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5 10:50 原文链接: 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新机制发现

  我国科学家在埃博拉病毒研究上又获新进展。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领导的团队,在世界上首先从分子层面解释了埃博拉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细胞的,这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靶点。相关论文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1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被发现,至今已有40年。以前的科学家已经发现,埃博拉病毒是一类囊膜病毒,其对宿主的入侵分为两个重要步骤,首先是病毒粘附到宿主细胞膜表面,然后是病毒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细胞内部,形成内吞体,在内吞体内,病毒发生膜融合过程,释放自身遗传物质。

  高福团队进一步探索了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在内吞体里发生的入侵机制。人体细胞把埃博拉病毒内吞进去后,埃博拉病毒表面糖蛋白与内吞体膜上的物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能够激发病毒的外膜与内吞体的膜发生融合,而一旦融合,埃博拉病毒就能释放自己的遗传物质,从而实现对人体细胞的感染过程。

  高福团队搞清了埃博拉病毒的膜与内吞体的膜是怎样融合的,在分子水平上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第五种机制)。这种新机制与之前病毒学家们熟知的四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大为不同,因而这个新发现是近年来国际病毒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

  高福告诉记者,这一重大发现预示着人类有可能针对埃博拉病毒的膜融合特点,设计相应的抑制剂,以阻断埃博拉病毒的入侵过程,从而治疗或预防埃博拉病毒。“这项研究为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

相关文章

破解埃博拉病毒基因组从头起始复制的分子机制

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齐建勋、高福院士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mechanismofdenovoreplicationbytheEbolavi......

研究人员发现内质网分子伴侣调控埃博拉病毒复制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国外高校合作,阐明了内质网分子伴侣通过内质网膜上的E3泛素连接酶RNF185调控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合成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

EMBOJ:鉴定出几种削弱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宿主蛋白

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1976年在扎伊尔和苏丹首次发现,会引起人体大量内出血,造成病人休克甚至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属于丝状病毒家族的RNA病毒病原体,导致人类严重疾病的爆发。这种公共卫......

脂肪小滴也是抗菌利器

  在人体细胞中,微小的脂肪滴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有助于人体抵御细菌感染。到目前为止,这些液滴被认为存在于细胞最脆弱的部分。脂滴存在于所有复杂生物的细胞中。它们储存生物必需的营养素......

默沙东Ervebo获欧盟批准,预防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

默沙东(Merck&Co)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有条件批准博拉疫苗Ervebo(rVSV∆G-ZEBOV-GP,V920,减毒活疫苗),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的主动免疫,以预防扎伊尔型埃......

Cell新技术:快速、准确改造人体细胞和实验室小鼠基因

美国Cedars-Sinai医疗中心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快速改造实验室小鼠基因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生成了个性化的儿童神经胶质瘤(一种侵袭性儿童恶性脑癌)动物模型。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e......

Cell新技术:快速、准确改造人体细胞和实验室小鼠基因

美国Cedars-Sinai医疗中心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快速改造实验室小鼠基因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生成了个性化的儿童神经胶质瘤(一种侵袭性儿童恶性脑癌)动物模型。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e......

保存有埃博拉病毒的美国顶级生物防御实验室安全失效

据Science8月6日报道,美国最顶级的生物防御实验室——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所,因未能通过安全检查,而被暂停工作。埃博拉、天花、鼠疫、炭疽杆菌等等这个星球最恐怖的病菌,都保存在这个实验室中。美国亚特......

Science子刊:揭示人体细胞如何感知癌细胞!

关于细胞在面临癌变危险时如何向身体发出警报的新见解,可能为寻找治疗方法打开新的大门。当免疫细胞处于压力或危险中时,它们可以发出警告信号。而科学家发现,正常细胞也具有免疫细胞的这一特征。这种机制是人体去......

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出现全新途径

据英国《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来自一名埃博拉病毒人类幸存者的抗体的详细信息。该研究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中的一个新的脆弱位点,或可用于药物和疫苗研发。埃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