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19 03:34 原文链接: 投入加大项目增多:国际科研合作,中国争取领舞

   几天来,发现引力波的热度还在持续,除了对成果本身的关注和讨论,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的参与也使得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高水平科研合作的话题成为科技界与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次合作中,清华大学团队有何收获?我们如何更好地参与到重大科技项目的国际合作中?从参与者到主导者,我们还要迈过哪些坎儿?

  重大科学发现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重大科学发现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空间站计划等大科学项目,耗资巨大、参与科学家众多,需要国与国之间通力合作。

  “清华大学团队是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科学合作组织中少有的仅有信息技术背景的团队,能参与其中,一方面得益于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跨学科科研组织平台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得益于LIGO科学合作组织本身的开放性。”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天体物理中心兼职研究员曹军威说。

  据了解,清华大学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个LSC(LIGO科学合作组织)成员,“简单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采用先进计算技术提高引力波数据分析的速度和效率,参与LSC引力波暴和数据分析软件等工作组相关研究”,曹军威介绍,同时,团队还参与构建引力波数据计算基础平台,开发的数据分析软件工具为LSC成员广泛使用。

  清华大学团队是如何加入这一项目的?原来,2004年到2006年,曹军威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LIGO实验室工作,因而能深入了解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运行模式。考虑到当时国内并没有任何单位加入,以及LIGO工作未来的前景和重要性,曹军威决定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并着手组建相关团队。2009年,曹军威的团队成功加入LIGO科学合作组织。

  经过这次国际合作,整个团队意识到,从技术角度看,在现在甚至未来,重大科学发现应该是理论、实验、计算的结合,三者缺一不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可以加速实验数据分析,甚至可以完成实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进一步为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这也说明了基于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曹军威说。

  参与探索人类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课题还不多

  不单是清华大学,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合作越来越普遍,参与国际高水平合作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中国科学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仅武汉大学目前在研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就达52项。

  据了解,目前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之间自发的常规合作,第二种则是致力于探索人类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探索宇宙奥妙的重大课题、基于国家层面的国际合作。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介绍:“当下,第一类的合作越来越多,第二类的合作我们也已参与了不少,如参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科研工作。”

  据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科研项目管理处处长侯祚勇观察,随着合作机会的增多,科学家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越来越强了,“近些年,随着国家各类人才计划,特别是中组部‘千人计划’的实施,大批来自国际一流科研单位的人才回到国内,他们了解国际合作运行模式,能够参与高层次合作。同时,我国科学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提升,过去的合作以跟踪、学习、模仿为主,现在逐步并驾齐驱。”侯祚勇说。

  “但是还要看到,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还只是参与者,而非提出者和主导者,由我们牵头、瞄准人类重大科学问题、我国科学家原创的合作项目仍然很少。”薛其坤说。

  在薛其坤看来,中国科学家有机会参与重大课题的国际合作,一部分原因是国外希望借助中国的实验资源和技术条件,但这种情况必须扭转,要主动提出方向,实现引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正旨在于此。

  “我们常说体育外交、公民外交,科研又何尝不是一种外交,在科研外交的过程中,要提出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树立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能力与素质,展示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国家实力。”薛其坤说。

  完善评价体系,以适应大项目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

  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人员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不少学者均提出,国家要加大在需要较长时间、较大经费,但短时期内未必能出成果的重大基础课题上的投入。同时,要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一种更为科学、健康的科研导向的形成。

  侯祚勇建议,“应当进一步增加国际科技合作的经费投入。现有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数量少,在国家科技总投入中占的比例很低,限制了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

  “立足于人类发展的重大前沿课题,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可以每年遴选重大项目给予经费支持,鼓励科研工作人员大胆开展研究,不受‘尽快出成果’的压力与现行考评机制的束缚。”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葛子钢认为,“若干年后,哪怕只有三成项目出了成果,但能对人类进步作出贡献,投入也是值得的。”

  有专家表示,立项时要树立国际视野下的战略思维,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一旦确立某个方向的突破是未来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就要沿着这个方向形成一种持续不断的力量,从而保持引领和前沿地位。“国家也早有这样的思路,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面临着如何更好地遴选与论证项目的困难”,薛其坤说。

  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从而倡导一种更健康的科研导向也至关重要。许多学者指出,根据我国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如果不是成果的第一作者,在职称评定、各类奖项的评选过程中都不算数。即便是清华大学团队参与了引力波这样重大的科学研究,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其成果也很难被国内的评价体系认定。

  “随着未来国际合作的科研项目和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评价体系需要尽快完善。毕竟,在参与人数众多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每一个研究人员都是一颗螺丝钉,而每一颗螺丝钉都非常重要。”薛其坤说。

相关文章

破立结合,营造良好评价体系

分类评价、同行评价、代表作制度是体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三种评价原则,有利于建设破除“SCI至上”后的评价体系日前印发的《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目的是破除“SC......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就《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此,考试中心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图片来源于网络问:请介绍一下研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背景。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立德树人联通“招—考—教—学”全流程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

自然:国际科研合作在地缘政治担忧下展现出一定的韧性

11月21日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数—科研合作和大科学”显示,国际科研合作在地缘政治担忧下展现出一定的韧性。增刊还关注了大科学项目中的科研合作。2012年以来,在自然指数覆盖的期刊中,涉及国际合作......

MALDI成像技术在跨学科中的应用:从代谢组学到杀虫剂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成像质谱法能以直接、原位、无标记的方式测量组织中的蛋白质、多肽、脂质、小分子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其它化合物。应用范围覆盖基础生物学研究、环境和毒理学科学,以及专门的药物......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领先科学家都在跨学科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研究正不断演进,以更好解决诸如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及应对气候变化和影响等全球性问题。科睿唯安旗下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日前发布题为《可持......

促进与美大地区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名单

2018/2019年度促进与美大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名单根据《2018年促进与美大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办法》,经专家评审,共12个项目获得资助,现予以公布。序号项目单位......

中国和肯尼亚签署谅解备忘录搭建中非科研合作新平台

近日,肯尼亚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在内罗毕签署了《关于发展运营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将以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深化在农业、医疗卫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中非科研合作......

调整科研经费结构有望破局“项目多”

“一个科研团队做一件体量相对较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因为经费不够,不得不把一个事拆分成若干个事去申请项目。”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韩杰才经常看到的事。当然,如果科研项目经费足够,科研团队只需......

大气所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新的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香港城市大学于8月22日在云南澄江签署了新的科研合作协议备忘录。会议由中科院大气所所长朱江主持,双方就大气所-香港城市大学大气科学联合实验室近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交流,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