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1 11:20 原文链接: 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蓄势待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吹响。“民族兴”和“国家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活更美好。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深入,高速粗放式的发展正困扰着神州大地。转型升级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新常态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中国人民的主动选择!这也意味着,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已经从“高速增长”变为“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

  站在供需关系的角度,如果说经济社会发展是“需求”,科技创新就是“供给”。供给侧改革的破题之举在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实现突破,供给侧改革才能成功。

  加强科技供给,要让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创新驱动的责任和担当。据统计,过去十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58.11万篇,位列世界第二,高被引用论文占世界总量的11%。然而大多数科技成果止步于论文。因此,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应深入生产实践一线,让科技论文从源头上服务于产业需求。

  加强科技供给,要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这是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保障。可喜的是,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及《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陆续出台。法律条款、配套细则及具体任务都有了,众多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得以理顺。期待“三部曲”能严格执行,彻底消除被诟病多年的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

  加强科技供给,要营造创新文化的肥沃土壤,这是创新驱动的精神支柱。原始创新始于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如果将创新驱动看作需求侧,基础研究则是供给侧。假如没有容许失败的文化土壤,科学就不可能进步,创新亦无法驱动。只有在包容失败、崇尚真理、执着探索、勇于质疑的创新文化培育下,才能出创新思想、创新人才、创新成果。

  以创新驱动为目标的供给侧改革已经蓄势待发,全国科技人员终将担当起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使命,为国家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勇当科技强国的钢铁脊梁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成立70周年,值此之际,......

加强科学普及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厚植土壤

2022年暑假,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打造的《科学公开课》在全网播出。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每次播出的公开课观看量都超过200万人次。这让物理所科普工作负责人......

张庆伟: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

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重大创新成果接连涌现,从载人航天到深海探测再到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我国建成一大批世界级工程;高质量科普服务惠及我国更广泛人群,深化科学基金改革、不断提升资助效益、促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十......

袁亚湘:建设科技强国应重视基础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建设科技强国,必须真正重视、稳定支持、有效推进基础研究工作,切实提升基础研究的地位。重视......

增强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2022年新春伊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迎来里程碑事件:第二次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1月1日正式施行。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此次修法备受关注、满载期待。新版科技进步法不......

创新多,科技支撑更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欧阳平凯院士:用人生经历书写科研报国

欧阳平凯(中)与接受赠书师生合影南京工业大学供图“第一个决议通过时,我出生;第二个决议通过时,我开始科教生涯;第三个决议通过时,我再次承担重大项目。因此,我想通过自己的个人经历与大家谈谈创新创业、奋斗......

科技工作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要想实现科技强国的话,我们还要下很大的气力,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块还要加大投入。”近日,在中宣部举行的“科技报国创新为民”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

警惕科研“快餐化”“反噬”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然而,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快餐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学者热衷于“炒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