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03 10:41 原文链接: 庄贵阳:坎昆气候谈判预期有限博弈仍将激烈


展望坎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和第6次《京都议定书》成员国大会于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美丽的墨西哥旅游胜地坎昆召开。从哥本哈根到坎昆,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会否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会给我们怎样的期待?本报编辑部特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副院长、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杨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与读者分享他们的思考。

  备受瞩目的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在墨西哥坎昆开幕。相比去年高调的哥本哈根会议,各界对坎昆会议前景普遍“期望不高”。哥本哈根会议被媒体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然而,高预期的幻觉破灭,让国际社会普遍感受到挫折,决定了2010年通向坎昆的道路,基础严重缺失。坎昆会议若想将各经济体此前作出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绘成全新的全球路线图,绝非易事。

  从哥本哈根走向坎昆,争论的焦点依然集中在双轨还是并轨、长期目标、中期目标、MRV机制(可监测、可汇报、可核查)、资金、技术以及贸易措施等方面。双轨还是并轨问题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对立,坚持双轨实际上是坚持《京都议定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坚决反对并轨、反对抛弃《京都议定书》。长期目标不仅关系到对未来气候变化幅度的选择和预期,更关系到各国在一定减缓目标下排放空间的分配,各国、各国家集团都很关注,对小岛国而言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可谓是各种矛盾交织,体现了各国对生存和发展权益的争夺。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各方对于坎昆会议预期有限,但大会仍不乏看点,双轨还是并轨问题将是各方角力的焦点。发展中国家认为,双轨制谈判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率先减排,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但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坚持要求发展中大国参与减排,反对双轨谈判。2010年4月波恩的气候变化谈判会议达成决议,明确不考虑《哥本哈根协议》的法律化,而是将《哥本哈根协议》中的共识体现在公约和议定书下两个工作组的谈判案文中。就这一结果看,发达国家推动的“并轨”进程受到遏制,发展中国家坚持的“双轨”进程得以延续。但是,关于这一议题的争议并没有终止,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欧盟坎昆会议首席谈判代表阿瑟·朗格-梅茨格表示,除非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再次确认其在《哥本哈根协议》中所作出的减排协议,否则欧盟必然拒绝将自身减排目标纳入有约束力的全球协定。而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波恩、天津会议等气候谈判相关场合,美国也反复要求将发展中经济体的减排承诺纳入全球协定,并以此作为自己践诺的先决条件;美国甚至提议摆脱联合国框架、在G20机制下谈判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柏林墙”。日本环境省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副大臣南川秀树表示,日本反对延长仅对发达国家有减排要求的《京都议定书》的期限,即使导致自己在联合国谈判中遭到孤立也在所不惜,因为仅仅将《京都议定书》的期限延长“毫无意义,也不恰当”。

  从欧、美、日三方在气候谈判中的基本态度可以看出,走双轨制还是单轨制将是博弈的焦点。而中美之间关于气候问题的博弈,将是坎昆气候大会的博弈主线。在当前的谈判中,能推动谈判进程的“胜负手”是美国。《京都议定书》欲进还退的命运显然有美国因素的影响,《哥本哈根协议》谈判也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达成的。事实上,任何缺少美国积极参与的国际气候制度都难言成功。美国联邦气候政策的缺失和不确定性成为当前国际气候进程的最大障碍。美国摆脱联合国框架的想法,是其此前单方面撕毁《京都议定书》的延续;这一提议背后隐藏着美国将温室气体减排当前责任与历史责任混为一谈的企图。与此同时,美国在减缓行动的透明性问题上,继续要求把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减缓行动也纳入国际核查范围,并以此作为减排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坎昆会议中美之间的交锋将依然激烈,尤其在涉及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问题上。

  尽管有巨大的分歧,但在关键性谈判议题难以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坎昆会议还是有望在某些具体议题上取得进展。《哥本哈根协议》曾对“可监测、可汇报、可核查”问题作出界定,要求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进行“国际协商和分析”。根据《哥本哈根协议》,发达国家提议2010~2012年每年出资100亿美元资金,2020年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由于减排目标的低预期,而且在2010~2012年间的快速启动资金数量较为有限,很可能就这一问题取得突破。会议东道国墨西哥也将选择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作为突破口,力争在大会中就资金来源、出资方式、受益国分配等多方面一一落实。如果发达国家在快速启动资金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那么发展中国家应该会在“三可”问题上作出让步,毕竟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也需要测量、报告和确认,以使决策有科学依据。因此,坎昆会议有望在这一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此外,在REDD(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项目上,坎昆气候大会谈判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相关文章

突破危险的界限——气候临界点究竟是什么?

气候临界点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气候风险。关于气候临界点,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有这样的一个比喻:一叶在水面上漂浮的独木舟开始倾斜进水的时候,尚能保持平衡......

气候变化扩大蚊子活动范围,致疟疾传播范围扩张

2月14日,一项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快报》(Biology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扩大了蚊子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疟疾的传播范围。根据这项研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气候变化与华丽细尾鹩莺之死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生存的影响,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以鸟类为例,对于生活在温带季节性气候环境下的鸟类,冬天的死亡率往往是一年中最高的,寒冷、食物短缺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随着全球变......

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团队在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野生动物种群下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Advances。据悉,这......

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团队在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野生动物种群下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Advances。据悉,这......

联合国:臭氧层恢复已步入正轨

当地时间1月9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恢复,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化学品的行动已惠及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这是由联合国支持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科学》刊文:全球近一半冰川或于本世纪末消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16.shtm中新社北京1月6日电美国《科学》杂志5日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预测,受气候变化影响,即使......

先锋报告显示我国港口与航运迎来绿色低碳转型期

12月28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2中国蓝天先锋论坛”上发布了《蓝港先锋2022:中国典型港口空气与气候协同力评价》(以下简称《蓝港先锋2022》)和《航运先锋2022:航运减污降碳进展研究》(......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

202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

12月21日,第14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以下简称《气候变化绿皮书》)在京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