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25 10:42 原文链接: 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出台堂堂正正要科研成果红利

   科技人员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向社会公布,这份被称作创新驱动顶层设计的文件,甫一面世就引发诸多关注,其中,有关“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的明确说法更是为科技界所瞩目:科技人员终于能堂堂正正向改革要红利了。

  就在十天之前的闭幕全国两会上,一个与此话题有关的两个名字——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浙江大学原副校长褚健,被频频提及。尽管他们涉嫌套取科研经费、挪用公款,并已先后被检察机关起诉,但两案所暴露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上的弊端,仍引发不少代表委员的思考。

  “应该有个明确说法,科技成果究竟如何转化是合法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说。

  他随之提到的,还有一部与此直接相关的法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就在两会召开之前,这部法律刚刚经过大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这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颁布以来,迎来的首次修订审议。

  如今,《意见》明确指出,要修订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这被认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将进一步吸收科技界人士的意见作相应调整,以期解决中国科技界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先要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被不少科技界人士寄予厚望,有的还把它称作中国版的“拜杜法案”。拜杜法案,有人称它是“美国国会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通过的最具鼓舞力的法案。如果没有该法,就没有美国今天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的繁荣局面”。此法案之前,美国经历着类似当下中国科技界的尴尬,尽管坐拥2.8万项专利,但授权商用的却不到5%。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一份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但能“赚钱”的却很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

  在现有法律的规定下,审批程序的繁冗导致很多科技成果的转化遥遥无期,比如,某实验室曾拍出高达1000万元的职务发明专利,但从这一专利的诞生到交易,需要跨过17道审批门槛。

  即便成果转化手续办妥,其后的收益分配,也挫伤不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温孚江对这一问题颇有感触。在担任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期间,他每年都要在学校召开成果转化的相关会议,搜集教授们的科研成果,接着他带头到外地巡展,帮这些科技成果“找婆家”,平均下来一年要出去几次。渐渐地,他发现了“科技成果为何转不动”的“秘密”。

  对科技人员来说,一旦自己的科技成果出手,便往往撒手不管,因为他的成果像产品一样,“卖了出去了,有关这项成果的研究也就结束了”。

  换以入股的方式,则有所改观。温孚江说,科技人员把成果转入一家即将上市的企业,以科技成果的方式入股,如此不仅能够保持科技成果的增值、升值,还能建立起科技人员和企业的长期联系,激励前者对科技成果跟踪研究,深化创新。

  然而,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一旦这家企业要上市,科技人员所占有该公司10%的股份必须划归为社保基金,如果科技成果入股不足10%,则按实际持有量上交。这样一来,以科技成果的入股方式就成了“黄粱一梦”。

  于是,温孚江手头压着一个又一个的科技成果,不愿转化出去,又回到了一锤子买卖的阶段。

  温孚江连续抛出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科技人员如今都在写论文?一句话说,因为现有这些转化后的东西与自己无关。”

  “我研究出一个芯片,转化卖给了企业,我就不再管了,如果这个芯片的技术被他人超越了,这个公司的产品就没有了出路,面临着倒闭,如此这般短视,我们怎么能出来世界级的高新企业?”

  “相应的,如果我入股了,我会跟踪研究这个芯片,甚至可以超越国外的芯片,因为我有利益在其中,这是创新的原动力。遗憾的是,我们尚未制定出符合这一科研规律的法律法规,来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创新?”

  是向改革要红利还是钻空子要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王志学曾参与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次调研。他说,调研过程中所听到的各种问题反映,最终都能集中到成果的所有权、成果的处置权和成果收益分配权这“三权”上来。

  有关“三权”,如果没能处理恰当,不仅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甚至还有可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潘建伟提到李宁和褚健,就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他说:“现在来看,当年不少政策法规不清楚,有的是鼓励科研人员搞成果转化,但有的后来却变了口径,严了,就出了问题。这样让科技人员很犹豫,变得缩手缩脚,究竟该怎么办?”

  就像一些人所说的,在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权责利关系不明晰的情况下,如果一些科学家大胆革新蛋糕分配方式,激发科技团队的热情,很可能成为一名有魄力的改革探路者;反之,在尝试第一只螃蟹时,动了歪脑筋,也很可能沦为贪污科研经费的阶下囚。

  是向改革要红利?还是趁机钻空子要利益?往往就在科学家的一念之间。而对整个国家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来说,科学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出的科研成果,是沉睡在实验室里沦为“陈果”, 还是真正走上市场变为“成果”,尚有关键的一步。

  这一步,在潘建伟看来就是一个“可执行的细则”。

  重要贡献人员未来受益比例过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同意这一说法。她一个担忧所在,就是与这一法律配套的实施细则,如今还未见到声响。

  她举例说,中科院力学所有一项油水分离技术,转移到辽河油田,该油田负责人向科技人员说:“你们的技术很好,我们想多付些酬劳,但按照国资委规定的成本核算办法,我一旦多给了你钱,审计上便通不过。”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他们油田成本核算是根据所用材料、工时等来计算,恰恰没有“创造性劳动”这一项。

  听后,方新感到啼笑皆非:“如此推算办法,不看效率、效益,而是只按成本计算,真的是在鼓励我们的企业采用新技术吗?”

  她说:“不论是科技成果转化,还是其他科研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尊重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如果不承认这种劳动的贡献,就难以激励科技成果的涌现。”

  如今,《意见》明确提到,“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可以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中科院一个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告诉记者,这是中央在彰显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

  “只待未来公布的修订案中,对此有所体现,相关的科研院所也能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位科技处处长说。

相关文章

浙江: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杭召开

1月17日上午,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杭召开。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主持会议并讲话,厅长高鹰忠作工作报告,厅领导孟小军、吴卿、周土法、叶翠萍,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吕继进,部分在杭高校、......

国家杰青,任C9院长!

近日,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现任领导”一栏显示,国家杰青叶强已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 叶强简历叶强,汉族,中国国籍,管理学博士,中......

龙腾: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量子计算临门一脚

再变幻莫测的技术发展周期,如果以年为单位也能探寻到每一次的关键进程。那么在全新的幂集创新中,今年有哪些新技术新突破领衔?又有什么样的趋势值得关注?比如已在产业界大放光彩的AI双星:AIGC、AIfor......

科学家们奋力攻关,引领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过去一年,在科技强国一线,涌现出很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他们用专注和专业突破一道道世界难题,在奋力攻关中,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

八旬科技工作者获“最美”称号

“我仍然活跃在科研、教学和科普第一线。”年逾八旬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陈宝钦近日在北京出席一场活动时说。1942年,陈宝钦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

这一年,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进

一滴水发6次电!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至此,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连珠成串”,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实现了长江流域水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年,像这样令人......

“你好BOE”收官站展示“屏之物联”前沿科技

临近年底,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出现了一个“显示技术科普基地”,裸眼3D仪表盘、触觉反馈方向盘、智能感光车窗……显示技术的前沿场景在此一一上演。12月28日,由京东方(BOE)打造的“你好BOE”O_SPA......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河北专场路演活动举办

近日,由科技部主办,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及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承办的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河北专场)路演活动在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举办。活动集聚企业、投资机构、高校院所、专业服务机构等数百家单位参......

最新发布!贵州省科技计划拟立项项目公示

经贵州省科技厅2022年厅长办公会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对2022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重点项目)“生物育种先导性研究”专项、贵州梯田水稻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榜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