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0 10:08 原文链接: 化学有哪些迷人之处?

   如今,在很多人眼里,化学似乎总是和污染、爆炸、有毒等负面信息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化学有很多迷人之处,往往被人们忽视。


  下面一起来看看网友心目中的化学是怎样的迷人吧。

  网友A:

  5岁的时候,在楼下玩油漆,用手指沾着油漆画画。后来弄得手上也是,脸上也是,衣服上也是。那时候想,嗨没事儿,水龙头配香皂/肥皂/洗洁精,什么洗不干净。结果!妈蛋啊水洗油漆洗不掉啊!然后记得我爸不知道怎么变出来一瓶跟水一样的液体,巨臭,然后分分钟就擦掉了那些油漆。我还记得那时候我的惊奇,那个东西叫做煤油。很多年后,我知道了相似相溶原理。

  8岁的时候,一直以为尿里面黄黄的东西是金,然后偷偷趁家人不在的时候,在家里煮尿,炼金!然后失败了无数次(那是当然!),我还记得那时候自己还有一个小本记录什么室外的天气,仿佛那个会影响我的实验结果…在拼命了一个暑假之后,我不服气的终于放弃了,我还记得失败原因是我认为我没有足够多的尿。哈哈

  11岁的时候,自然课教我们认识空气,一瓶氧气,一瓶二氧化碳,一瓶就是空气。老师那意思是让我们看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烧的木条熄灭啥的。我却一直好奇那个排水集气法的装置。以及偷偷的分别吸了一口纯氧,纯二氧化碳。那酸爽……纯氧“咸”,劲儿大,而纯二氧化碳没呛死我!

  15岁,初三第一次开始学化学。觉得这门课好神奇,东西不用记会自己往脑子里跑,以至于化学中考考了满分…跑题了,其实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个方程式:

  2H_{2}O \rightarrow 2H_{2} + O_{2}

  箭头上面是h\upsilon +催化剂,当时他说:“谁找到这个催化剂,必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艾玛那天晚上失眠了,做了好久自己怎么怎么像爱迪生失败了几千次,然后终于成功了的白日梦。

  16岁,当很多人纠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我却觉得这个东西怎么那么make sense! 电子飞来飞去的,总量不变,还出来这么神奇的化学物质。看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觉得这东西真美。长得很怪,但是仔细想想很有道理的样子,仿佛整个宇宙就锁在这么一张表里啊!在别提什么焰色反应!银镜反应!简直碉堡好吗!

  结果不出意外,高考化学也拿了满分(此处存疑,只是我对了答案觉得是满分……),大学学了化学,搞了一段时间二氧化钛的光解水研究(果然,15岁爱上的姑娘你会惦记一辈子啊!),发现用纯化学思维角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效率太低。),比较期待谁人来整合一下光合作用里电子传递链的各种酶,人造植物光解水。说多了。

  网友B:

  人生第一个化学实验:小学的时候,自然课上讲的番茄电池,后来回家霍霍了好多西红柿,很开心,你想,没有电池,就能把小灯泡点亮,多奇妙啊。

  上课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初三,第一节化学课,老师把铁片放到硫酸铜溶液中,然后数一二三四五,然后铁片从白变黄,好神奇有木有,我靠当时抓狂了要学这门课。

  高中的最有用的实验:非典,自己做了很多84消毒液,那时候根本买不到消毒液,和老师一起做了很多,学校用,自己家里用,送亲属,很有面子啊。

  大学最着迷的实验:微波反应,本来应该10多个小时的反应不到一小时就ok了,各项指标都不错,太牛逼了啊。

  工作后:我做过化抗癌药,听到自己的做过的药救活过很多人,你什么感觉?

  网友C:

  化学家收拾别人的烂摊子,这是化学最不迷人的地方。弗莱明或许发现了青霉素,大规模的制造确实化学家的活。爱因斯坦等或许弄出了质能方程,分离同位素是化学家的活。摩尔或许提出了摩尔定律,怎么做出硅片那是化学家的活。上校也许重新发明了鸡块,但是怎么塑形那完全是化学家的开发工作。食品安全听上去是吃的问题,实际上全是化学家在作分析啊。

  当然也有干坏事的,比如合成三聚氰胺。。。

  网友D:

  一般的化学反应,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其实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关于电子的得失,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这些反应基本上象lego玩具一样依照一定的规则可以排列组合,形成各种分子,进而形成各种材料。

  相对于数学的抽象,物理对越来越小的基本粒子的永无止境的探索,化学显得象是在玩设计,玩创意。因此,对于当代的化学工作者来说,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定则等这些工具以后,基本上就是在设计分子。同样的一个分子,可以有各种途径能实现,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高效,所以各取所需。所以,这算是化学的魅力之一吧。

  虽然历史上有太多的科学家已经把很多的反应都归于自己的名下,(一堆的人名反应),但是,你还是会有可能发现新的组合,新的分子,新的材料。这些意外,这些对未知的新奇的探索和期望,是化学另外的迷人之处。

  另外,你基本上可以用化学、用分子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因为这些现象绝大部分情况都和分子原子化学物质的特性有关系。作为化学的分支之一的生物化学,虽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化学的纯粹,显得更加应用,但是,生物分子是人类花了这么多年都还没有研究透的东西。

  生物化学基本上是研究生物、研究人类自己的科学,每一个发现都会改变或者增加人们对各种具有生理功能的分子的认识,人类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是如何由这么多复杂的分子“组装”成的,依然还是让人没有办法简单解释。这些的未知,依然是迷惑人们的地方,当然对这些未知的探索也就是化学的迷人之处。

  网友E:

  最早是从小时候看蓝精灵开始的吧,每次都斗不过格格巫的新点子,每次也得到各种药水打败格格巫,配药水大概就是对化学的启蒙。

  然后是看化身博士,彬彬有礼的杰克医生和无恶不作的海德博士居然是同一个人,自己有很长时间非常排斥口服药物,宁肯打针也不碰任何药丸药水。也经常幻想自己吃一颗药,能够变成一种怪物,抢完小卖部所有零食饮料之后逃之夭夭,再变回自己躲避别人的追查。

  再后来,不管是绿巨人、七龙珠、还是一些80年代外国电影,药水、药丸=变身,当然像七龙珠的万能胶囊肯定是不会有的,不过身体变异、隐形、喷火什么的,还是觉得配药水是非常爽的事情。每次看着各种五颜六色的试管,主人公轻轻在一个烧瓶里滴几滴其他药水,变色、烟雾、沸腾甚至爆炸,都觉得非常有趣。

  化学很美而且美得很直观。物理学、数学中的方程、模型也可以做得很漂亮,但是因为门槛的原因和大部分人讲都不懂(我也是。)而化学的东西,比如浓硫酸铜溶液的色彩,电解铜树的形状等等,它们都很漂亮,而且一目了然,全人类都能明白“这个真好看。”

  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化学就觉得,比起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要神奇得多也美观得多...然后我就在卧室布置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实验室...一次加热铜丝,发现火焰中的铜黑居然变回了原来的颜色,于是我发现了酒精的催化氧化铪蛤铪...

  如果要说还有别的迷人之处,那就是只要你想,可以自由地支配和创造物质,如果没有化学,人类连一瓶胶水都生产不出来,更别说Iphone,黑莓这些高端货了。。。

  当然目前直接控制原子合成分子的技术还尚未出现,但是可以想象一旦这种技术成功普及,将是另一场革命,并且一定能改变人们对待化学的态度。

  化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一直被人所轻视,原因在于相对于严谨而又哲学的数学和不断深入不断有奇迹的物理学来说,化学显得太经验化了,基本上在人们的印象里面是一门实验科学,而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虽然现代的量子化学已经在很多方面弥补了这些缺陷,但是,很多的化学工作者确实很多情况下靠的是经验。但是哪种学科不都有一定的经验成分在嘛,听了这么多网友眼中化学的迷人之处,你怎么看?

相关文章

综述|2018~2022年基金委化学测量学项目申请和评审情况

化学测量学旨在发展化学及相关学科的测量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研制仪器、装置、软件及试剂,获取物质组成、结构、形貌、性质与功能等信息,揭示物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和时空变化规律.从2018年起,国家自然......

2022年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公布

11月28日,在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ofPureandAppliedChemistry,以下简称“IUPAC”)公布了最新评......

钠离子电池、纳米酶、气凝胶......十大化学领域新技术发布

11月28日下午,随着近20场论坛和主题活动的相继落幕,2022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等一批重磅成果的发布,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顺利在成都落下帷幕。合力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闭幕式......

朱为宏:化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英文chemistry,有个try(尝试),可以说化学离不开‘尝试’,属于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朱为宏新近在受访时说。朱为宏近日获评“上海市科技精英”。他说,化学是一门“中心”......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启用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园区(下称“实验室”)2日在广东省汕头市正式启用。该实验室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第二批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创新平台。实验室位于汕头市高新技术产业......

这届诺奖得主不一般

“众望所归”“实至名归”,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点评。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7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CarolynR.Bertozzi、丹......

多教授联合合作创造“最强化学大脑”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毅、江俊教授团队与自动化系尚伟伟等合作,通过开发和集成移动机器人、化学工作站、智能操作系统、科学数据库,研制出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相关......

于吉红:筑梦化学科技报国

中新网记者郭佳在合成化学领域,分子筛的生成过程一直被认为是“黑匣子”,其定向设计合成极具挑战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于吉红在这一领域潜心研究已有30余年,探寻解开“黑匣子”的秘钥。分子......

第七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大会在长春举办

日前,第七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大会在长春召开。大会由中国化学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共同主办,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生物学实验室承办。《中国科......

不同民族有差异?人乳寡糖这项检测方法有新发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闫竞宇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研究员赖建强团队合作,在人乳寡糖高通量绝对定量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食品化学》。母乳作为新生儿唯一的天然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