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07 15:03 原文链接: 中国机器人:胖了,但不怎么壮

  “手术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之外的另一块‘大蛋糕’,但我们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却被外企垄断,我们该怎么办?”在4月2日举行的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曹其新教授的一句话揭开了国内机器人产业现状的“冰山一角”。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机器人替代人工成为大势所趋,这也使得中国机器人连续四年蝉联销售量世界第一,国内各地也纷纷把机器人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据统计,国内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达到28个,机器人产业园区达到了40多个,机器人企业超过500家。

  但与机器人的“火热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中国庞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中,本土品牌机器人仅占4%”的现实以及与会专家的“冷思考”。

  进口机器人占九成市场

  在一个小玻璃瓶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为一粒葡萄做“皮肤”缝合手术,曹其新说,以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外科手术技术为基础的“达芬奇”完成了一台快速而精准的手术,其优点是创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复时间也大大加快。“美国现有手术机器人3000台,而我国只有60台,市场可达百亿。”他认为,尺寸以厘米级计算的“达芬奇”凭借其精准,几乎垄断了国内高端医疗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分教育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仓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等,手术机器人只是其中的一小块,却代表了整个行业的现实。”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马宏宾告诉记者,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电控系统、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与之对应的三大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KUKA和瑞士ABB等少数国外机器人企业手中。

  这导致了两个现状:第一,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约90%的份额。仅发那科、安川、KUKA和ABB四家公司就抢占了约65%的市场份额。而国内企业由于在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难以与前者匹敌,还很难被用户信任。这一点也是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吴宏鑫反复强调的。

  第二,由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国内机器人产业大部分处在做系统集成的阶段。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也掌握着绝对话语权,赚取超额利润。系统集成商仅能赚取10%左右的毛利。

  技术上占优者将引领产业发展

  马宏宾手头有一份国内机器人上市公司分析报告,从研发投入、营收、利润率、政府补贴等角度反映2016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情况,里面包括汇川技术、新时达、新松机器人、华昌达、埃斯顿等行业翘楚企业。

  该报告显示,在中国庞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中,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仅有4%。同时,机器人行业呈现出“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智能水平低”“细分市场多、赚钱机会少”“投资资金大、企业体量小”“行业垄断强、政府影响弱”“技术变革快,优势积累慢”等特点。

  选取其中的关键,马宏宾向记者分析,“这些世界机器人‘巨头’中,发那科员工4549人,KUKA约3900人,几乎垄断了世界高端机器人减速机的哈默纳科甚至只有400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小而强。”

  “今后,谁在技术上占有优势,谁就将引领这个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大家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研发实力。”马宏宾说。

  “机器人行业老大ABB有一半瑞典‘血统’,但他们没想到,在自己家门口,沃尔沃公司没有选用他们的产品,而是选择了我们公司提供的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助理刘长勇向大家分享这个案例说明:国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者正在努力寻求突破。

  而上海交通大学的曹其新教授团队也与产学研伙伴相继开发出了手术导航系统、“蛟龙”多孔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同时也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开发了“蛟龙”单孔手术机器人,“因为起步晚,所以核心竞争力暂时落后,但产学研合作可以成为我们的研发优势。”曹其新说。

  补差距别无他法,只能比别人更努力。首先要推动官、产、学、研、用等多方的合作和沟通;其次,加强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集中优势研究力量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第三,中国科研者要“走出去”,以合作、投资、控股并购或收购等方式利用国外的已有技术和市场,同时带动自身的发展。

相关文章

回望进博会:珀金埃尔默新品闪耀,新享未来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11月05-10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珀金埃尔默携多款新品亮相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以“创无止境,新享未来”为主......

珀金埃尔默:“进”现场,一起揭秘“最”高光时刻

2020年11月6日,上海一致力于以创新技术打造更健康世界的全球技术领导企业珀金埃尔默,携多款新品盛装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面展示其在公共卫生防疫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尖端科技。......

面向微型机器人的自主编程能力有望很快得到突破!

1959年,诺贝尔奖得主、纳米技术先驱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提出了“可吞食外科医生”的有趣设想。也就是说,制造一种可以在血管内移动的微型机器人,去有需要的地方做手术。这一标志性的......

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混凝土流道检测机器人通过验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承担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流道检测机器人研制”项目在湖北省宜昌市通过项目验收。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质询和讨论基础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

“云雀”亮相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

“云雀”自主飞行机器人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云雀”自主飞行机器人(以下简称“云雀”)在青藏高原开展高海拔冰川与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实现了我国首次机器人化高海拔环境科考。青藏高原海拔......

中国研制“云雀”飞行机器人实现高海拔环境科考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简称:沈阳自动化所)11日发布消息,由该所自主研制的“云雀”自主飞行机器人在青藏高原开展高海拔冰川与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实现了中国首次机器人化高海拔环境科考。一......

广科院机器人团队FIRA机器人世界杯两连冠

广科院机器人团队勇夺2020年FIRA机器人世界杯大赛冠军   记者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获悉,由国际机器人联盟FIRA主办的2020年FIRA机器人世......

胃肠外科手术:从“巨创”到“微创”

 周岩冰(中)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临床机器人手术团队8月19日,经过10多个小时的紧张工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临床机器人手术团队使用DaVinc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了4......

针对机器人设计人才紧缺这所大学做出这样的计划!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在北京玉泉路校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在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五位2016级本科生主导完成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

Nature:世界首个移动AI化学家问世8天完成688次实验!

7月8日,国际顶级杂志《Nature》封面报道了利物浦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智能移动AI化学家(mobileroboticchemist)。该机器人具有类似于人的尺寸和可触及的范围,可独立执行化学实验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