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4 16:11 原文链接: 两篇权威再证癌症与生物钟关联

  生物钟驱动着基因活性和蛋白质水平的波动,可引起人类和其他动物几乎每一个生理方面的日循环。大脑中的主生物钟,调整光明与黑暗的日循环,发出与身体几乎每个细胞和组织中分子生物钟同步的信号。已有很多研究指出,生物钟紊乱与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包括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延伸阅读:生物钟紊乱为何易导致癌症?。

  最近,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 Santa Cruz)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与肿瘤细胞相关的蛋白,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生物钟抑制因子。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六月四日的《Molecular Cell》,进一步补充证据表明,癌症和昼夜节律紊乱之间存在一种联系,同时对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本文通讯作者、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Carrie Partch介绍说,生物钟紊乱和癌症之间的联系仍不清楚。在癌细胞中生物钟并不总是被破坏,但有研究表明,扰乱小鼠的昼夜节律,可致使肿瘤生长地更快,生物钟做的其中一件事情是,对细胞何时分裂设定限制。

  这项新研究集中在一个叫PASD1的蛋白质,Partch在牛津大学的合作者之前发现,该蛋白在各种各样的癌细胞中表达,包括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它属于一组被称为“肿瘤/睾丸抗原”的蛋白质,通常在产生精子和卵子的生殖系细胞中表达,但也存在于一些癌细胞中。癌症研究人员一直对这些蛋白质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可作为癌症标记物和肿瘤疫苗的潜在靶标。

  Partch说,我们认为它们中的极少数可能在癌症中发挥作用。了解PASD1如何调节生物钟,可以为发展新疗法打开一条途径。我们可能会找到某种方法,在表达它的癌症中破坏它。除了PASD1在癌症中的作用之外,Partch也想了解它的正常作用,为什么它在人类生殖细胞系中可沉默生物钟。研究人员发现,生殖细胞系是体内唯一没有昼夜周期的组织。

  Partch实验室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揭示了该蛋白如何与生物钟的分子机械相互作用。有四个主要的生物钟基因,这些基因和它们所编码的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反馈回路,可驱动一个24小时周期的分子振荡。有两种蛋白质——CLOCK和BMAL1,形成一个复合物,可打开周期基因和隐花色素基因。然后,周期蛋白和隐花色素蛋白相结合,关闭CLOCK和BMAL1基因。Partch和她的同事发现,PASD1在结构上与CLOCK有关,可干扰CLOCK-BMAL1复合物的功能。Partch说,它能够非常有效地关闭时钟。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表达PASD1的癌细胞系,表明使用RNA干扰技术阻断该蛋白,可在这些细胞中打开时钟周期。Partch的实验室正在继续调查参与蛋白质与分子钟相互作用的生化机制。她说,通过了解是什么驱动生物钟以及它是如何被调控的,我们就可能确定某些点,在那里我们可以用药物进行干预,来治疗生物钟被打乱的疾病。

  Partch实验室五月十一日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发表的另一篇论文,详细描述了两个主时钟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隐花色素与BMAL1的某个特定部分之间相互作用,而且引起这部分结构变化的突变,可以改变时钟的定时,从而导致周期短至19小时或长达26小时。

  Partch表示,这项研究回答了“隐花色素如何发挥作用”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与小分子控制这一过程,我们就可以影响时钟的时序。

  在生物钟时序相关疾病患者中,已经确定了几个时钟基因突变,可导致晚期睡眠综合征或延迟睡眠综合征。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变化可影响昼夜节律,包括轮班工作和时差,可能对人的生理和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Partch补充说,生物钟紊乱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知道,生物钟紊乱一般不是件好事,我们正在进行研究,探讨其在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核酸结合蛋白在衰老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衰老是一个自然过程,会导致大多数细胞成分发生变化,损害多种细胞过程,特别是核酸的转录和翻译,进而造成器官生理功能下降。预期寿命通常受到许多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在真核生物中,染色质(包括包装DN......

“训练有素”的工程细菌可发现体内癌症

据10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团队设计出了可检测活生物体中肿瘤DNA存在的细菌。这种细菌作为生物传感器,可部署在肠道内,检测结直肠肿瘤释放的DNA。实验中,它检测到了小鼠结肠中的......

“训练有素”的工程细菌可发现体内癌症

据10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团队设计出了可检测活生物体中肿瘤DNA存在的细菌。这种细菌作为生物传感器,可部署在肠道内,检测结直肠肿瘤释放的DNA。实验中,它检测到了小鼠结肠中的......

高友鹤:尿液蛋白质组学实现更早期的诊断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干预疾病向危重症发展的关键,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心愿。许多慢性疾病的及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极大减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医疗负担,因此,探索疾病早期生物标志物具有十......

AI模型可预测癌症原发灶位点

根据《自然·医学》杂志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使识别一些神秘癌症的原发灶位置变得更容易。研究人员利用近3万名22种已知癌症的患者数据来训练......

Nature|癌症非整倍体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尽管非整倍体(此处定义为整个染色体或整个染色体臂DNA的失衡)存在于约90%的肿瘤中,并且是癌症中首次提出的体细胞改变,但其普遍发生的原因及其在驱动癌症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有研究表明,非整倍体的普遍发生......

治疗性蛋白药物表征应用文集

双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mAb),ADC,融合蛋白是高速发展的生物制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过去十几年中明显改变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产业。新型蛋白生物药是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心......

俄罗斯开发出癌症检测软件,可帮医生早诊断

俄罗斯专家开发出一款软件,能通过非特异症状早期识别癌症。该项目以持续机器学习方法为基础,面向内科医生、助理医师、全科医生及卫生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开发人员认为,该软件可提高癌症早期诊断率,从而提高疗效。......

胃癌筛查新方法

代谢生物标志物有望解码胃癌(GC)的表型,并为胃癌诊断和预后提供高性能血液检测。2023年7月17日,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袁莉和上海交通大学钱昆共同通讯在Gut(IF=25)在线发表了题为“Effi......

我国科学家克隆到新型抗条锈病基因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付道林领衔的小麦生物育种团队建立了快速基因克隆技术体系——性状关联突变体测序技术,在小麦中克隆到一个新型抗条锈病基因YrNAM。这一重要科研成果20日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