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2-12 14:32 原文链接: 陈竺: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应对人民健康挑战

  符合医学科学发展内在客观规律

  现代医学发展历史表明,未来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21世纪的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转化医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转化医学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在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后,转化医学日益受到各国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转化医学已成为国家在生物医学领域里一个重大的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指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由韩启德教授和桑国卫教授领衔两百多位专家、历时两年完成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中也提出:“推动有利于国民健康的医学模式的转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尽管科学界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如果看看人类健康的实际情况的话,不免令人感到担忧。以肿瘤为例,从1975年到2005年这30年间,肿瘤的总体死亡率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说明,虽然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离真正造福社会和人民健康这一目标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人类生命系统可能是地球上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这一物质运动实际上又是和精神活动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等紧密联系的。因此,对于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应更加向以人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这一目标转变,同时医学模式也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医学只面对临床是不够的,预防更为重要,未来的医学更应以预防为主,主战场在社区。

  20世纪中期开始,由量子论和基因科学所引发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生了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目前,我们可能正处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前夜,在这一科技革命中,科学界越来越认识到生命科学以及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疾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将可能迎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打破屏障填补鸿沟

  转化医学的提出源于当年NIH迫于来自社会的压力。20世纪末NIH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200多亿美元,但美国人却在追问,发明了那么多的新技术,积累了那么多新的知识,发表了那么多的高水平论文,为什么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由此,NIH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旨在让基础知识向临床治疗转化,促进健康水平的提升。

  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及公共卫生之间的固有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关联;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的防治新方法。转化医学致力于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之间的鸿沟,为开发新药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出了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途径。转化医学是“从实验台到临床”的一个连续、双向、开放的研究过程。

  转化医学是一个致力于克服基础研究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严重失衡的医学发展的新模式,其核心是在从事基础医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医生、以及卫生工作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集中在分子基础医学研究向最有效和最合适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的转化。

  转化医学的意义及其价值已引起欧美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催生战略行动。美国已在近40所大学建立了转化医学中心,在2012年以前将会达到60个以上。政府对转化医学的重视程度日渐增高,企业也加强了在转化医学方面的投入。在我国,转化医学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但发展很快,全国一些院校和科研单位都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为我国转化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认为,除了注重药物研发、生物医学工程等经典意义上的转化医学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转化医学研究更应重视公共卫生,重视基层,重视社区,重视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保障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

  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和压力是巨大的;传染病、慢性病没有国界,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其影响更不容忽视;我国糖尿病等慢性病情况令人担忧;职业病、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对我国人民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既需要改革体制机制,同时也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创新。

  医学模式如果不向“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模式转变,如果我们不研究、不借鉴、不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那么影响人民健康的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需要医疗卫生服务的人群就会像“井喷”一样持续快速增加,国家也将难以承受这一巨大的负担。在这样的挑战面前,从科学的角度如何来发现问题,凝聚重大科学问题成为中国医学界面临的挑战。

  针对影响国人健康的慢性病开展转化医学研究,要从临床和预防出发,缩短基础研究到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的时间,使新技术尽快转化为低成本、高科技含量的适宜技术。开展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及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转化医学研究,不仅是推动医改进程的重要具体措施,也是解决“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主要技术保障。“十二五”期间,在我们提出的防治重大疾病,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目标中,就包括了要显著扩大慢性病防控覆盖面,提高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提高精神卫生和心理疾病防治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把转化落到实处

  大力发展转化医学代表了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怎样把转化落到实处,尤其是把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和知识服务于全体人民,转化成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效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是如何通过转化医学从实验室到临床,和从临床到实验室这样的双向通道机制,为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健康保护以及促进制度安排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路径。二是我们的科研成果怎样才能转化为临床或公共卫生实用的、有成本效益的具体诊疗技术方案或干预手段;三是转化医学成果如何通过决策进入制度安排,成为公共政策,从而造福百姓的健康。我国转化医学尚处在起步阶段,转化医学不仅需要基地和资源,同样也需要奉献精神,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前辈们学习。

  我国医学发展正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2009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要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建立起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我们将着力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用基本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按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原则,“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面对医改重任,面对不断攀升的慢性病发病率,中国转化医学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更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极大期待。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卫生部部长陈竺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物质科学与先进制造领域片区工作交流会召开

近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物质科学与先进制造领域片区工作交流会在成都顺利召开。来自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上海材料与制造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东北先进制造与材料大型仪器区域......

今日实施!首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国标来袭!(附全文)

GB/T42753-2023《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该标准于2023年5月23日发布,是首个关于PCR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

ACAIC2023精彩继续:生命科学仪器创新论坛

2023年11月29日-30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2023)在浙江杭州召开......

高置信的代谢物鉴定:在多组学分析中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利用质谱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对于新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发现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测定碰撞截面(CollisionCrossSection,CCS)已被证明能够多角度提升对小分子的注释和鉴定准确性......

ACAIC2023“生命科学仪器创新论坛”日程发布

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2023)定于2023年11月28-30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主题为“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将邀请科技管理人员、院士、知名学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会并作学术报......

中国科学院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大零号湾”

11月24日下午,闵行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区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的核心内容是,核糖核酸功能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将落户在......

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公布一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名单

关于公布2023年(下半年)医学科学领域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名单的公告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3年度(下半年)医学科学领域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专业评审......

基金委征集又一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项目指南建议

面向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针对后摩尔时代芯片发展中最本质的算力瓶颈问题,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启动了“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新材料、新原理、新结构、新器件和新架构的创新研......

总经费2400万|2023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拟资助项目公布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经"三审一定",拟资助2023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40项(详见附件1),总经费2400万元。现将项目予以公告。......

揭晓!谈家桢生命科学奖18人获奖,3位院士在列

11月18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第十六届颁奖典礼在江南大学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纳斯教授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以表彰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控子”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对开辟治疗癌症新途径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