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3 11:12 原文链接: 欧洲研究发现洁净大气中也能形成气溶胶

  两项独立研究发现,即便在没有硫酸污染的洁净大气中也能形成气溶胶。该发现提出了一种气溶胶形成新机制,打破了“化石燃料排放是形成大气气溶胶必要条件”这一传统理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或将因此面临重估。

   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固态和液态悬浮颗粒物的总称,根据构成可分为沙尘气溶胶、碳气溶胶、硫酸盐气溶胶等。在大气科学研究中,常用气溶胶代指大气颗粒物。气溶胶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与大气能见度、降水、辐射以及云、雾、霾的形成直接相关。

   大气中的硫酸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排放,此前一直认为是形成气溶胶的必要条件。但是,白天它的浓度太低,无法解释观测到的气溶胶生成速率。因此不少人认为还有其他烟雾,如高度氧化的生物质参与其中,帮助稳定新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科学家们想知道,气溶胶是否能在不依靠任何硫酸的情况下形成,但此前的研究一直无法排除这一污染物。

   在新研究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贾斯珀·柯克比和他的团队,试图用该中心污染密度极低的云室(CLOUD)来完成这一实验。结果显示,无需硫酸污染、只要有高度氧化的生物质烟雾气溶胶就能形成。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称,这一过程是由宇宙射线离子进入云室导致的。这些结果揭示了在低污染环境下气溶胶颗粒的潜在广泛来源。

   该杂志另一篇论文也报告了来自云室的实验。瑞士菲利根保罗谢勒研究所的尤斯·巴尔滕施佩格和他的团队发现,挥发性极低的有机生物质会在无硫酸情况下导致初始颗粒增加,之后高挥发性有机生物质的介入会强化这一过程。将这一发现运用到全球气溶胶模型中,就能导致整个大气中云凝结核浓度的显著变化。

   研究人员称,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气溶胶形成新机制,为人们看待目前地球大气状况及前工业时代气溶胶形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关文章

科学家发现北半球气溶胶光学厚度近20年呈下降趋势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东团队和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唐超礼,利用近20年卫星数据,合作开展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研究。研究发现,北半球气溶胶光学厚度近20年的长期变化趋势是呈小幅下降趋势,这......

南开张新星团队JACS:揭示异戊二烯气液界面氧化化学

人类活动或自然释放到大气中的有机物经过复杂的氧化后,进一步和大气其他物种(如无机盐)结合并聚集,生成大气颗粒物,如雾霾的重要成分PM2.5。因此,有机物在大气中氧化反应过程的研究对理解大气气溶胶的生成......

我国在大气气溶胶成核机制模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球尺度上,大气气溶胶成核对云凝结核的贡献将近一半,因此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在特定条件下,成核后的气溶胶粒子会生长至霾。尽管大气气溶胶成核对气候变化,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

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机制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殷实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杜林团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葛茂发团队合作,在大气气溶胶表面生成有机硫酸盐非均相化学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在......

祝贺!中科院大气所曹军骥当选国际气溶胶学会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曹军骥研究员近日在希腊雅典市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气溶胶会议(IAC2022)上当选国际气溶胶学会副主席,这是我国大陆学者首次出任该职位。国际气溶胶学会(International......

气溶胶对阳生叶和阴生叶光合作用日动态影响及调控机理

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和固体颗粒物,在大气中累积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灰霾污染。气溶胶能够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改变会进一步影响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会迅速响应光、温湿度等......

西非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对沙尘气溶胶不同响应机制

大气气溶胶重要组成部分的沙尘气溶胶在传输过程中通过多种物理过程对下游的季风气候产生显著影响。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短波辐射改变局地能量平衡,从而通过“快过程”影响局地热状况及大气环流......

南极洲变成粉红色汤加火山成了“艺术家”

近日,科学家们在南极洲观看到了一种罕见的现象。本应在隆冬时节一片黑暗的南极洲上空,却被耀眼的粉红色霞光笼罩。造成这种现象的,居然与发生在今年一月份、距离南极洲7000公里的汤加火山喷发有关。为何与汤加......

二叠纪末陆地生命大灭绝硫酸盐气溶胶或是重要因素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李梦涵博士以高精度硫同位素分析为主要手段,对澳大利亚悉尼盆地的二叠—三叠纪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喷发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沉......

我所利用大连光源揭示二氧化硫气溶胶的微观结构演化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凌研究员和张兆军副研究员等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装置,发现了二氧化硫水合团簇的结构演化机制,为理解二氧化硫气溶胶成核机理提供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