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涉及近10000名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的研究预估了女性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峰年龄区间。此外,家族史是基因突变携带者患癌的强力风险因子,而罹患癌症风险会因突变部位而异;因此个性化咨询应该结合考虑家族史档案和基因突变部位。

  6月21日,剑桥大学科学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项大样本队列研究报告,分析包括了近1万名BRCA1或 BRCA2 基因突变的妇女,评估了突变携带者发生乳腺癌、卵巢癌、对侧乳腺癌的年龄相关风险,旨在预估有这些基因突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年龄特异性风险。

  患癌风险≈精准基因突变+家族史

  研究人员发现:携带BRCA1基因缺陷的女性中有72%会患乳腺癌,44%的人在80岁时会患上卵巢癌;同样他们发现69%的携带BRCA2基因缺陷的妇女会患乳腺癌,17%会在80岁患上卵巢癌。

  然而,对于这两种癌症,女性的家族史都会影响这种风险——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女性的亲属患上乳腺癌,那么她自己的风险就会比没有家族病史的携带者高。这说明,罹患癌症的风险也受患者家族史和突变位点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试验数据分析

  据悉,该研究涉及1997~2011年入组BRCA突变携带女性9856例,其中94%来自癌症家族遗传门诊、6%来自人群研究,BRCA1突变者6036例、BRCA2突变者3820例,入组时无癌症人数5046例、已有单侧乳腺癌或卵巢癌人数4810例。

  癌症是全美第二大“死亡杀手,1/4的死亡源自癌症”——美国癌症协会

  对BRCA1或BRCA2突变妇女进行最佳的临床管理依赖于对年龄特异性罹患癌症风险作出精确的估测。这些数据可被用来估计得益于预防措施的患癌绝对风险的降幅,并能对决定在什么年龄开始做癌症筛检提供信息。

  在中位时间为5的追踪期内,有426名女性被诊断罹患乳腺癌,109人罹患卵巢癌,245人罹患对侧乳腺癌(即新出现的乳腺癌与先前诊断的乳腺癌位于不同的乳房)。

  其中,乳腺癌发病率从成年后早期迅速增加,携带BRCA1基因突变者的发病高峰期在30~40岁,携带BRCA2基因突变者的发病高峰期在40~50岁,然后他们保持近似恒定的发病率(每年20~30‰)直至80岁。如上表所示,试验结果体现在以下几点:

  1)受试者到80岁时的累计乳腺癌罹患风险为:72%(BRCA1携带者)和 69%(BRCA2携带者);受试者到 80 岁时的累计卵巢癌罹患风险为 44%(BRCA1携带者)及 17%(BRCA2携带者);在最先诊断罹患乳腺癌后 20 年时发生对侧乳腺癌的累计风险为 40%(BRCA1携带者)和 26%(BRCA2携带者)。

  2)BRCA1 携带者在成年后早期到30-40 岁时(BRCA2 携带者则从成年后早期到40-50 岁时)的乳腺癌发病率会快速增加,但此后直到 80 岁时的乳腺癌发病率则会维持在相同的恒定水平。

  3)BRCA1 和 BRCA2 携带者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会随着其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和和二级亲属(叔、伯、舅、姑、姨、祖父母、外祖父母)被诊断乳腺癌人数增加而增加。

  4)罹患癌症的风险会随着突变位于BRCA1或BRCA2基因内的部位而异。

  研究意义

  迄今为止公布的BRCA1和BRCA2基因的妇女的前瞻性研究非常小,最大的仅基于64例乳腺癌。这项研究对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突变女性进行最佳临床管理,有赖于对不同年龄的癌症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精准评估,这些数据可被用于评估相关预防措施对癌症风险的降低程度,并为决定什么年龄开始癌症筛查提供依据。因此,个性化咨询应该结合家族史档案和基因突变部位。

  研究的主要作者、来自剑桥大学公共卫生和基础保健部门Antonis Antoniou教授表示,我们已经能够提供不同年龄层的风险,最精确的估计的日期,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对BRCA1和BRCA2基因缺陷妇女的咨询和临床管理提供更多的信心。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高级临床顾问Arnie Purushotham教授则表示,携带BRCA基因的女性更易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该研究可以帮助妇女和她们的医生,更好地了解他们罹患癌症的风险。结合家族史和BRCA基因突变位点可以帮助妇女决定他们可能想要降低乳腺癌风险的措施,如预防性手术、药物治疗或改变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

“精准”摧毁肿瘤,新靶向药临床成功!

中国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医药)宣布,ARX788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II/III期临床,达到期中分析的界值。数据显示,该药物可以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

CLDN6作为乳腺癌症诊断和治疗潜在生物标志物

CLDN是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主要成分。CLDN6是CLDNs家族的一员,包含四个跨膜螺旋和一个COOH末端PDZ结合基序(PBM)。除了CLDN6在通透性调节和屏障形成方面的传统功能外,CLDN6通过......

DNA柔性成就合格“抗体士兵”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潜伏”着无数病原体,而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分子士兵”。这些“分子士兵”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构成,当病原体入侵我们的免疫系统时,淋巴细胞通过基因突变等方......

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发表重磅综述

抑癌基因P53是一种主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在癌症中,P53抑制细胞的增殖,以应对各种刺激,包括DNA损伤、营养缺乏、缺氧、过度增殖信号,从而防止肿瘤的形成。因此,它被恰如其分地称为“......

吃太空蔬菜、穿航天员“同款”……航天科技走入寻常百姓家

4月24日,我们将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天宫”开门纳客,中国航天用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

徐兵河院士:乳腺癌进入“慢病”时代,需加强“两全”管理

作为全球常见且高发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可谓女性的“头号杀手”。随着我国癌症防治水平的不断提升,乳腺癌防治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

JECCR: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HER阳性乳腺癌患者潜在疗法

当治疗HER2阳性(HER2+)的乳腺癌患者时,癌细胞对HER2靶向性疗法的耐受性或许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识别出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新型疗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o......

科学家提出治疗乳腺癌新策略,有望大幅减少副作用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靶向DNA损伤修复途径的治疗策略最近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有希望的选择,但也面临着全身副作用较大等缺陷。《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

当爹要趁早!Nature子刊:父亲年龄越大,基因突变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晚婚晚育的现象也日渐普遍。提到“生育年龄”,人们第一反应总联想到女性,“高龄产妇”、“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热点话题。男性在生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

新型分子影像探针助力卵巢癌精准诊治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绝大多数患者会经历复发,从铂敏感发展为铂耐药。因此,对于铂类敏感复发的治疗管理尤为重要。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