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3 11:09 原文链接: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本报讯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高等植物35000多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8000余种,已记录海洋生物28000余种。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起源地,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均居世界第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张高丽副总理表示,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任务,作为维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根基。我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在国际上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发布和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各地区各部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有关规划和计划,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

  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一是保护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保护地的保护网络体系。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2020年达17%的目标。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截至2014年底,海洋类型保护区共68个,总面积7115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海洋保护区17个,总面积5089平方公里;建有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58处。建立了60多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由2000年的1100余只增加到2013年底的1864只。野生朱鹮数量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目前1000多只。

  二是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投资达3626亿元人民币,约105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近十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净增长10万平方公里,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原植被盖度提高11%,修复红树林等退化湿地2800多平方公里, 实施水土流失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

  三是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国各省(区、市)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探索建立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体系与配套政策措施体系。印发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完成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发布中国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和三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完成了全国40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评估工作,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规违法活动。

  四是国际合作与交流持续深化。我国有32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建立了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中日韩环境保护合作、南南合作等多边和双边机制,实施了GEF、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等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2013年被联合国授予南南合作奖。

  五是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精心组织实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通过报告会、培训和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普及相关知识,显著提高了公众保护意识。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压力仍然加大,生物多样性退化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为中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重大工程主要包括: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摸清家底;二是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掌握动态变化趋势;三是强化就地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四是加强迁地保护,收储国家战略资源;五是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试点示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六是协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七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相关文章

科学休耕可使种植园生物多样性大增

根据《自然·可持续性》6日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在种植园里留出原生林地块,能极大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能降低与这类土地利用相关的负面环境影响。这些发现基于婆罗洲的油棕种植园,研究表明在原始土地保留约15%......

种子库,守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种质资源关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等相继实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等,世界各国更加认识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纷纷加强收集和保护工作。去年......

代表建议:启动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

孙庚表示,四川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富集的省份,特有植物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约占全国数量的近一半。但是,由于地域广阔、生境多样,人类活动剧烈,气候变化显著,四川省生物多样......

物种灭绝对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威胁或数百万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指出,如果濒危动物灭绝,马达加斯加的生物多样性可能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人类抵达前的水平。这项研究结果表明,需立即开展保育行......

受损生物多样性需几百万年方能恢复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日发表一项研究称,以马达加斯加为例,生物多样性可能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人类抵达前水平。马达加斯加生活着许多独一无二的动物物种,包括环尾狐猴、马达加斯加长尾灵猫,还有世......

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面临长期物种灭绝风险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NathanMichielsen和合作者研究指出,如果濒危动物灭绝,马达加斯加的生物多样性可能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人类抵达前的水平,因此亟需立即开展保育行动以防止长期持续的生......

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这只是开始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达到最重要的预期成果。历经4年风雨,克服重重困难,各方代表终于就“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成功通过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经......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国际论坛)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国际社会希望会议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

云南在生物多样性大会提供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方案

中新网昆明12月16日电(罗婕)加拿大蒙特利尔时间12月15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主会场的“中国角”,举办“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为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