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2 10:09 原文链接: 汪克强:让创新释放出引领发展的雄浑力量

  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大规模结构调整期和新旧增长动能转换期,上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的动能逐步消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动能蓄势待发。从历史上看,科技创新造就的新技术新产业,体制机制变革释放的创新活力,是历次大危机后世界经济实现复苏的根本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特征越发明显。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大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新发展动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向创新要动力,让创新释放出引领发展的雄浑力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必然选择。

  做好战略选择和前瞻布局,实现弯道超车和创新引领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更是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源泉。在大多数传统科技领域,我国虽有后发优势,但往往难以全面赶超。如果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一些战略性创新领域,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则有可能迅速实现弯道超车和创新引领。

  比如,目前发达国家纷纷以“深度技术”抢占全球价值链的高端,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深度技术”的核心领域,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我国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些方面还具有独特优势;在量子通信、空间科学、深海探测、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重要领域,我国也有条件、有机会走在创新前列甚至领跑世界前沿。同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们在网络信息安全、新能源、新材料、深地勘探等领域超前部署,有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这些重大创新,将培育起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选择和前瞻布局深刻影响科技和经济竞争力,事关国家未来发展。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必须加强战略研究和制定好中长期科技规划,统筹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聚焦一批重大战略性创新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应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努力在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战略性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将催生众多新技术新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塑造引领型发展,为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

  加强和深化前沿基础研究,为创新提供丰沛的源头供给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尽的可能与潜力。几乎所有重大创新的知识基础都源于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基础研究的成果。缺乏基础研究,创新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界创新大国的一大共性是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出了六大科学前沿:驾驭面向21世纪科学和工程的大数据,人—机互动技术,基因组、遗传和生命科学,量子跃迁,北极圈研究,新天体物理学。提出这些前沿领域,旨在引导科学家开展会聚式科研,促进交叉性前沿基础研究,解决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可能遇到的重大挑战。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处于从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领跑并存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基础研究的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在量子通信、新材料、生命科学、航天、海洋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捷报频传,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但应看到,我国的基础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相关体制机制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稳定支持机制,支撑前沿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设施和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计划还不够多,科技评价制度和整体科研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未来,通过持续加强和深化前沿基础研究,建立丰厚的知识和技术资源储备,我们的原创成果供给能力将大幅提高,可以为创新提供丰沛的基础研究供给。

  培育良好创新生态系统,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创新主体或要素难以形成创新高地、保持创新活力。过去,人们将成功的创新模式总结为一所大学、一个高科技园区和充足资金加总的“三合一”模式。但近年来,更多人认识到,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才是创新成功的根本保证。它包括开放的社会生产组织结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灵活高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等。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与创新生态有关。

  近年来,我国从多方面积极优化创新生态系统。首先是优化市场环境,推动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特别是商业模式创新。新科技革命成果特别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商业模式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跨境电商、分享经济等成为新时代“中国创新”的代表,为我国和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我国大力优化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激励与引导并重、宽松与规范并行的市场环境正在加速形成。其次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从公平竞争环境、高效科研体系、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开放创新、政策统筹协调等方面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明确各个创新单元的职能定位,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努力营造支持创新、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潜力。良好创新生态系统的加速形成,正在推动我国由创新资源大国转变成为创新能力强国,创新日益释放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雄浑力量。

相关文章

中国石化率先完成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级

4月24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遴选的全国3家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中国石化率先完成ISO56005的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级,评......

南繁国际玉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项目主体施工完成

日前,正在进行的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主体施工全部完成,全面进入内部装修装饰阶段。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是海南省重点项目,建筑面积5.7......

《像天才一样思考》译者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72.shtm最近我的朋友K.BarrySharpless教授梅开二度,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

高校携手科研院所合力培养创新发展人才

记者27日获悉,首届全球科技史研究工作坊在上海启动,华东师范大学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华东师范大学方面27日介绍,双方将聚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将顶尖学术资源转化为顶尖育人资源,开展......

“创新浙江大讲堂”第一期开讲

3月8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厅举办“创新浙江大讲堂”第一期第一场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和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湖畔实验室主任张建锋,围绕“‘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主题授课。厅党组书记......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北京印发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京科资发〔2023〕43号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和加强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

全球6G技术大会呼吁搭建协同创新桥梁

5G行业应用还在持续深化,全球6G研发已提速,迎来愿景需求形成及关键技术遴选窗口期。3月23日,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3全球6G技术大......

下好创新“先手棋”走稳自立自强路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5年,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捷报频......

尤政代表:加快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

尤政代表: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实验室应加快布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许多地区在推动本地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方面积累了探索经验,但从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撑新旧动能转化的进程。”日前,在接受《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