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8 15:35 原文链接: 从明星抑郁症说起:为何无法对抑郁症免疫

  因为又一个年轻生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抑郁症又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离去,还有许多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已经不断的说明了这种疾病正如感冒一样普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其中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人将抑郁症看作是性格软弱,导致这种疾病的就医率非常低,然而实际上抑郁症也如哮喘、糖尿病或其他任何疾病一样,源自人体器官——大脑,同样也有抑郁易感基因,同样也能在家族中遗传,那么是否也存在类似针对病原体一样的人体免疫机制,保护我们免受抑郁症的侵害呢?

  人类患上抑郁症的历史很长,今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系列尼安德特人的遗传变异对患抑郁症的风险有着复杂的影响,其中一些变异增加了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而另一些则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此研究的历史也很长,对抑郁症病理机制的研究更是众多。目前从基因角度,对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的结果发现了很多与抑郁相关联的基因;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找 出了一些蛋白诊断标志物;从认知角度,阐述了基因-环境-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但是,对于抑郁症发病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抑郁症发病原因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经典理论主要包括Beck于1967年提出的认知模型理论,还有Abramson等人于1989年提出的抑郁无望理论。而网络上流传着生物学家Robert Sapolsky关于抑郁症的解释,他认为抑郁症是由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病理原因引发的,其中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就是压力。

  当一个人感觉到压力时,大脑丘脑下部(hypothalamus)区域一个小小的回路会释放压力荷尔蒙,将身体置于高度警觉状态。这种应激反应能在短时间 内调动生命的潜能,你的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血压上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激增,为肌肉提供能量。身体还会暂时性关闭一切无关紧要的功能,比如性欲、消化 和免疫反应。

  Sapolsky指出,压力并不直接引发任何单一的疾病,但你能想象到的几乎所有身体和精神障碍,都与慢性压力有关,从普通流感、关节炎、抑郁症、糖尿 病、心脏病、老年痴呆症、到癌症等。动物实验发现,当小鼠遭遇持续的不可控制的压力时,大脑的杏仁核(负责感知危险和应激反应)区域会戏剧化的增大,而代 价是海马回(负责记忆和学习)的急剧缩小。在认知心理学中,抑郁症的定义就是“习得性无助”,也就是上述所说的抑郁无望理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10岁以前 遭遇父母死亡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大大增加,因为10岁以前是一个人学习因果关系的重要阶段,而你以最可怕的方式学到了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你无法控制的,也学 到了“无助”。

  在2014年,一项研究指出,重度抑郁可能起因于一种寄生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研究人员发现重度抑郁症的炎症标志物显示一种疾病相关的起源,一些尸检研 究报告炎症标志物的出现在抑郁或者情绪紊乱患者的大脑中。这些炎症标志物可能代表免疫系统对某种病原体响应的激活,可能是寄生虫,细菌或者病毒,同时可能 在抑郁症病因学中发挥因果作用。

  一些汇集研究也明确指出了传染性病原体和抑郁症之间的联系。今年7月份,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Patrizia Casaccia研究组队利用16S rRNA测序,鉴定了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在生理盐水灌胃之前和之后的微生物群,他们将来自抑郁样行为小鼠的微生物群,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发现当这 些微生物群丰富时,受体小鼠也会发展为社交回避。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研究,研究人员将微生物组与髓鞘,以及抑郁症,和自身免疫疾病MS联系在一起。

  寻找让我们免疫的抗抑郁药

  上述这些也只是解析抑郁症发病机理的冰山一角,不过虽然科学家们还没有得出明确的机理,但并不妨碍他们找到抗抑郁的药物。最早的抗抑郁药可以追溯到草药圣 约翰草,古希腊人就利用这个草药治疗抑郁症,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首次推出了两大抗抑郁药物:Iproniazid(异丙肼),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 剂;Imipramine(丙咪嗪),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Iproniazid是异落脐的衍化物,最初用于治疗结核病,但是后来发现有副作用,因此被禁止继续在临床上使用。后来科学家发现Iproniazid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因此在没有更好药物的前提下,Iproniazid作为抗抑郁药推入市场。

  Imipramine,也称为Tofranil的作用则是阻滞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个抗御制类药物。同样作用的还有之后 国内最著名的礼来公司百忧解。我们都知道5-羟色胺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神经化学递质,使人体内保留更多的5-羟色胺,就能达到让人开心愉悦,抗抑郁的作 用。

  因此百忧解自上市以来备受推崇,之后也有左洛复和帕罗西丁等系列药物研发出来。但随着各大药企纷纷缩减或者关闭它们的神经病学研究单位以来,抗抑郁药研究 面临着新的难题:在在百忧解得到FDA批准的十年里,在1987年,科学家推断说血清素只是指向人们心境的一个方面,沮丧的原因和药物的效果远比化学失衡 理论所意味着的更复杂,科学家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难以捉摸的靶标。

  这两年奥巴马政府推崇脑计划,也许下一个抗抑郁症药物就出自于此,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相关文章

AI语音诊断技术再度突破!仅6秒钟的录音即可诊断出2型糖尿病

近日,《梅奥诊所进展:数字健康(MayoClinicProceedings:DigitalHealth)》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AI技术结合声音技术诊断2型糖尿病的文章。该研究显示,只要对着智能手机说几句......

薯条还能吃吗?你常吃的高油炸食物竟使焦虑和抑郁危险飙升

抑郁症(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饮食和睡眠差等症状,MDD患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的增加有关,死亡率也较高。迄今,并不清楚抑郁症的病......

七种生活方式让抑郁症风险减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27.shtm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针对28万人的分析发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人们患抑郁......

裸盖菇素对重度抑郁症有疗效,还没有副作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05.shtm......

首款获批产后抑郁症口服药,不适合长期抑郁患者

“这并不是唯一对治疗产后抑郁症有帮助的治疗方法,但Zurzuvae的创新和令人兴奋之处在于,它是根据潜在的生物学原因来针对产后抑郁症。它让你明白,你现在的感受是有生物学原因的,这不是你的错。”39岁的......

抑郁症可能增加老年痴呆症患病风险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成年后诊断出抑郁症可能会使老年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这项研究2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卷》(JAMANeurology)。研究人员从1977年到2018年,对超过1......

“双剑合璧,百毒不侵”——朱斌课题组首次揭示Gabija免疫机制

原核生物及其病毒之间的免疫与侵染是自然界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也是生物技术的宝库。解析清楚的原核生物免疫机制如限制修饰系统和CRISPR系统分别带来了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的技术革命。最近宏基因组生物信息学......

抑郁症是否真的是洪水猛兽?我们如何对抗抑郁?

CoCo的突然离开让我们万分悲痛...应对抑郁,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昱言团队致力于打造精准的诊断产品,更好地了解和对抗这头怪兽。希望有一天能够帮助病患和家庭减轻一点点痛苦,我们和我们的合作者们在继续努力......

青少年检出率24.6%!八九成抑郁症患者未诊治

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自杀离世的消息传来,令无数人深感震惊与痛心。其家人在微博中透露,李玟曾长时间与病魔斗争,可惜近日病情急转直下,于7月2日在家中轻生,经3天抢救无效最终离世,年仅48岁。细数......

歌手李玟轻生去世,抑郁症是否有药可救?

目前科学家对于抑郁症机制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因此相关的药物研发也鲜有突破。7月5日,知名歌手李玟的姐姐李思林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李玟(CoCo)因抑郁症轻生去世。李玟的意外离世引起了社会对于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