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2 11:11 原文链接: 水果保鲜:乙烯信号“开关”找到可延迟农作物的衰老

  近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郭红卫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植物激素乙烯信号转导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由EIN2蛋白调控的新的乙烯信号转导机制。应用该成果,将可以人为控制乙烯信号“开关”,让植物抵御各种环境因素的胁迫,或延迟果实的成熟和农作物的衰老,为农业生产实践服务。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细胞》杂志。

  植物激素乙烯因其具有促进香蕉、番茄等果实成熟的作用而为人们所熟知。植物自身可以产生乙烯,并用其调控诸如种子萌发、花与叶片的衰老和脱落、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等生长发育过程。采摘后的果实会因产生大量的乙烯导致过熟从而大大缩短仓储期和货架期;不利天气因素和严重的病虫害会诱导农作物产生大量的乙烯进而导致早衰减产,这些都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鉴定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乙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调控组分,其中,EIN2是植物响应乙烯的核心正调因子,其功能缺失会导致植物完全丧失乙烯反应,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单基因缺失突变导致乙烯完全不敏感的突变体。自EIN2基因于1999年被克隆以来,人们一直想知道定位于内质网膜的EIN2蛋白是如何调控乙烯信号转导的。

  郭红卫团队的研究发现EIN2蛋白在细胞质中的一项新功能,并揭示了一条新的乙烯信号转导通路。同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植物信号转导领域第一次表明mRNA的3’UTR非编码区像一个“感受器”感知上游信号并向下传递,对植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关文章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如何检测?在线质谱仪轻松解决

1引言绿色植物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从环境中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放出O2,另一方面,也向环境中释放微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

碰一碰,不说话的植物反应很激烈

植物如何对非常微弱的机械性刺激——触碰做出响应是非常有趣的科学问题。以往,我们知道触碰含羞草、捕蝇草等植物,它们会迅速做出运动响应,而大多数植物对触碰的响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近日,著名国际期......

AgingCell:你绝对想不到,这样做就可以增肌抗衰!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AgingCell"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lorierestrictionmodulatesthetranscriptionofgen......

科研人员揭示高温下植物种子前身胚珠命运的保护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TCP4transcriptionfactorinhibitshi......

植物叶绿体蛋白,治疗亨廷顿症等蛋白质病的新希望

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Aging期刊发表了题为:InplantaexpressionofhumanpolyQ-expandedhuntingtinfragmentrevealsmecha......

发现特有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生物学期刊《生态与进化》上刊发论文,发表了一个目前已知为我国横断山区所特有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为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又添加了新成员......

研究揭开导致植物种间竞争的神秘面纱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根系分泌多种化合物,从而影响邻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之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植物学之父”提奥弗拉斯特就观察到化......

菊科植物为何是进化最为成功的植物?

菊科植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常被视为在进化上最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杨效曾团队和北京大学李磊团队在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Co......

发现MHZ9是水稻乙烯信号途径的翻译调控因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合成由编码基因的mRNA含量与翻译效率共同决定。翻译调控可在不改变mRNA含量的情况下,快速可逆地调控蛋白合成,有助于生物在感知内外源信号后,迅速做出应变行为。乙烯信号......

喀斯特坡面关键带植物水分利用及适应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喀斯特碳酸盐岩在垂直方向上经过强烈的溶蚀作用,使得降水通过岩石的裂隙分散入渗,形成以峰丛为主的岩溶地貌。岩溶作用使得喀斯特坡面土层浅薄,持水能力较差,加之沿坡发生土壤侵蚀,导致自下而上的岩土结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