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25 09:03 原文链接: 过完年,别忘了还有国自然呢!

         大过年了,可千万别忘了还有国自然呢!这基本上就是时下最恶毒的拜年方式了。

  “国自然”的全称自然不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而是“国家自然不会痛痛快快出钱给你搞科学基金”。要中国自然自然不容易,但如果要让自己的国自然在一审就被枪毙,那基本上还是比较容易的。

  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妥妥的过不了一审,不用谢,请叫我红领巾:

  第一,尽量把标书写得简单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认识“简单”是指字数少,那么你就太小看一审就被枪毙的深邃思想了。我们所谓的简单,就是从形式到内容都简单,简单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形式简单比较容易,算上参考文献、封底、封面、目录,总共不要超过5页就行了。内容的简单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标书的科学问题的解答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关键的科学假设,这种假设如果只是停留在指标检测、临床观察、模型建立、表型现象等浅层的认识,没有阐释内在机理,即回答“Why”的问题,就会被视为科学性不足。此种情况下,被一枪毙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如果连临床观察和模型建立都没有的话,那基本上就别说一审了,老板那里估计也通不过的吧。

  第二,要毫无创新性可言

  创新性?NO!怎么能这么赤果果地随紧跟学术潮流呢?申请课题的科学假设有令人似曾相识之感,如果你研究的靶分子是大路货比如P53,学术思想也就那样吧,能将就就别讲究,项目才能被国自然一枪毙命。

  如何完成这么高难度的事情呢?打开pubmed,搜一搜别人的研究,十年前发表了一大把的研究的那种,你就照着这个思路写,听我的没错,绝对过不了一审。其次,观察一下前几年年科研大佬在玩的东西,一定记住了,大佬们十几年前玩什么,就妥妥的今年写什么,指定让专家也找不到北。最后,查一下国内核心期刊今年发的文章,国内核心期刊发的都是比较旧的内容,最新研究都去发大牌的SCI了,一定不要上当受骗给带坑里去了。坚持自我“下里巴人”的作风,你一定会成功过不了一审的!

  第三,基本不要有前期工作

  如果你想被国自然妥妥地拒之门外,那么一定要记住,千万别有什么的文章积累和前期工作。如果不小心发表过2-3篇SCI的小伙伴,特别是发表过几篇高质量SCI的小伙伴,亦或是拿过几个课题的小伙伴,你们悲剧了,你们被国自然评审的专家盯上了。标书里不是还要写一块是前期研究基础嘛,有志向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了,这块妥妥地要空着不写,你写了不就证明课题的立项有据可依了么?有的小伙伴冒冷汗了,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这块写得满满当当地怎么办?不用太怕,凡是没发过文章的工作基础都算不上完美,另一方面,没有发过高分文章,没有课题结过题目的,在专家眼里,你们多半都不会是考虑的人选。没发过什么文章,前期工作也没有的小伙伴们可以松一口气了,你们很安全,“申请者前期工作不足,相关背景较为薄弱”,专家这招百试不爽,直接就断送在一审上。

  再具体深入一点的剖析这个问题,要想国自然一审被枪毙,一定要人懒又小气。懒得动、懒得想,不做什么实验,就妥妥地可以在“前期工作”一栏上写上“无”。比如:“我的课题设计都是没有看文献的,随便做,做不出结果就不用发文章了”。小气的话,就更不用说了。“我让朋友给文章修改修改再投稿,花100块请他吃饭?你想得美,我的钱是要留着给自己买LV包包的。第二篇再让他帮忙看看他就不理我了。”这两位小主才是真正领悟到了懒病和小气病的精髓。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有没有什么更稳妥的方法,能让国自然永远找不到咱们。当然,这个死循环其实不难,如果没有课题,就没钱,没钱就没法做前期工作,没前期工作又申请不到基金,这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这个死循环保你一辈子平平安安。有一些二不拉几的小伙伴先发了篇小文章,再以此拿了个小课题,又发了篇文章,再拿个课题,以此逐步积累了一票子研究背景。我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告诫大家,这是不对的,不管是第一篇文章的经费从别人那里来,还是自己掏的,动了这样的念头都是很可怕的,你会深深地陷入另一个循环,从而深深地陷入事业的魔爪。你会被升职称,被荣誉,被科主任院领导器重,被重视,被升官,被加工资......多可怕的事情!不用谢,请叫我红领巾!

相关文章

国自然发布学术不端警示教育系列动画;核心要点速览!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良好的学风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2020年启动实施学风建设行动计划以来,坚持从“教育、激励、规范、监督、惩戒”五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科研诚信和......

《科学》关键发现:让人痴呆让人傻,这些小东西要担责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此时此刻,我们身体中有数万亿的微生物正在繁衍生息,这些肠道微生物的存在也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研究已经发现,它们的代谢产物、种群丰度,甚至不同微生物的组成比例都可以改变人......

我国新发现挑战“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经典理论

1月19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团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发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科研团......

2023年国自然各学科不予资助内容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已发布。指南“科学部资助领域和注意事项”部分明确提出了各学科资助范围、优先资助领域和不予受理的内容,需要特别关注,部分学科在指南上明确的提出了不予受理内容,这些......

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实验成果在《自然》发表

2023年1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朱彦武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Long-Rang......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

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总体部署,以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为目标,在2023年推出以下改革举措。一、持续开展分类评审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继续开......

《自然》支持70多国作者免费发表OA论文

自1月10日起,被世界银行列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经济体的70多个国家的作者,如有原创研究被《自然》及其系列研究期刊接受发表,将可免费以金色开放获取(OA)形式发表。记者从施普林格·自然了解到,该计划的关......

重磅:2023年国自然项目申请时间公布!

1月10日,基金委官网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公布了2023年国自然项目申请接收时间等相关事宜。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

刷了5000个电池后,他发了篇《自然》

 陈昊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近日,多伦多大学博士后陈昊以共同一作的身份(排名第一)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篇Nature,文章介绍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创造了单节宽带系器件和叠层器件......

《自然》在线发表南开新能源团队科研成果

12月22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袁明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围绕高性能半导体量子点固体合成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表面有机配体化学结构理性设计,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