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16 17:06 原文链接: 美军针对中俄研发颠覆性先进武器有四大突破

   刚刚发出的“国防创新倡议”表明,美军将率先进入军事革命新阶段。事实上,利用军事技术创新优势,在军事竞争中抵消主要对手的战略优势,是二战后美军屡试不爽的做法——美第三次“抵消战略”呼之欲出

  2014年11月15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在里根国防论坛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以第三次“抵消战略”为内涵的“国防创新倡议”。这一计划旨在通过发展新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概念“改变未来战局”,在与主要对手的新一轮军事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技术为先——研发颠覆性先进技术武器

  利用自己的技术创新优势,掌握世界军事革命的主动权,从而抵消主要对手的战略优势,是战后美军屡试不爽的做法。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抵消战略”,美军利用自己的核技术优势,在核军事革命中抵消了华约集团的常规军力数量优势。这一战略一直持续到苏联掌握了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美苏实现核均势为止。接着,美军又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了第二次“抵消战略”,利用自己在电子技术上的优势发动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革命,通过发展基于信息的“技术赋能器”并提高现有武器平台效能,再次在与苏联的军事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此次“国防创新倡议”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核心是发展颠覆性先进技术武器,主要抵消对象是中国和俄罗斯,手段是综合集成创新,具体体现为四大突破:一是作战概念创新突破,突出信息主导,推出“作战云”概念、“水下作战”概念以及“全球监视和打击”概念等。二是技术创新突破,以计算机、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推动定向能武器、电磁轨道炮、士兵效能改造、自动化无人武器系统、智能武器、高超音速武器等新概念武器发展。三是组织形态创新突破,以新技术、新作战概念与新作战样式牵引编制体制优化,建设一支更加精干、高效的联合部队,采取更多组合模式,以科技装备创新发展催生更多的新型作战力量。四是国防管理创新突破,在国防预算持续削减的背景下,更加注重战略规划与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军工企业改革创新,确保国防工业基础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利用最优秀的思想和尖端技术推进国防部的创新及运作方式。具体包括:改进国防部使用多年的“计划、项目、预算和执行系统”;制定包括机器人、自主系统、小型化、大数据和3D打印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长期研发计划;推出“更优购买力计划3.0版”,优化采办流程;在武器装备研发、采办和运用的过程中,注重模块化和开放式系统架构,通过军民一体化方式推动对新武器和新技术的研制等。

  美军“国防创新倡议”表明,美军将率先进入军事革命新阶段,由此掌握军事竞争的主动权,继续占据优势地位。

  战略升级——多手段生成复合式威慑能力

  “国防创新倡议”表明,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军事竞争战略有了新的发展,虽然本质上仍然是优势战略,手段上仍然是非对称抵消,但思维上有了新变化。一是新的威慑思路。即改变以往基于直接攻击威胁、通过传统的联合作战行动实现目标的常规威慑战略,更多强调“拒止式威慑”和“惩罚式威慑”。首先,明确对手和目标。美国并没有试图寻找一种普适型的“抵消战略”来应对美及其盟国所面临的每一个可能威胁,而是量身订制,将战胜潜在对手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作为其明确目标,将恢复和保持美国的常规力量投送能力作为威慑的基础。其次,从“劝阻”战略向“拒止式”加“惩罚式”威慑战略转变。为提升常规威慑力,美国改变传统“简单粗暴”式的威慑战略,转而选择发展使对手知难而退的能力,以及通过威胁对手进行非对称报复性打击,增加对手发动战争的预期代价。“拒止式威慑”强调具备生存能力和可靠作战能力的前沿存在以及全球反应能力,而“惩罚式威慑”则被称为“伤害”能力,要求有能力和意愿来发现并摧毁高价值目标,不管该目标身处何地,防御如何。二是新的联盟作战思路。与一直以来美国注重盟国参与有所不同,新抵消战略强调的是对盟国的保护。一方面,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亚等美国亚太军事盟友必须在维持稳定的军事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更加强调打造美军自己的全球监视和打击力量。美军强调在威慑框架失效的情况下,通过快速打击来阻止对手的进攻行动。第三,与核战略相配合。尽管美国官方宣布将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但哈格尔在“国防创新倡议”中宣布将全面改革核力量,包括实施耗资巨大的大规模核力量战备程度维持、建设与发展计划。改进核战略配合新抵消战略,形成了一个新型复合式威慑战略,或将成为未来美国国防战略的重心。

  能力生成——大力构建全球监视与打击网络

  美军作战使用的基本方式是战略投送。但它认为,潜在对手正在部署自己的侦察和打击网络,挑战美国的力量投送方式。美军“国防创新倡议”的直接目的,是利用美国在无人作战、远程空中作战、隐形空中作战、水下战、复杂系统工程集成和作战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将地理上分散的多种平台(比如长航时无人机、远程隐形战机和水下系统)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全球监视和打击(GSS)网络,破击对手的反进入/区域拒止网络,为美军的力量投送消除障碍,创造条件。这一网络具有四大优势:一是平衡性,由适应各种威胁环境的低端和高端平台组合构成;二是适应性,可在地理上分散部署,最低程度依赖抵近基地,最少限度触及敌方防空措施;三是响应性,可在数小时或者数分钟内实施监视和打击;四是可拓展性,可同时在全球多个地方扩大规模并影响事件。全球监视与打击网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针对中度到高度威胁环境而配置的所有要素都能在威胁程度更低的环境中运作。

  为最终形成新的、基于全球监视与打击网络的作战能力体系,美制定了近期和中期实施计划,涵盖太空作战、水下作战、空中作战、无人机作战、导弹攻击与防御等领域共计13项具体措施,并提出配套的国防预算分配调整方案,削减部分项目以集中投入全球监视和打击网络建设。具体内容包括缩编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有人战术航空部队,减少采购F-35机型,并最终被海军型无人空中作战系统取代;撤装至少1艘航母;减少采购大型水面战舰;缩编陆军旅级战斗队及其现代化项目;组合采购浮动前进补给基地和联合高速船;取消采购两栖作战车等。

  创新驱动是美国战略文化的特征,美国拥有最尖端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强大的军民一体化国防工业基础,可为“国防创新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但是,“国防创新倡议”能否取得预期成果,还面临挑战。首先是国防预算约束压力。美国经济虽然复苏明显,但活力大不如前,与其想定对手相比,美国在经济上并不占突出优势。其次是美国不再占据“主场”优势。冷战时期,美军实际上是与北约一起在欧洲打一场防御性的“主场比赛”,但是今天,美军需要将力量远距离投送到数量有限、大部分没有良好防御的前沿基地,尽管美国及其盟友通过大量投资将基地分散开来并升级改造,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美国面临的威胁更为复杂。当年美国的对手相对单一,所要解决的作战问题相对单纯。今天,美国力量投送能力所面临的挑战更具多面性。

  (作者童真 单位:军事科学院)


相关文章

尤政代表:加快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

尤政代表: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实验室应加快布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许多地区在推动本地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方面积累了探索经验,但从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撑新旧动能转化的进程。”日前,在接受《中国科......

广州市元宇宙创新产业协会成立

2月27日,广州市元宇宙创新产业协会正式成立,逾60家企业成为首批入会的单位。据悉,该协会是继去年广州元宇宙创新联盟成立、打响元宇宙赛道“第一枪”后,广州元宇宙产业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为助力广州元宇宙......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启动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3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正式启动。该挑战赛旨在以场景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和产业......

陕西: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

“自去年3月以来,陕西省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三项改革’试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新体系,不断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15日表示。当日,陕西省人民政......

《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2月1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环节中提到。当天,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云南以新机制优化科创氛围

彩云之南的云南,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向科技要动力、向科技要解决方案的关键期。如何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近......

湖南衡阳以科技创新赢得市场“蓝海”

海外订单排产到年底、亿元大单频频出现……新春伊始,湖南省衡阳市各制造企业纷纷迎来订单爆发式增长。这些喜迎新春“开门红”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征——以科技创新抢占市场高地,“创”出市场“蓝海”。2月7日上午......

科学家们奋力攻关,引领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过去一年,在科技强国一线,涌现出很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他们用专注和专业突破一道道世界难题,在奋力攻关中,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

更大限度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力

“文件对推动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可谓恰逢其时、直击要害,将更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释放创新主体发展潜力,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支撑能力。”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研究员范云涛所说的文件,是近期中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