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3 09:52 原文链接: 钟南山:将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做“奴隶”

  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此前14年里仅5人获得该奖项

  昨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颁发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右二)获得成就奖。

   昨天上午,中国工程院召开第十三次院士大会,颁发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该奖项被视为“中国工程科技领域最高奖项”,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获得成就奖。

  据了解,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自2002年设立以来,仅有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6人获得,2006年和2010年成就奖均空缺。

  钟南山在会间接受采访时表示,获奖给了他动力,“以后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做奴隶”。他说,再过几个月他就80岁了,成了“80后”,更年轻了,这个奖项将鼓励他迈入人生创新的新阶段。

  当天,还有范光照等16位专家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孙泽洲等17位专家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首次新增港澳台地区候选人参评,范光照、陈清泉、张国镇、俞捷4人获奖。

  ■ 对话

  “80后”钟南山希望建亚洲最大“呼吸中心”

  ■ 人物简介

  钟南山

  1936年生人,我国著名呼吸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支持制定我国非典型性肺炎、H5N1等急性传染疾病诊治指南,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

  近年来,钟南山坚持奋战在呼吸疾病研究的前线,相关研究成果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编撰的新版慢阻肺全球防治指南收录。

  “呼吸中心”年底前开工建设

  新京报:从2002年设立“成就奖”至今,只有6人获此殊荣,这次拿奖你高兴吗?

  钟南山:此前获奖者都是各个领域的泰斗,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没法跟工程界泰斗相提并论。这次能获奖也很意外。

  再过几个月,我就更“年轻”了,即将成为“80后”,这个奖项鼓励我迈入人生创新的新阶段。我还有几个愿望要去实现,给我荣誉是对我更好的鞭策。

  新京报:你的愿望都有什么?

  钟南山:我自己的愿望是要建立亚洲最大的“呼吸中心”。目前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都已经同意,计划要建立一个24万平米的医疗中心,这个中心已经和很多国家的研究单位和大药厂建立合作,搞起来后(大概两年后),国外研究机构和大药厂都会来这里,做一些研发。

  新京报:你觉得建立这样一个“呼吸中心”的意义是什么?

  钟南山:现在大气污染、传染病等都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我想建立这样一个集医教研一体的大平台,一是做研究,包括雾霾对呼吸系统影响的研究,此外还有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的研究,比如说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次是培养人才。另外,也希望能引进国外比较大的药企和一些专家,进行共同研究。

  新京报:现在这个项目进展到什么阶段?

  钟南山:建设经费都已经有了,一个月内有望正式落地,年底之前将开工建设。

  供给侧改革同样适用于医改

  新京报:这次参加科技大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钟南山:我参加过1978年的科技大会,也得了奖,我现在还记得,那次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38年前的那次大会遥相呼应,我觉得这次科技大会,把科技创新提到更高的层面。

  对于我来说,我是搞医疗的,就要把创新的成果应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上,使得患者真正获益。我觉得创新的真正含义在这,创新就是要落地,要有结果。

  新京报:在医疗领域,你的很多研究都是前瞻性的,对于同样要求前瞻性的国家高端智库怎么看?

  钟南山:我只是医药工程的院士,我觉得高端智库应该对国家在各领域的战略、发展方向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医改,现在医改是根本没有方向。

  新京报:之前你说过医改7年没找到抓手?

  钟南山:现在不只没抓手,都不知道上哪里去了,越改越糊涂。所以我觉得工程院的高级智库,特别是医学方面的专家,我们有责任对我们的医疗政策,医改方向提出我们自己的看法。因为我们从事医疗的人,和搞卫生经济的人不一样,我们要团结更多的人,制定适合我们国家的医改方向,这是当务之急,我觉得对工程院来说非常迫切。

  新京报:你觉得医改的方向是什么?

  钟南山:我觉得很简单,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同样适用于医改。现在大量改革是需求侧的改革,将医保提高一倍,广覆盖,这很好,让大家都受益,但是在供给侧上没有下功夫。大医院到底姓公还是姓私,现在糊里糊涂。要我说,现在全国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公立医院。

  新京报:为什么这么讲?

  钟南山:政府现在只给公立医院大概10%的投资,除了在建筑方面给予一些支持,其他维持经营都要医院自己搞定。这样的医院是公立还是私立?

  现在医务人员也没有积极性。广大医务人员在现在不正确的医改方向下,从主力军变成阻力军。

  医改重要的方向就是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政府的投入应投在供给侧上。

  ■ 释疑

  为何成就奖两度空缺?

  光华工程科技奖1996年设立,由中国工程院管理,旨在奖励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优秀工程师、科学家,每两年评选一次。自1996年首届至今,已先后有234位院士专家获得工程奖,但是“成就奖”自2002年设立以来,仅有6人获奖,2006年和2010年成就奖均空缺。

  为何获得“成就奖”的院士专家如此寥寥?

  根据规定,“成就奖”不单独提名,须在“工程奖”获奖者中产生。“成就奖”获奖者由理事会评审,理事会原则上不少于11人。评审过程中,首先由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各推荐1名候选人,之后由理事会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不是票数最高就一定能获奖,获奖者须获得出席理事人数的三分之二及以上赞成票,才能当选。”中国工程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06年、2010年成就奖空缺,就是因为候选人赞成票数均未过三分之二。

相关文章

中国电信发布《天翼云白皮书》等四项成果

12月29日,2022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在云端开幕。会上,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发布《天翼云白皮书》、天翼云紫金DPU、星河AI平台以及产数领域8大行业数字平台等四项科技创新成果。“将云网资源打造成像......

从2022年重大事件看医改趋势

2022年已悄然进入尾声,回顾全年重磅的医药政策,医改仍是重中之重。医改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合作的复杂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医疗、医保和医药的密切协同配合。通过行政、市场和法律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破解医改难题,......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发布

19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北京排名近年稳步前进,已位列全球第三名,并在创新生态指标上实现显著提升......

2022年度双碳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发布!

12月19日,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发起的2022年度“双碳科技创新典型案例”,经综合评审,名单正式公布,共有18个案例获此殊荣。“双碳科技创新典型案例”主要面向国内能源领域企事业单位、科研......

这一年,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2022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专章部署、统筹规划,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制定了行动纲领。这一年,科技政策亮点频出、扎实落地,科技创新事......

这一年,科技创新不断塑造新优势

当张家口的风吹亮北京的灯,当“最快的冰”让赛场内外的运动员和观众享受到速度与激情,一场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冬奥会)让科技大放异彩,而这仅仅是科技成果在2022年集中绽......

这一年,科技创新不断塑造新优势

当张家口的风吹亮北京的灯,当“最快的冰”让赛场内外的运动员和观众享受到速度与激情,一场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冬奥会)让科技大放异彩,而这仅仅是科技成果在2022年集中绽......

钟南山最新判断: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12月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团队两名成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黎毅敏、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杨子峰教......

钟南山:发热患者可先在家做抗原检测,持续发热去医院

近期,一些城市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明显增加。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9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热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居家隔离,或到医院进一步检查。钟南山表示,近期出现发热的原因不单纯是感染新冠,也有不少是流......

钟南山:99%感染者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

导读:在9日举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钟南山表示,Omicron(BA.4/5,BF7)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完全恢复。钟南山谈奥密克戎:致病率减弱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