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4-19 17:15 原文链接: 线粒体生物医学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1年04月08日-10日,北京华威中仪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美国SEAHORSE公司参加了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线粒体生物医学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线粒体2011学术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生命科学界从事线粒体生物医学及相关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达200余人,其中更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其谁,美国南加州大学 Dr. Enrique Cedena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r. Qing Zhong, 日本鹿儿岛大学Dr. Hideyuki Majima等专家,他们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了国内同行在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进一步的指导了线粒体医学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应用。


  北京华威中仪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展出了细胞代谢呼吸动态分析仪。细胞代谢呼吸动态分析仪是世界首创使用24孔及96孔微孔盘为平台,即时同步侦测有氧呼吸以及糖酵解作用的生物能量测定仪,透过这款仪器的协助,研究者得以以更快的速度、更简单的设计了解细胞以及线粒体如何运用不同的受质作为能量的来源、评估疾病与氧代谢及线粒体运作状态之交互作用、分析代谢调节药物对于生理的效应、建立细胞品管系统、快速筛选出具开发潜力之药物及药物毒性评估等多种不同应用。

 

  关于线粒体:线粒体不仅为生命有机体提供90%以上的ATP能量,而且调控细胞氧化还原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和细胞信号转导,以及控制细胞凋亡等;同时,细胞内线粒体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断地进行着分裂、融合、增殖和降解;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变化涉及到生物的代谢和生长、发育和衰老、遗传和进化等重大生物学问题。因此,线粒体遗传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缺陷与机体的多种遗传疾病和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线粒体生物医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代生命科学和分子医学中最活跃的新生长点和学科前沿之一。

相关文章

进化新方式?线粒体DNA会插入我们的基因组

剑桥大学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线粒体DNA也会出现在一些癌症DNA中,这表明它就像一块创可贴,试图修复我们遗传密码的损伤。这项研究成果于10月5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线粒体是细胞......

科学家发现线粒体中的RNA修饰可促进癌细胞转移

肿瘤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消耗远超正常细胞需要的能量,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与能量代谢相关的新型癌细胞转移的促进因素,相关成果在《Nature》发表,论文的标题为:MitochondrialRN......

老年健将的“线粒体”与众不同

  一些年纪较大的运动员的高成绩可能归功于线粒体。图片来源:FATCAMERA/ISTOCK  近日,《eLife》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肌肉活检表明,与久坐不动......

线粒体分裂通过调控相变促进巨噬细胞吞食癌细胞

阐明巨噬细胞如何有效地吞食癌细胞对设计下一代肿瘤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教授团队发现线粒体分裂通过改变吞噬机器两个重要成分WIP和WASP相变,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吞食癌细胞......

科研人员研发靶向线粒体凋亡的增强免疫疗法新策略

大多数肿瘤靶向治疗策略聚焦于癌症信号通路的上游靶点,从而诱导下游细胞凋亡。然而,癌细胞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可以在靶点下游形成各种补偿机制,造成肿瘤耐药。靶向线粒体凋亡可以实现直接诱导癌细胞凋亡,是肿瘤靶......

基因编辑技术,最后一块拼图补齐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基因组工程中心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平台,称为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相关脱氨酶(TALED)。TALED是能够在线粒体中进行A到G碱基转换的碱基编辑器。这一发现是长达数......

活性氧调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在这个细胞器里被发现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单卫星教授课题组发现并揭示出参与线粒体RNA加工的PPR蛋白RTP7及其调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系统证明了线粒体活性氧(mROS)参与调控植物对多种不同类型病原菌的广......

研究揭示肾小管损伤的线粒体稳态失衡新分子机制

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是一种急性肾功能紊乱,以血浆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增加,同时尿输出量明显降低为特点。AKI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荟萃分析表明全球成人住院患者......

光化学触发线粒体双重损伤协同抗肿瘤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中,基于单一模式的治疗方法(如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往往在有限治疗窗口、毒副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探索以时间-空间可控的方式、以对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必不可少的关键性亚细胞目标为靶点的多维......

我国科学家揭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99%的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负责绝大部分前体蛋白运输进入线粒体,再通过其他转位酶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