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28 10:17 原文链接: 美制造出迄今最简单人造合成细胞

  创造一个生命最少需要多少个基因?大名鼎鼎的美国生物学家、科学狂人克雷格·文特尔带领团队“算”出了目前的最小值:473个。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中,他们宣称设计并制造出了最简单的人造合成细胞。

   这个被称为Syn3.0的人造生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实验器皿中横空出世。它的基因数量是世界上基因组规模最大的生物——重楼百合的282000分之一。

   Syn3.0和它的“坏爸爸”

   Syn3.0是目前已知最小、最简单的可自我复制的细胞。在实验器皿中,Syn3.0的数量每3个小时就可以翻倍。这说明尽管它的基因组很“苗条”,它依然活得很好。

   在进一步交代Syn3.0诞生故事之前,有必要先说一说“Syn3.0之父”文特尔。

   他是基因测序领域的先驱,同时也被很多生物学家称为“坏小子”,原因是他公然叫板“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并率领团队与其展开竞争。现在的他既是J.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JCVI)的负责人,也是合成基因组公司的顶头上司。

   正如Syn3.0的名字所暗示的,它并不是文特尔合成的第一个人造生命。

   2010年,文特尔的团队声称合成了丝状支原体(一种具有很小基因组的细菌)的单个染色体,并把这个染色体移植到一个山羊支原体上。他们发现,这种人造微生物会合成通常属于丝状支原体的蛋白质,而不是山羊支原体的蛋白质。

   这就是具有901个基因的Syn1.0。而“苗条”的Syn3.0正是Syn1.0“减肥”的结果。

   从1.0到3.0的“减肥”之路

   怎么让Syn1.0变成更“瘦”的Syn3.0呢?

   文特尔和另一位项目领导人克莱德·哈钦森的办法很简单,即“拆掉”Syn1.0中不太重要的基因来找出构成生命所需要的最小的基因组。

   他们把Syn1.0的901个基因分成8个部分,将这些部分当成独立的模块来对待。然后逐一拆除每个模块中的DNA,再复制剩余的基因组,最后嵌入山羊支原体,看它是死还是活。如果基因组不起作用的话,他们就知道切除掉了不该切除的基因,于是再把这个基因添上。

   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具有525个基因的Syn2.0。它是首个基因组规模小于尿道支原体的微生物。而尿道支原体是自然界中基因组规模最小的生物。

   在这个“笨”办法的指导下,他们继续抛弃Syn2.0身上不太重要的或者与其他基因功能重合的“赘肉”,仅有473个基因的Syn3.0应运而生。

   三分之一的Syn3.0依然成谜

   Syn3.0“苗条”的基因结构令进化生物学家感到兴奋,他们期待把基因一个个加到它身上来研究它们的作用。

   英国《卫报》在评价这一发现时说,这是人类理解生物学的里程碑事件。它可能会揭晓30亿年前原始海洋中生命的进化之谜;它可能会为人类进入“定制”有机体时代敲开大门。

   不过,Syn3.0的发明者“非常耻辱”地发现,他们自己距理解这个在实验室中创造出的生命还有一段路程。研究人员承认,目前他们依然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在某些地方完全不明白,占Syn3.0基因组三分之一的149个基因到底在起哪些作用。所以,下一步他们的任务当然是搞清楚自己亲手设计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更“瘦”的Syn系列出现。

相关文章

可生物降解人造肌肉问世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奥地利约翰内斯开普勒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联合团队以软体机器人的可持续性为重点,合作设计了一种基于明胶、油和生物塑料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性能人造肌肉。相关......

人造软表面可自主模仿自然形状

美国杜克大学工程师已开发出一种可伸缩的柔软表面,其可不断地自我重塑,以模拟自然界中的物体。依靠电磁驱动、机械建模和机器学习形成新的构型,该人造表面甚至可学习适应破碎的元件、意外的约束或变化的环境等障碍......

“人造太阳”何时升起?

电影《流浪地球》中,太阳即将毁灭,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寸草不生,全体人类不得不转移到地下,建起了一座可容纳35亿人的地下城。为了自救,科学家们试图制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逃出太阳系,寻找下一个适合......

新材料带来更强壮灵活人造肌肉

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材料和工艺,用于制造比生物肌肉更强壮、更灵活的人造肌肉。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工程学院研究人员称,创建人造肌肉来完成工作并检测力和......

“人造奶”提上实验室议程,以色列科学家:可行

远离青草悠悠的牧场,在以色列中部城市雷霍沃特的一个无菌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在探寻未来用人造奶替代天然乳制品的可能性。随着全球人口膨胀和乳制品消费的增长,牛奶和肉类的生产对环境造成日益严峻的负担。据联合......

“人造太阳”新一轮实验即将开始

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董铺水库旁的科学岛——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再度开机运行。本月初,新一轮实验开始了。中科院合肥......

新型人造DNA结构信息密度加倍

脱氧核糖核酸(DNA)中存储着遗传代码。它由4种核苷酸组成,以4个不同字母表示。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合成一种由8个字母组成的新型DNA结构。其信息存储密度加倍,未来有望应用于合成生物等领域。DNA是存储及......

Nature:突破!人造抗癌蛋白诞生!安全且无毒副作用!

来自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蛋白质设计研究所(IPD)DavidBaker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质,岂可模仿免疫调节关键蛋白白细胞介素2(IL-2)的作用,其具有与天然IL-2相同的......

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覃重军是散步想出的

2018年8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杂志颇为罕见地刊发了同一“选题”的两篇科研成果:一篇出自人工合成领域“老将”、美国科学院院士、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JefD.Boeke团队;一篇来自中......

创建成功!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覃重军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日发表在《自然》上,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