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至30日,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土壤所大礼堂召开。

  南京土壤所所长、实验室主任沈仁芳研究员致开幕词,他总结了2010年实验室的主要工作进展,通报了2010年实验室评估取得的良好成绩,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工作发展作了部署安排。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和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一处处长、冷疏影研究员莅临年会并分别作了讲话。宋长青主要回顾了土壤学科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土壤学科立足于国家发展需要,对国家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并就新时期土壤学科需要做出哪些转变以及十二五期间土壤科学工作者应该如何应对作了战略性指导。冷疏影处长主要针对新颁布的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对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注意事项作了详细介绍。

  两天的会议中共有24名研究员和青年骨干代表分五大方向对各自课题组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作了学术报告。

  在土壤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方面,张甘霖研究员作了题为“平原地区关键土壤属性的数字制图研究”的学术报告,于东升副研究员介绍了区域土壤碳循环研究的粒度效应研究进展。

  在土壤生物方面,林先贵研究员着重报告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李忠佩研究员作了关于水分和温度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的报告;褚海燕研究员对北极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地理分布作了详细介绍;赵玲博士报告了铁锰氧化物与环境有机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

  在土壤利用与全球变化方面,蔡祖聪研究员介绍了综合评估活性氮效应的必要性;朱建国研究员就臭氧胁迫的作物损伤及缓解对策研究作了介绍;丁维新研究员着重介绍了湿地固碳与甲烷排放;徐华研究员报告了稻田CH4和N2O减排对策研究进展;颜晓元研究员介绍了稻作农业流域氮素循环收支特点;彭新华研究员主要就土壤结构动力学的挑战与机遇做了报告;谢祖彬研究员作了关于秸秆“旱重水轻”还田是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有效措施的报告;田玉华博士在报告中对稻田氮素损失途径做了深入探讨。

  在土壤污染与修复方面,周东美研究员报告了化学方法评价有毒金属离子的生态毒性方面的工作;王芳博士对利用双液相体系研究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徐仁扣研究员介绍了农业废弃物制备的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酸性红壤的改良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研究方面,赵学强博士介绍了水稻硒转运体的研究;施卫明研究员介绍了不同供铵方式对植物的影响及机制;苏彦华研究员介绍了离子通道与运动调控;杜昌文研究员介绍了红外光谱:土壤数字化新平台;段增强研究员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郊区特色农业循环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赵炳梓研究员介绍了潮土生物性质的激发效应;王火焰研究员对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及其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最后,沈仁芳主任做会议总结。他对基金委领导给予实验室工作的关心和指导表示了感谢;高度肯定了这次学术年会的学术水平,并感谢大家一年来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辛勤付出。

相关文章

揭示糖浆在微生物修复Cr(VI)污染地下水中的电子传递机制

地下水中的铬(Cr(VI))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糖浆作为制糖业的副产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为了主流生物修复碳源之一。但糖浆成分......

剖腹产不会让婴儿错过来自母亲的必要微生物

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剖腹产婴儿也不会错过必要的微生物,虽然剖腹产婴儿在出生时吸收的母亲肠道微生物确实较少,但母亲能够通过母乳喂养等补偿途径将微生物转移给婴儿。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宿主......

长期施肥驱动黑土微生物介导土壤磷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在集约化耕作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种群。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构建......

长期施肥驱动黑土微生物介导土壤磷循环方面取得进展

在集约化耕作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快速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种群。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构建......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培养结构体系培厚拔尖人才生长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加强基础研究,......

新技术让微生物与化肥不再“水火不容”

化肥盐度指数高,对农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难以在高盐环境中生存,这是常识。如今,一种新技术正破解“化肥与微生物难以兼容”这一难题。2月11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为组长,由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研究员、北京农......

未来我们吃的“肉”可能是微生物造的

发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且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李德茂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

城市环境所在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跳虫群落影响获进展

城市土壤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而重金属元素可伴随食物和可吸入颗粒等方式进入人类和动物体内,对生命构成危害。跳虫是普遍存在的城市土壤动物,其群落对环境污染反应灵敏,常被用作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壤......

广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铺开

2月17日,广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铺开工作启动仪式在容县举行。按照国家2023—2024年全面铺开、2025年完成成果上报的总体要求,预计全区要完成10万个土壤表层样点调查采样,今年要完成70%以......

植物微生物互作对森林磷限制的缓解机制揭晓

近日,《新植物学家》发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刘玲莉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热带森林中植物受到的磷限制通常高于温带森林,但物种之间和站点内差异很大。分布于不同纬度的森林生态系统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