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2 18:29 原文链接: “5拍瓦”超强超短激光成功输出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科技大学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上,成功实现了5拍瓦激光脉冲输出,这是世界上成功输出瞬时功率的最高值,标志我国在该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SULF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10拍瓦激光输出。

  1拍瓦相当于全球电网平均功率的500倍。峰值功率1拍瓦的激光,其光强就相当于将照到地球上的所有太阳能量聚焦到一根头发丝上,这是人类已知的最高光强光源。

  虽然超强超短,但实际上非常安全。“我们达到5拍瓦的激光输出,其实每个激光脉冲能量还不到200焦耳。”科研人员说,“这只相当于普通微波炉开动高火0.1秒钟的能量。”

  据悉,科学家通过该装置输出的超强超短激光,峰值功率可达5.3拍瓦,是目前已知的国际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瞬间爆发的功率相当于全世界电网平均功率的2000多倍,对应的极端物理条件通常只有在恒星内部或黑洞边缘才能产生。

  超强超短激光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多个国家投入巨资大力研发,竞争非常激烈。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表示,未来数年,SULF将与上海光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一起,组成张江“超级光源”,成为照亮科学前沿、探索技术高地的一大中流砥柱,也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年底,上海光机所团队研制成功5拍瓦激光放大技术验证系统。“当功率高到一定程度,再提高哪怕一点点都相当困难。”装置主要研发人员、上海光机所研究员梁晓燕说,突破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更高能量传递给输出的超短激光脉冲。

  据悉,该激光装置采用基于大口径钛宝石晶体的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路线。项目研究团队创新发展了大口径高增益CPA放大器的主动寄生振荡抑制技术和激光光谱色散的精密控制补偿技术等,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0焦耳以上能量水平的宽带(70纳米)激光放大输出。SULF继续升级,其输出的各种波段的辐射脉冲,时间宽度会从飞秒级,提高到阿秒(10-18秒)级、甚至仄秒(10-21秒)级,将开辟光波电子学与信息新技术、超快光核物理研究的新学科领域。

  SULF项目预计将首批建成包括极端条件材料科学研究平台、超快亚原子物理研究平台和超快化学与大分子动力学研究平台等3个用户实验终端,服务于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研究。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全面开放,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平台。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刘志说,装置的作用可以发挥多大,与用户息息相关,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科学家通过这个平台做出一流科研,去发现这种超级光源的更多用途。

相关文章

中科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京区院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主持会议,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出席会议。座谈会上,......

科研团队在电化学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进展

2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科研人员在电化学合成尿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上。近期,中科......

西安光机所研发的有效载荷将参与梦天实验舱实验

发射现场图像 。 燃烧诊断光学子系统。 激光干涉形貌测量仪和气体密度光学测量仪。箭载/船载摄像装置拍摄的画面。图片均由西安光机所提供10月31日,我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搭载......

深入认识大脑微环境新支持,12种分泌因子的同时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陆瑶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的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随着全球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神经......

西安光机所等提出广义电磁虚动量力高阶理论模型

验证光学虚动量力的微粒旋转实验。(a)产生光学虚动量涡旋的全息光镊实验装置;(b)两个金小球被分别捕获在IPM涡旋光束的内外侧平衡位置,并沿不同方向做轨道运动。论文作者供图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

北半球夏季延长20天,罪魁祸首竟是自己?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春在团队发现以温室气体为主导的人类活动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北半球夏季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以博士研究生林蔚为第一作者、王春在为通讯作者......

金属所材料在梦天实验舱任务中获应用

10月31日15时37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获悉,该所研究员马宗义团队研制的新型铝基复合材......

走进中科院科学节植物科学专场活动

10月29日至30日,“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主场活动在中科院植物所(以下简称植物所)举办。在为期2天的主场活动中,植物所(国家植物园南园)特别推出“零距离”板块作为植物科学专场活动,旨在向公众......

揭示单原子驱动载体表面动态碳化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副研究员杨冰团队,与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朱倍恩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剂动态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单原子不仅提供活性位点,同时还可以在长时反应过程中......

揭示单原子驱动载体表面动态碳化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副研究员杨冰团队,与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朱倍恩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剂动态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单原子不仅提供活性位点,同时还可以在长时反应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