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2 17:42 原文链接: 韩春雨:科学研究要“只顾攀登莫问高”

  资料图:韩春雨在向媒体记者介绍技术细节。

  一个月来,中国生物学界很不平静。搅动一池春水的,是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

  灰T恤、绿马甲、运动裤、电子表……记者在学校实验室见到韩春雨时,这位42岁的“网红”科学家看上去就像个刚运动完的大学生。

  而让他成为“网红”的,是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2016年5月2日发表的一篇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被称为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在生物学界引起轰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让十年来默默无闻的韩春雨,一夜成名。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

  “基因编辑工具,就是能够进入活细胞里的‘手术剪’,可以精确剪开基因某个部位。”在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分子药物研究室里,韩春雨背靠着实验台向记者介绍他的研究成果——NgAgo-gDNA,一项通过DNA作为介导寻找替换目标的基因编辑技术。

  学界公认先进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已经相对成熟,一些敏锐的科学家开始将目光转向Ago这个庞大的蛋白质家族,期望找到新的基因编辑工具。2014年2月,两篇论文分别明确提出了两种Ago蛋白质在基因编辑方面的可能。

  “实际上我对Ago家族的关注非常早。这两篇文章帮我理清了研究Ago的头绪。就像是打台球,他们一杆没打进,却把有利位置留给我,我一杆全收了。”韩春雨描述这段经历就像“谍战”大片,他通过论文分析出了对方实验室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与此前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这项技术“更精确、效率更高”。有业内专家评论说,这是我国首个“中国创造”的尖端生物技术,打破了国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垄断,研究水平可比肩国际一流大学同领域。这项技术未来可能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精准基因改造,以及乙肝、艾滋病或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韩春雨“红”了。一时间,网上很多人说“一个副教授在一所不知名大学,用不多的钱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学成果”。韩春雨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学校提供的科研条件已经足够,文化氛围也是他需要的。“现在信息已经扁平化了。你虽然坐在河北科技大学,但你把自己培训成MIT(麻省理工学院)的人,那你就是MIT的。”他笑着说。

  “不热爱做实验的科学家都是伪科学家”

  “其实我是一边失败一边想着要原创。”韩春雨介绍,他早先的研究也在“跟风”,但两次都与其他科学家“不谋而合”,人家提前发表了论文,让他“白干了半年”。

  “一个科学家的自我修养,就是要有自我培养的意识。”韩春雨认识到他们的科研条件所限,研究速度难以赶超别人,就下定决心要走原创的道路。在阅读大量文献、进行深入思考之后,他判断符合低温环境工作等条件的基因编辑工具一定存在,需要做的只是“找到它”。

  他带着学生泡在实验室里,盯着做实验。“一个好的科学家一定要亲自做实验。不热爱做实验的科学家一定是伪科学家。”他说。

  当年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韩春雨也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留在实验室继续做了两年研究,成果发表在2005年的《核酸研究》上。这也是他科研生涯标志性的成果之一。

  2014年5月,韩春雨团队只花了大概两个月就做出来独创性成果,并且发现了不止一个基因编辑工具,验证了他之前的设想。发现、假设、验证,在韩春雨看来,这正是科学研究的乐趣所在。

  论文投给《科学》杂志被拒后,他们转而投给《自然》。当编辑部要求进一步修改时,团队已经花光了前期的40万元经费,只能赊欠了三四十万元实验材料款。

  韩春雨考虑到如果论文再次被拒,将会降级首发,也能争取到经费支持。他说:“所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我胆小,不太会冒险,我认为这些都是我能控制的。”

  “科学家最需要追求的是科学意义本身”

  玩紫砂壶、弹古琴、读古典文学、喜欢长跑、言语幽默……这位年轻的科学家颠覆了记者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

  韩春雨说话时,身旁是一个小圆凳,表面的皮革已经破损,大块儿大块儿的海绵露在外面。几个装溶液的饮料瓶和试验器皿一起摆在实验台上。他的紫砂壶和四五个茶杯随意地放在一张斑驳的课桌上。

  一直以来,韩春雨对金钱、待遇要求不高,他主动放弃了学校给的大房子,选择住在离实验室骑自行车不到五分钟的小房子里。偶尔做实验到半夜,学校大门关了,他就直接翻墙回家。

  有人说这项技术带来的商业前景非常了得。他却表示:“科学家最需要追求的是科学意义本身,而不是去商业化。”商业化的研究自然有人去做,他要坚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经意成为“网红”后,韩春雨越来越忙,各种讲座、学术会议也向他发出邀约……他忙到没有时间在实验室坐下喝杯茶,连最喜欢的《论语》也只能等有空时才翻阅一下。

  只顾攀登莫问高。

  韩春雨虽然红了,但他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实验进展,担心被人抢了先。采访进行到下午四点多,他就开始频频看表,他的同事也在旁边催促:“采访差不多了吧,他还要做实验呢。”

  眼下韩春雨团队的这项技术还处于“手动挡”阶段,他的实验室正在研究如何优化,早日让其迈入“自动挡”。“我们做的另外两个题目也很棒,科学意义很大,一个已经做完了。我会继续努力。”韩春雨说。

相关文章

人工病毒载体可用于基因编辑

《自然·通讯》30日报告了一种制作人工病毒样载体的方法,所制载体能进入人类细胞执行特定任务,如基因编辑。这种大容量、可定制化的纳米材料为未来基因疗法和定制化医疗带来新希望。病毒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机器”......

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与耐抗生素细菌作斗争

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创造了一种针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有效地预防和逆转了抗性。该工具在实验室实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结果,开辟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来对抗抗菌素抗性......

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大鼠心力衰竭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编辑的人类心脏细胞注射到罹患慢性心力衰竭的大鼠体内,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使更多大鼠存活,并延长其运动时间,相关技术的人体试验可能在202......

下一级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不再需要病毒帮助

事实证明,改性病毒是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材料送入细胞核的便捷方式--但它们价格昂贵,难以扩展,而且有潜在毒性。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非病毒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大多数人都听说......

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

4日,从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丰生物)获悉,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下发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该证书由舜丰生物获得。基因编辑是世界生物育种......

特殊的细胞穿透肽为下一代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可能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高效的新基因编辑方法,它使用基于病毒的蛋白质片段。该方法可用于提高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现有细胞和基因疗法的水平。利用CRISPR技术简单而高效地修改基因已经彻底改变了生物医学......

基因编辑要放开了?农业部发布重磅消息

4月28日,从农业部官网获悉,中国第一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落地,有效期为5年。同日,农业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该细则的发布将极大的加速基因组编辑育种的落地,具体如下:此外,农业农村部......

新靶点为延缓衰老铺平道路

RNA聚合酶将DNA展开,并把它作为模板生成信使RNA。在衰老细胞中,这一过程会加速。 4月12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显示,衰老似乎在5种截然不同的生命(人类、果蝇、大鼠、小鼠和蠕虫)中......

基因编辑水稻或能在火星生长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5日报道,火星土壤一般不适合种植植物,但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使水稻的OsSnRK1基因发生突变,经过基因编辑的水稻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发芽生长。研究人员称,......

基因编辑小麦致癌物含量低

一项针对基因编辑小麦的田间试验表明,这种小麦在烘烤时产生的丙烯酰胺(一种潜在致癌化合物)较少。相关研究2月9日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此前对啮齿动物的研究发现,丙烯酰胺会导致癌症,但它在人体内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