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26 15:04 原文链接: 一场科学争论:无线传输要远还是要近?

  在三万五千米的太空中,一座静止的太阳能发电卫星永不停歇地收集着太阳能,并源源不断地为城市供电。这似乎只存在于科幻影片之中,不过,最近日本科学家的系列成果让人们看到了将其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3月11日称,研究人员以微波无线传输的方式足以运转一个电热水壶的电力——1.8千瓦,并精准传输到55米外的接收装置处。次日,日本三菱重工宣布,科研人员将10千瓦电力转换成微波后输送,其中部分电能成功点亮了500米外接收装置上的LED灯,成为迄今为止日本成功实验中距离最长、电力最大的一次。

  专家表示,日本在微波输电技术方面的实验成果值得肯定,我国不少高校及研究院所也有相关研究,但相较于以较远距离输电为目标的微波输电技术,我国更看重商业化前景更好的近距离无线输电研究。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太空太阳能发电的设想并非源于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研人员就提出了这一构想。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科学家用电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隔空点亮了两米多外一只60瓦的灯泡。

  尽管听起来神奇,但原理并不深奥。“就是利用微波源,把直流电转变为微波,然后将微波能量聚焦起来,由天线发射出去,再被接收天线收集,经微波整流器后重新转变为直流电输出。”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刘国强说。

  但实际操作有两个难题:效率和辐射。刘国强表示,该技术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减少微波传输路径对环境设备的干扰以及对生物的影响。

  同时,要实现太空太阳能发电,电力传输的距离势必更远,考虑到微波传输的衰减和效率问题,发电站的输出功率必须非常大。“可能达到兆瓦级。”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俞凯告诉笔者。

  “10千瓦的电力,经过500米的传输距离后,只是点亮了一只LED灯。我们都知道LED灯的功率很小,这就说明在传输过程中,相当大部分的能量发散掉了。”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廖承林说道。

  因此,专家认为,日本此次的研究成果,只能算是技术上的进步,要真正应用于太空太阳能发电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清洁能源的新希望

  尽管挑战重重,仍有科学家评价:日本迈出的这“一小步”,可能是人类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一大步”。

  近年来,各类能源引发的战争及公共危机越来越多。“如果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设想变成现实,就可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问题。”刘国强说。而且,该技术还延伸到许多其他应用领域,如为卫星和轨道上的运载工具输电,或为星际探测飞行器提供动力等。

  无线输电技术还可以为不方便架设输电线的地方提供另一种高效的输电方式。“在高山、森林、海岛、沙漠等地方架设输电线路不但困难危险,而且日后的线路检修以及故障修复等都障碍重重。这些地方的边防哨所、无线电导航台、卫星监控站、天文观测点等需要生活和工作用电,将电能以无线的形式输送过去,十分合理。”刘国强说。

  派上更大的用场

  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那只灯泡被点亮时,中国科学家也注意到了无线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景。“成果一出,立刻就把大家的热情调动起来了。”刘国强回忆,当时中国科学界举办了“无线电能传输”学术沙龙。去年5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成立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专业委员会”;今年1月,中国电源学会也成立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专业委员会”。

  目前,国内从事微波无线输电技术研究的主要有中科院电工所、四川大学、中国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但专家透露,我国的无线输电研究目前似乎并非是奔着太空太阳能发电去的。

  廖承林表示,我国科研人员更多的精力放在近距离无线输电研究方面,“这能更直接地给用户带来便利,技术商业化的潜质要大得多。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等日常生活领域中,这些技术已经派上了用场”。

  “太空太阳能发电这件事还有一点遥远。现在科研人员的立场就是,让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派上更大的用场。”刘国强说。此外,俞凯解释,我国科学家之所以较少从事长距离无线输电研究,是因为大功率的微波辐射对人体损害很大,使其投入实际运用的难度增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笔者,国内之所以少有针对太空电站的微波输电技术研究,主要原因是国家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大型支持计划。

相关文章

新涂层解决了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的最后一个弱点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过氧化物材质正在迅速取代硅,但它有一个重大缺点--耐久性。现在,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已被证明可以使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在使用1000小时后保持其99%的效率。硅太阳能电池可能有几十年的领先......

新涂层解决了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的最后一个弱点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过氧化物材质正在迅速取代硅,但它有一个重大缺点--耐久性。现在,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已被证明可以使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在使用1000小时后保持其99%的效率。硅太阳能电池可能有几十年的领先......

仅利用太阳能,人造树叶可制成清洁液体燃料

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太阳能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液体燃料,并能直接作为临时燃料驱动汽车发动机。研究结果发表在18日的《自然·能源》杂志上。研究人员利用光合作用的力量,只需一步就......

太阳能电池可折叠?中科院这项技术是关键

在“双碳”背景下,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单晶硅太阳电池则是其中的主力军,在光伏市场的占有率已上升到95%以上。之所以如此炙手可热,是因为单晶硅有太多优点。其一,硅元素是地球上含量最高的......

钙钛矿:从乌拉尔山脉里走出的一种新型光伏电池

2013年,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钙钛矿突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具备高效率、低成本、制造工艺简单、光谱吸收范围广等优势,即使在弱光条件下也能保持光电转换率。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电池被《科学》杂志评为......

“气候科技”初创企业增多

随着欧洲环保政策的推进,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气候科技”日益火热,关注环保的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也陆续诞生。创立于2017年的恩帕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供应商。2021年,......

西工大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室温快速无损封装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纳米能源中心李炫华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室温自交联的氟硅聚合物凝胶,实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室温快速无损封装。此外,团队提出的封装策略有效地促进了传热并减轻了热量积累对封装器件的潜在影......

2022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在敦煌召开

2月26日,“2022(第十六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永久名誉主席徐建中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太阳能热发电带有长时安全储热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中能......

科学家解决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寿命问题

2月17日,“90后”江苏小伙儿李崇文和他的博导鄢炎发在Science发表论文。这项关于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被认为解决了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续航问题,使其实验室寿命超过3500小时,为当前的国际顶......

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人工环境节能技术研究室董凯军团队在相变蓄热材料强化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太阳能-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