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26 13:43 原文链接: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雪冰中“糖”含量影响因素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课题组与合作者一起,在藏东南地区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面获新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上。

  青藏高原地区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主要受到了生物质燃烧排放源、烟尘气溶胶传输过程中的沉降和降解作用等影响。但是这些过程对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的影响机理并不明确,这使得利用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重建生物质燃烧历史的解释存在疑惑。

  研究人员利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的作求普冰川和措普沟冰川采集的表雪、雪坑以及粒雪芯样品,分析了雪冰中左旋葡聚糖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冰川雪冰消融和烟尘传输高度的影响,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的海拔分布最高值出现在冰川物质平衡线附近;受局地降水的影响,使得位于上风向的作求普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高于下风向的措普沟冰川;藏东南地区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和黑碳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但是印度半岛东北部的春季火灾排放能够引起藏东南地区冰川雪冰中黑碳含量剧增;沉降后的融化—再冻结过程能够影响到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的再分布状况,但是在季节和年际尺度上主要反映了原始的火灾燃烧烟尘排放情况。

相关文章

是“谁”影响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

2022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团队,应邀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ReviewsEarth&Environment)发文,综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

科研人员揭示青藏高原上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

中新网成都9月27日电(记者贺劭清)记者27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槐研究员与合作者综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指出草地可持续管理、生态工程和绿色技术发展......

过去千年热带火山爆发使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减少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有“亚洲水塔”之称。高原夏季降水总量约占高原大部分地区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是“亚洲水塔”的重要补给来源。高原夏季降水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水......

亚洲季风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亟待研究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方小敏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与合作者,从有精确年代控制的典型盆地岩性变化、气候环境记录、高原隆升记录及模型模拟4个角度,系统梳理了当前亚洲气候研究的主要进展,从时空变化上提出了亚洲季......

版纳植物园在青藏高原发现沫蝉科化石记录

沫蝉科(Cercopidae)包含178属约1561种,现生种类全球广布。迄今为止,沫蝉科的化石记录较多,从古新世到更新世报道了40多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和美洲地区。沫蝉科最古老的确切记录为报道于中国香......

研究揭示牦牛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新机制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象征,是高海拔地区不可替代的畜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全世界约95%的家牦牛(Bosgrunniens)和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牦牛......

姚檀栋院士:用“芯”记录青藏高原的“天然档案”

如果不看天气预报,你还记得一周前的今天是什么天气吗?40年,甚至100年前,夏天下雨多不多?冬天下雪多不多?为了破解人与自然、生命与环境气候的密码,有一群科学家一直行走在青藏高原上,默默担当着时光侦探......

科研人员在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备左旋葡聚糖研究获进展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蒋丽群等科研人员在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备左旋葡聚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分别发表于BioresourceTechnology和Fuel。左旋葡聚糖是不对称......

极度濒危植物“隐世”百年再现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中,科研人员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贡嘎山东南坡,发现了“失踪”百年的极度濒危植物——尖齿卫矛。1908年,英国植物学......

魏达:“碳”究青藏高原植被的“呼吸”

罗洪焱 陈科巍峨的雪峰、茂密的森林、徜徉在山坡上的牦牛与羊群……这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礼物”。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富饶的自然资源,其对我国乃至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