当你想到每天在世界各地的美发厅中被剪掉和丢弃的所有人类头发时......那真的是很多浪费掉的头发,印度的科学家们已经设计出一种新的技术,可以从中提取化合物,用于伤口敷料和防晒霜等产品。人类的头发主要由......

新的催化技术突破料将开启大规模的能源节约

在计算化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中,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化学工程师创建了一个模型,阐明了催化反应在原子层面的工作原理。这种新发现的理解可以使工程师和化学家设计改进的催化剂和优化工业程序,可能会带来......

新型界面结构为高性能电化学转化提供思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32.shtm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在二氧化碳还原催化电极局域......

我国学者在无碳三明治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图无碳三明治化合物的结构及轨道分析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61102、21971118)等资助下,南开大学孙忠明课题组在无碳三明治化合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砷和锑的具......

中科大团队设计等离激元催化新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8.shtm本报合肥3月6日电(记者马荣瑞通讯员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龙冉研究团队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