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7 16:13 原文链接: Nature重要发现:调控免疫的lncRNA

  当过度活化或脱靶时,免疫系统中正常对抗感染的一些细胞会转而攻击个体自身的组织。这一过 程会推动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成部分的炎症。现在,来自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的一项新研究揭示出了抑制这些机制的一种新方法,有可能会影响未来 的药物设计。相关论文发布在12月1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在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病理学系分子免疫学教授Dan Littman的领导下,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酶DDX5必须首先展开一个叫做Rmrp的遗传物质小片段来激活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这些细胞已知在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Littman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惊人的新方法来控制Th17促成异常的炎症。鉴于对于一些累及数百万人的疾病当前可获得的疗法疗效有限,这一研究至关重要。”

  新研究的焦点是T淋巴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可通过扩展为一支细胞军队攻击附近的细菌或真菌来响应感染。称作为Th17细胞的T细胞亚群会生成白细胞介素17 (IL-17),这一信号蛋白(细胞因子)可扩大正常的免疫反应,但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当前一些阻断IL-17作用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对抗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但却会加剧一些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有证据表明,IL-17可能在肠道中发挥了几种功能,一些是保护性的,但另一些则促成了炎症。Th17细胞还生成了其他一些有可能促进疾病的基因。

  Littman说,要对抗炎症性肠病,更好的方法并非用药物靶向任何一个细胞因子,而或许是首先阻止一些Th17细胞成熟及活化。因此,免疫学家们对用药物关闭维A 酸相关核孤儿受体t(RORγt)这一想法感到兴奋。它向Th17细胞发送了成熟及生成细胞因子的信号。

  Littman说,一些广泛靶向RORγt的老实验性治疗方法有可能干扰新T细胞生成或增加某种淋巴瘤的风险。当前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通过它的伙伴,且只在Th17细胞中阻断RORγt作用的新方法。

  新研究发现了RORγt的两个新伙伴,当它们协同发挥作用时,会在合适的位置锁定一些控制Th17细胞成熟的基因。第一个是DDX5,它是控制 Th17细胞成熟的一些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DDX5一类的解旋酶可以解开RNA链,但此前从未发现影响了Th17细胞基因。另一个新发现的RORγt伙 伴是一条叫做Rmrp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一些专家曾一度将这类遗传物质称作“垃圾DNA”,认为其在体内没有功能(延伸阅读:中科院Cell子刊解析非编码RNA )。

  研究人员证实,DDX5导致了Rmrp改变形状,结合RORγt,装配了一个更大的复合体在它开启基因时结合到它的靶位点上。在一些实验中,研究小 组发现如果这一机制不发挥作用,或如果改变了Rmrp分子结构中的甚至一个元件都不会发生小鼠版本的重要自身免疫疾病。在缺失功能性DDX5或Rmrp的 遗传工程小鼠中Th17仍然会成熟,但却冻结在一种准备状态。它们没有迈出第二步装备它们来帮助肠道免受有害细菌感染,而当它们失败时会驱动自身免疫疾 病。

  尽管研究是在小鼠中完成,一种叫做软骨毛发发育不全的罕见遗传病提供了证据表明,相似的机制也在人体起作用。Littman说,罹患这一疾病的患者具有以Rmrp代码错误为基础的免疫系统缺陷,研究人员希望这项工作将为他们带来新疗法。

  除了自身免疫性疾病,这项研究还对于人类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基因是编码构建蛋白质指令的DNA链,蛋白质构成了机体的结构,并携带着它的信号。 蛋白质构建的第一步,是将DNA转变为RNA中的相关核酸。尽管人类更为复杂,却比小麦有着更少的基因。一种解释是,借助于一些调控机制支配使用遗传物质 的时间和位置,人类细胞将相同的基因投入多用。其中一些功能是由大量的非基因RNA片段来完成,这类研究发现不断地在增长,DDX5/Rmrp /RORγt伙伴关系就是最新的例证。

相关文章

Nature:文化并非人类独有,猩猩传承文化能力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期刊发表了题为:Chimpanzeesusesocialinformationtoa......

数据存在虚假陈述该杰出学者NCB的文章也被撤回

2015年6月22日,St.Jude儿童研究医院DouglasR.Green团队在NatureCellBiology(IF=21)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L......

神话破灭!轰动全球的4篇Nature、PRL等4项研究成果陆续被撤回

2022年8月11日,内华达大学AshkanSalamat及罗彻斯特大学RangaPDias等团队合作在Chemical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Carboncontentdrives......

燕山大学发表2024年第2篇nature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田永君院士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采用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策略,通过调控高能亚稳态到低能亚稳态的固态相变,合成出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成功实......

Nature: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它是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大型模型的层出不穷,AI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这一浪潮,人们不禁好奇: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为了解答这一问题,《Nature》杂志发布了未来的一年里,将密切关注......

七院院士,最新Nature:高性能柔性纤维问世,可穿戴电子新突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魏磊教授、七院院士高华建教授,以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张其冲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陈明,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高性能半导体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篇题为“High-qualityse......

Nature发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首位中国科学家成果入选

2024年1月22日,《自然》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大片段DNA插入、人工智能设计蛋白质、脑机接口、细胞图谱、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3D打印纳米材料和DeepFake检测。七大技术中,生......

北京大学合作最新Nature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由一个固体钙钛矿吸收体夹在几层不同的电荷选择材料之间,确保设备的单向电流流动和高压输出在p型/intrinsic/n型(p-i-n)PSCs(也称为倒置PSCs)中,电子选......

零下273.056摄氏度我国科学家Nature发文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大约一个世纪前,人类首次将氦气液化,开启了利用液氦进行极低温制冷的新纪元。随后,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然而,用于极低温制冷的氦元......

回顾:2023年Nature\Science上的锂电池成果

2023年Nature上的电池文章汇总1.固态电解质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创新研究所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心RyojiKanno教授团队利用高熵材料的特性,通过增加已知锂超离子导体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