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2 11:54 原文链接: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大会报告

  2015年8月6日-7日,2015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在深圳金茂园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会议紧紧围绕国家环保中心工作和环境科技前沿,组织国内外的环保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交流研讨,旨在推动我国环境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科建设和环保事业的发展。会议设主会场和10多个专题分会场,200多位学者在会上作主旨报告和学术交流,参会者达1600余人。

  8月6日会议第一天,来自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彭平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王浩院士、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的吴舜泽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带来精彩大会报告。

  

会议现场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彭平安

  来自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彭平安带来报告《有机污染物的区域污染过程》。报告主要包括毒害有机物(微量有机污染、主体有机污染物)的大气过程、气、土、植、水体过程、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流域过程(流域优控污染物控制管理技术体系及PPCPs的流域污染)。

  彭平安总结POPs二次污染过程研究将会越来越重要,植被的过滤效应对POPs的归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大气有机物的二次生成研究是源解释正确与否的关键;新型污染物的污染研究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彭平安指出我国正处于新型与传统污染物交织、一次与二次污染叠加的污染阶段,由于研究的薄弱和难度,新型、二次污染将是今后污染控制与研究的重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王浩院士

  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王浩院士带来报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水质安全应急调控与处置关键技术研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了主要应急事件、总体框架、应急调控与处置关键技术以及应急演练。

  王浩院士首先简单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并介绍突发水污染事件包括化工厂泄露或者爆炸、公路桥上车辆倾翻、人为恶意投毒及水华爆发。王浩院士指出中线干线突然水污染事件处理十分困难,亟需开展中线干线复杂情况下土污染应急调控与处置技术研究,以达到控制污染范围,延长供水事件并保障渠道安全的目的。随后介绍了4种调控与处置方式,及其具体流程和框架。

  王浩院士介绍了五大技术体系:闸泵群控制下水量水质模拟技术、水质安全评价诊断技术、突发污染溯源预测技术、水污染应急调控技术以及水污染应急处置技术。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吴舜泽

  来自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的吴舜泽带来报告《中国中长期环境保护路线图与“十三五”战略》。报告包括:2020、2030、2050年发展态势、“十三五”环境形势与战略以及“十三五”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吴舜泽具体指出2020年左右,中国有望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煤炭消费量预期达到峰值,重化工业的新增环境压力高位舒缓,主要污染物排放将延续减少趋势,但污染累积量大面广、成因复杂、减排潜力下降,预期容量超载形势仍将持续,环境质量有望得到阶段性改善,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望达标。2030年左右,全国完成工业化,有望进入到知识经济阶段,绿色化、创新化成为发展主要动力,城镇化进入成熟期,人口达到峰值水平,能源消费进入峰值平台期。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口及能源等压力减轻形势下,环境质量有望实现总体性改善,碳排放等达到峰值,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基本协调。2050年左右,是实现中国梦、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压力持续减小,环境质量有望持续改善,环境保护更加关注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等内容,预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总体协调,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现代化有望实现。

  吴舜泽介绍今年来我国污染治理力度前所未有,进程加速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初见成效,劣V类断面减少,大江大河水质总体改善。并指出十三五关键期环境风险性与敏感性同步增加,以及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阶段以及环境的新特征;随后吴舜泽详细介绍了“十三五”环境保护5大战略:着力层次、管理思路、控制重点、治理方式以及防治要求。

  吴舜泽最后介绍了“十三五”环境保护重点任务,指出要坚持并固化三个十条核心思想,将质量改善作为“十三五”首要任务、主线;主要包括治污减排、风险管控、生态保护及制度建设。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贺克斌

  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带来报告《中国PM2.5污染特征与控制》。

  贺克斌首先介绍了中国PM2.5污染特征包括:浓度高、浓度分布呈较强区域性。并指出2012年为基准,2030年全国SO2、NOx、PM2.5和VOC排放量应分别削减51%、64%、53%和36%,NH3排放控制在2012年的水平;2020年主要耗能产品平均单耗比2010年下降7%~27,整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贺克斌随后介绍了燃煤烟气超净排放技术、区域联防联控减排机制以及国际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核心技术支撑,并指出我国现有环境管理体系对污染源的识别范围十分有限,还设立了区域大气灰霾成因联合立体观测以及大气污染数值预报预警。

  贺克斌指出PM2.5等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国家科技投入的重大方向包括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支撑技术(1亿,启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重大合作项目(1亿、申请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重大研究计划(4亿、已发指南)、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40亿+?,即将启动)和国家环境污染防治重大工程(400亿+?,项目设计)。

相关文章

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28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十年间,中国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

《农药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国家标准首次发布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品种繁多,组成和结构复杂,农药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浓度高、种类多、危害大。有效防治农药制造工业污染事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粮食安全。日前,生态环境部批准发布了国家生态环......

质谱技术使环境更美好,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华丽落幕

2023年3月25日,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主办、山东科技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支持的《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在青岛市顺利举办。本次会议以“质谱技术使环境更美好”为主题,邀请国内质谱领域......

保卫蓝天进行中,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分论坛报告精彩呈现

2023年3月25日,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主办、山东科技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支持的《中国环境质谱大会》在青岛市顺利举办。本次会议以“质谱技术使环境更美好”为主题,邀请国内质谱领域......

臭氧污染降解果蝇信息素可能影响其性别认知

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会破坏果蝇在空气中传播的信息素,干扰它们吸引伴侣或认知异性果蝇的能力。这些发现凸显了人类活动对昆虫种群的又一可能威胁。相关研究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许多......

日本教授:放射性物质不应释放到环境中

针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大岛坚一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放射性物质不同于普通危险化学物质,采用化学处理难以将其去除;同时,关于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等的长期影响,人类还所......

密码工程技术人员:让数据“可用不可见”

早上九点,黄熹之走进办公室,一边查看新出的密码文献,一边和同事讨论尚未完成的产品。随着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以及数据交易需求不断上升,黄熹之所从事的“密码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新职业也发展壮大。相关机构预......

通过生物材料和细胞之间的共价作用实现人脊髓组织工程

细胞与环境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已被认为是调节细胞行为的基本生理相互作用,而细胞和生物材料之间的共价作用对细胞行为的影响还未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生物材料和细胞之间的共价作用......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提请审议: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该议案提到,加强科学技术部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

强化“科技引擎”,让中国式现代化动能更强劲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源送记得,1992年,他在大连读研究生时,1平方米进口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的价格是400美元(约2800元),当时“顶多用一两根膜丝就了不起了”。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