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21 11:24 原文链接: 中国科学家破解失重性骨丢失形成难题

  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李英贤带领团队,破解了“失重性骨丢失”形成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破骨细胞通过一种外泌体将受重力影响的小核酸分子(microRNA-214)转移至成骨细胞,抑制了成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维持骨组织代谢平衡的一种全新调控机制。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探索》。

  在长期太空飞行中,失重导致的骨丢失对人体健康因素的影响位于各种风险因素之首。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历次长期空间飞行任务中,失重性骨丢失问题在物理、药物及营养等手段的干预下,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李英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人体骨骼始终处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的新陈代谢中,成骨细胞矿化和合成骨基质,破骨细胞分解无机质、释放钙离子。“失重环境会打破两种细胞间的平衡,导致成骨细胞作用被抑制,破骨细胞作用更活跃。”

  该团队通过探索成骨细胞中microRNA-214的来源及转运机理,发现破骨细胞会分泌富含microRNA的外泌体,其中microRNA-214会转移至成骨细胞,抑制成骨细胞。并且通过两种蛋白ephrinA2和EphA2之间的相互作用,外泌体特异性地识别成骨细胞。动物实验表明,外泌体会被分泌到血清里,使血清中的microRNA-214和蛋白ephrinA2的水平升高。

  李英贤表示,这些结果表明外泌体循环中的microRNA-214可作为骨质流失的生物标志物,其介导的microRNA-214的转运在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最新研究揭示:骨细胞是骨骼“抗衰老”的关键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骨细胞的重要功能。记者22日获悉,中澳学者的一项最新发现揭示了骨细胞在衰老相关骨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为未来开发靶向骨细胞治疗衰老相关骨代谢性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悉......

郑之明课题组发现维生素K2颗粒可提升骨骼健康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研究员郑之明课题组发现一种维生素K2纳米颗粒可有效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从而提升骨骼健康。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分子与细胞生物化学》,为治疗骨质疏松的制剂开发提供了新线索。骨质......

抑制癌细胞,减缓癌细胞的生长骨细胞竟然这么强!?

在乳腺癌患者中有这样的例子:一些男性和女性在他们的原发性疾病接受治疗20-30年后,他们的癌症在骨头中复发,但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癌症。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研究员KarenBussard博......

BreastCancerRes:骨细胞可以帮助乳腺癌患者战胜癌症

乳腺癌患者中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男性和女性乳腺癌患者在他们的原发性疾病接受治疗20-30年后,他们的癌症在骨头中复发,但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癌症。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研究员KarenB......

揭示软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分化在骨组织形成中的作用

细胞分化是一种得到广泛研究的现象,它是形成包括胎儿生长和骨折愈合在内的所有发育过程的基础。最近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骨组织形成过程中软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分化(chondrocyte-to-osteobla......

神秘的间充质干细胞2

简单的说,间充质干细胞是指一群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的,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它们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的未成熟的胚胎结缔组织,在体内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

中国科学家破解失重性骨丢失形成难题

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李英贤带领团队,破解了“失重性骨丢失”形成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破骨细胞通过一种外泌体将受重力影响的小核酸分子(microRNA-214)转移至成骨细胞,抑制了成骨细胞的功能,导......

中国科学家破解失重性骨丢失形成难题

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李英贤带领团队,破解了“失重性骨丢失”形成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破骨细胞通过一种外泌体将受重力影响的小核酸分子(microRNA-214)转移至成骨细胞,抑制了成骨细胞的功能,导......

溶解骨骼的破骨细胞在太空更活跃

宇航员长期逗留在太空中,会导致骨密度降低。日本研究人员利用青鳉进行研究,发现在无重力的太空环境下,溶解骨骼的破骨细胞非常活跃,从而减少骨量。这一发现弄清了骨量在无重力环境下减少的部分机制,还将有助于探......

中美科学家揭示骨生成新机制

记者日前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经中美专家联合攻关,在全球首次发现了骨生成的新机制,提出了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三元调控理论,为骨质疏松、硬化、增生及骨肿瘤等骨骼疾病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