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30 09:39 原文链接: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空气质量标准》

臭氧等11种污染物对人体均有较高程度的健康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空气质量标准》,臭氧、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铅、苯并(a)芘、汞和二恶英11种污染物对人体均有较高程度的健康危害。

  “这些污染物的潜在健康影响可分为短期接触急性影响和长期慢性影响。短期接触通常是指暴露剂量为1小时至1日间;慢性影响一般是指持续暴露在70年寿命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程师朱忠军说。

  《空气质量标准》显示,如短期接触臭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将导致肺部炎症和呼吸道症状等;如长期接触,将降低肺功能,影响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死亡率。

  近年来,我国各地铅中毒事件常有发生。人短期接触铅,将产生铅中毒,长期接触不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肾功能和生殖系统,还会造成儿童智力低下等问题;对人们而言,苯并(a)芘是一种较为陌生的污染物,短期接触会刺激眼睛和皮肤,长期接触将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短期接触汞,造成血汞或汞中毒,产生腹痛、腹泻、血尿等症状,长期接触会有神经症状、四肢等震颤和口腔炎;二恶英是一级致癌物质、剧毒,危害尤其巨大。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表示,对于可吸入颗粒物而言,相比PM10、PM2.5更容易长时间悬浮在空中,由于它粒径小,吸入几率变得更大,可抵达肺的深部,深入下呼吸道,甚至穿透肺泡膜,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相关文章

5月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2%

中新网6月18日电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生态环境部18日向媒体通报了2022年5月和1—5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5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2%,同比下降2.......

新研究发现长期臭氧暴露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周脉耕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课题组合作,在一项历时9年,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涵盖约10万成年人的全国性队列研究中发现,长期臭氧暴露可引起心......

臭氧长期暴露或引起民众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

14日获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研究员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课题组合作,在一项历时9年,覆盖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涵盖约10万成年人的全国性......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无能耗超低温臭氧分解

中新社天津6月12日电(孙玲玲乔仁铭)记者12日从南开大学获悉,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王卫超教授课题组首次在三元氧化物催化剂莫来石上实现无能耗超低温臭氧分解。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为新型大气污染物......

夏季主要大气污染物,竟然是这种气体

近5年夏季(5至9月),全国臭氧平均浓度保持在150微克/立方米左右,臭氧超标天数比例平均为11.1%,以轻度污染为主,臭氧已成为现阶段夏季主要大气污染物。这是记者从生态环境部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国务院发新文,矛头直指“新污染物”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

2021年河北环境空气质量实现显著改善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2021年,河北省及各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入5.0以下阶段,同时,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进入70%以上阶段。由于产业结构偏重等原因,河北曾面......

涉及地表水和土壤!两项新污染物监测标准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已批准《水质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J1242—2022,以下简称“水质标准”)《土壤和沉积物20种多溴联苯的测定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1......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5月1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的向好趋势。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地表水水质持......

污染治理四大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什么是新污染物?“新”在哪?治理上难在哪?如何发力?在生态环境部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对新污染物治理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