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LED)研究员杜岩近年来致力于印度洋、南海和西太平洋区域的大尺度海洋热力过程研究,2009年至今与合作者一起在国际SCI期刊《气候学报》(Journal of Climate)发表论文4篇,对目前印太海区研究热点提出新观点。

  2011年,杜岩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研究论文Tropical Indian Ocean Influence on Northwest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in Summer Following Strong El Niño,解决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该研究发现,在强的El Nino事件的次年,虽然局地海表温度变化很小,但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的数量显著减少。该研究指出:El Nino产生的热带印度洋增暖是引发这一事件的主因,并发现强El Nino年次年夏季印度洋海面温度暖异常通过大气Kevin波影响了西北太平洋的大气环流。一方面,反气旋式环流使西北太平洋对流减弱,不利于台风活动;另一方面,垂向风切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作用相反,增强前者但减弱后者的台风活动。近期,日本气象学会气候预报部门在“提升海气耦合模式的长期预报国际研讨会”上对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文所论述的机制对提升季节性热带气旋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学术指导。

  之前,杜岩团队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谢尚平教授的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在该研究方向发表多篇重要论文。2009和2010年,杜岩与谢尚平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单位学者共同发表的Indian Ocean capacitor effect on Indo-western Pacific climate during the summer following El Nino和Decadal Shift in El Niño Influences on Indo–Western Pacific and East Asian Climate in the 1970s,提出El Niño通过印度洋影响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及东亚气候的动力机制,指出热带印度洋的增暖起到一种电容器效应,维持着印度洋-西太平洋上空的大气异常。日本气象学会气候预报部门认为,该项研究在预报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夏季气候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揭示该区域的夏季气候异常,必须考虑到印度洋的作用,并于2010年将所提出的印度洋海盆指数与Nino指数等并列,为预报东亚长期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针对上述年际气候变化研究的海洋方面,杜岩作为第一作者于2009年发表的Role of 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long persistence of El Niño-induced North Indian Ocean warming一文,解释了印度洋海盆模态出现的海洋动力学机制。德国基尔大学莱布尼兹海洋研究所的Friedrich A. Schott教授在2009年发表于国际SCI期刊《地球物理学评论》(Reviews of Geophysics)的综述性论文Indian Ocean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variability中,对该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工作细致探讨和解释了El Nino事件时北印度洋的两次增暖中引发第二次增暖(海盆模态)的海洋动力学机制;同时,该工作亦被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2009年第二期气候通讯中Mysterious Summer Rains-How Does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ffect Summer Climate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and East Asia?一文重点推荐,认为该研究所提出的海洋动力学机制可被拓展应用至东亚和印度洋的季节性气候预报。

  

上图:强El Niño发展年夏季的西太平洋台风情况;下图:El Niño结束后次年夏季热带印度洋增暖引起西太平洋台风减少

相关文章

深海冷泉水合物快速形成动力学机制获揭示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海洋和石油地质学》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冷泉环境中水合物快速形成动力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海底冷泉环境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并且为南海冷泉区水合物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提供......

我国科学家提出药物设计新方法

化学动力学疗法(CDT)通过对失调的肿瘤自由基稳态的特异性调控,为选择性和逻辑性癌症干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的CDT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典的芬顿(Fenton)或哈伯·韦斯(Haber-Weiss......

科学家在印度洋热量存储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王凡团队联合中科院大气所在印度洋热量存储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气候学报》杂志上。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变暖93......

水氧化产氧的多中心多步骤动力学微观机制被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研究员王秀丽团队在光催化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反应时间尺度瞬态吸收光谱方法,揭示了典型催化剂四氧化三钴(Co3O4)上催化水氧化产......

我国科学家在西太平洋海山获得一系列新发现

海山被誉为“海底大花园”,由于特殊的地理特征和水文条件,造就了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是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聚集地,也是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近年来,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

我国科学家在西太平洋海山获得一系列新发现

海山被誉为“海底大花园”,由于特殊的地理特征和水文条件,造就了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是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聚集地,也是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近年来,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

中国科大在集成光量子器件中单光子阻塞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邹长铃教授研究组,提出了在单个光学模式中,利用极弱的光学非线性实现光子阻塞的新原理和新方案,并分析了其在集成光学芯片上实现的实验可行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拓扑材料高压超快动力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与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等合作,探究了高压下拓扑绝缘体Sb2Te3的电子和声子动力学,探索了压......

西太平洋地区每年350万人因环境问题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7日在此间发布的数据显示,西太平洋地区每年有350万人因环境问题而死亡。世卫组织呼吁各国政府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危机,保护地球,保护民众健康。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当天在马尼拉参加一......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发育成熟新模型获揭示

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虽然它的提出已经超过了50年,但是板块俯冲如何开始-发育-成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此前研究认为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