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5 11:39 原文链接: SMILE计划入选中欧科学卫星任务

  北京时间6月4日,中国科学院与欧洲空间局联合公布了“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的遴选结果。由中科院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共同提出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olar wind Magnetosphere Ionosphere Link Explorer, SMILE)成为双方大型空间探测国际合作项目。

  SMILE计划将利用创新的X射线和紫外成像仪器,首次对太阳风和地球磁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全球成像,这将对人类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等离子体环境和空间天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今年4月,由中欧科学家组成的科学评议联合委员会就其科学性、先进性、紧迫性、竞争力、与其他项目的互补性等做了技术筛查。由于其独一无二的探测方式和蕴含的全新科学突破,它从13个任务建议中脱颖而出,成为继2003年“双星计划”后,又一大型空间探测国际合作项目。双方给予SMILE计划高度评价。该计划是中欧首次在“联合任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联合对其定义、实施和数据利用,是双方科学家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的新里程碑。下一步,SMILE计划将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

  今年1月19日,中欧双方同步正式发布征集“联合任务”的建议通知,截止到3月16日,共收到了13个联合任务建议,研究领域涵盖空间天文、太阳物理、空间物理、太阳系探测或空间基础物理。在5月底举行的第11届中欧空间科学双边研讨会上,双方一致同意SMILE任务入选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据了解,SMILE计划作为我国科学卫星系列的重要新成员,拟于2021年发射。

相关文章

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USER)图像位置校准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研人员探索出一种新的可用于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MUSER)图像位置校准的方法。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ResearchinAstrono......

我国科学家发现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阳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研人员探索出一种新的可用于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MUSER)图像位置校准的方法。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ResearchinAstrono......

中国初步建立综合性太阳观测网

去年发射的“羲和号”可以称为我国探日工程的“探路者”,而“夸父一号”则是观察太阳的多面手,它可以从紫外线、可见光和X射线波段等对太阳进行观测。我国发射的两颗探日卫星各有侧重,将共同提升我国在世界太阳物......

第七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10月20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协”)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暨北京国际前沿科学对话会”成功举办。本届论坛采用线上......

焦念志: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离不开学科交叉

前不久,十余名院士专家共同见证了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成立。该中心以“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碳中和需求”为宗旨,通过多学科交叉......

空间中心给出快速太阳风暴事件传播演化的一体化图像

太阳风暴(CME)是从太阳抛向行星际空间的大尺度磁化等离子体,具有很强的空间天气效应。快速CME及其激波到达地球附近时,可能引发强烈的地磁暴。因此,理解快速CME及其激波的三维结构、在日冕和行星际空间......

大科学设备“沿途下蛋”,59项转化交易82.2亿元

记者在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合肥主会场采访时了解到,随着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正加速催生应用成果。作为“双创周”系列活动之一,合肥大科学装置成果转化......

青年科学基金,“小火花”点燃“大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有个宏大的梦想。他希望,通过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来转化二氧化碳、制备合成燃料,实现“燃料合成—燃烧—碳排放—燃料合成”的碳元素循环利用,......

科学与艺术融合博物馆论坛在南京举办

当科学遇见艺术,会有什么样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冷冰冰的化石如何更形象、更有温度?远古生命“动起来”会不会让你更加想探索地球生命的神奇?9月25日,科学与艺术融合博物馆论坛——《“从龙到鸟”国风科学绘画......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在广州南沙动工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24日在广州南沙正式动工。该会址以“千帆竞渡、科技远航”为设计理念,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用。当日,大湾区科学论坛战略咨询委员会也在南沙成立。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位于南沙明珠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