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5 13:17 原文链接: 新疆理化所在原子尺度揭示固液相变机制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固液可逆相变原子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In situ study on atomic mechanism of melting and freezing of single bismuth nanoparticles 为题发表在2月13日出版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据悉,这是新疆地区科研院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在Nature子刊发表的研究论文。研究员王传义和副研究员李英宣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液固之间的相变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也是物理、化学、生命、材料和环境等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广泛涉及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领域。但是,目前对于液固之间相变的原子机制仍然是最引人注目的科学谜团之一。长期以来,对相变的认识局限于经典的成核生长方式进行的非均相转变。实际上相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晶体结构或电子结构的变化,在原子尺度记录相变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则是认识相变微观机制的关键。遗憾的是,由于液固相变可能存在的不连续、速率快、发生的空间范围很小(原子尺度)等特点,实验上对液固相变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全面和详细记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进而制约了人们对其动力学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新疆理化所王传义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利用光化学还原法,在氧化物SrBi2Ta2O9基底上实现了原位生长金属Bi纳米粒子(Chem. Mater. 2013, 25, 2045−2050),提出了光化学拓扑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原位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方法,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电子束激发SrBi2Ta2O9样品,实现该材料中金属Bi的选择性还原,制备出了液态金属Bi纳米粒子,并在原子尺度上记录了纳米液滴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巧妙地实现在操纵纳米液滴生长的同时跟踪到纳米液滴从无到有的整个微观动力学过程,首次在实验上观察到了金属纳米液滴通过Stranski−Krastanov 生长模型的成核过程,证实纳米液滴的成核过程远比经典成核过程复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CS Nano(2016, 10, 2386−2391)上。

  在ACS Nano 论文报道的制备Bi纳米液滴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原位高分辨透射电镜,利用固态和液态Bi导热性的差异,巧妙地实现了Bi纳米粒子在SrBi2Ta2O9基底上温度的自动调控,实现了固液可逆相变。同时,以Bi纳米粒子为模型体系,首次在原子尺度上实时观察到了固液可逆相变在成核之前、成核、生长的整个微观动力学过程。在固-液相变过程中观察到了以缺陷作为成核位点的异相成核生长机制。成核后的相变过程并不是通常认为的单体增加机制,而是通过纳米粒子内部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使得整个纳米粒子达到一个介稳中间态,最后整个纳米粒子发生由固态到液态的突变。在液-固相变中观察到了通过一种有序液体中间态的两步结晶机制。首先是各向同性的纳米液滴发生突变,整个纳米液滴转化为一种有序液体,这种有序液体的生成使体系的熵减小,降低了固相晶核在纳米液滴内部成核自由能,进而这种有序液体可作为模板,使整个纳米粒子变为一种介于无序和有序晶体结构的中间介稳相,由此固相晶核开始在这种过渡态的边缘成核和生长,最终实现液-固相转变。这一发现为液固可逆相变提供了一个新的微观结构演化的物理图像。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虽然固液可逆相变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过程,但其转换本质却存在着非凡的内在统一性,即在成核之前都经历一种有序性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类似于扭曲晶体结构的中间态,相变过程则是非局域性的、多尺度的,是体系内部不同部分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个发现给出了液固相变新的见解。在以上原子机制观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作用-松弛”的介尺度相变模型,加深了对相变原子机制的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在理论上深入认识相变这一重要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也为液固之间相变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普适性认识,同时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理解相变微观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创新国际团队、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中科院“西部之光”等项目资助。

相关文章

自愈合相变材料膜实现可见光/红外波段同步“隐身”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通过简单易行的合成策略,研发出一种柔性自愈合相变材料膜,并实现了其在可见光/红外波段同步隐身方面的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上。相变材料因其优......

科研学者开发出高性能相变无纺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陈英教授团队合作,在柔性纤维型相变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湿法纺丝和真空浸渍制备了柔性石墨烯—氮化硼纤维......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高性能相变纤维织物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组)史全研究员团队、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陈英教授团队合......

量子材料中首次发现数千原子纠缠

在物理学中,薛定谔猫寓意了量子力学中两种最令人“敬畏”的效应:纠缠和叠加。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研究人员现已在较大的范围内观察到这些现象。已知具有磁性等特性的材料具有所谓的域(岛),其中材料特性......

国内团队发现马氏体相变新机制

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变形和性能退化机理一直是力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高温、高压环境。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陈浩与合作者通过结合原位LaueX射线衍射实验、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大变形......

我国首次实现超越Nogo定理的超辐射相变模拟

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研究组和华中科技大学吕新友教授合作,通过引入反压缩操作,借助于高精度的量子控制技术,首次成功地在核磁共振量子模拟器上实现了超越No-go定理的平衡态超辐射相变......

蓝相液晶BPIII,BPII和BPI间相变过程的动态研究

软物质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和光学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蓝相液晶作为典型的软物质材料,介于各向同性态和胆甾相之间的相态具有不同的晶体对称性,从各向同性态开始降温,依次出现非晶态蓝相III(BPII......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柔性相变储能材料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研究员史全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合作,通过简单易行的......

我国学者在相变存储异质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622408)、面上项目(批准号:61774123)等资助下,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饶峰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伟教授、美国约翰霍普......

物理所离子液体调控WO3相变及神经形态器件研究取得进展

离子液体调控因为强大的电荷调控能力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可以用来实现许多新颖物理现象的人工调制,比如金属-绝缘体相变、磁性相变、超导转变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在离子液体门电压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