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学明研究员和张东辉研究员撰写的综述文章Dynamical Resonances in the Fluorine Atom Reaction with the Hydrogen Molecule(氟原子与氢分子反应中的共振态)发表在本月出版的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2007年影响因子为16.214)上。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近几年来大连化物所1102组将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密切结合,在氟原子与氢分子反应共振态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杨学明等人在实验中利用自行研制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交叉分子束-氢原子里德堡态标识探测装置,以迄今为止气相动力学领域的最高精度测量了F+H2(v=0,j=0,1)HF+H和F+HD(v =0,j=0)HF+D反应的态-态微分散射截面,并首次观测到了F+H2(v=0,j=0,1)HF(v’=2)+H反应中的前向散射现象;在理论研究方面,张东辉通过与南京大学谢代前、厦门大学徐昕等人合作,构造了该反应目前最为精确的势能面,并运用量子动力学计算得到了与实验高度吻合的理论结果。量子散射理论分析表明,F+H2/HD 反应中HF(v’=2)产物的前向散射是由反应共振态直接所致,而F+H2(v=0,j=0)HF(v’=3)+H反应的前向散射主要是由于反应产物在经过HF(v’=3)-H’振动绝热势能面离心势垒时所产生的时间延迟效应而引起的。这一系列高精度实验和精确理论相结合的研究终于对这个经典反应体系中的共振态现象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从而解决了国际上30多年来化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相关文章

蛋白质相互作用识别和干预机制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方军团队在蛋白质复合物形成和干预机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通过溶液状态蛋白质赖氨酸两步稳定同位素标记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实现对蛋白—蛋白识别关键位点区......

大连化物所团队发现过渡金属对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机理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江凌研究员和樊红军研究员团队,与河北工程大学赵志副教授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红外光解离实验装置,发现了氧化锆与二氧化碳形成双齿配位的新颖结构,从......

大连化物所两项锌基单液流电池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牵头制定的两项锌基单液流电池行业标准《锌镍液流电池通用技用技术条件》(NB/T10459-2020)、《锌镍液流电池电堆测试方......

大连化物所CO2催化加氢合成轻质芳烃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我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DNL19T3)孙剑副研究员、葛庆杰研究员、位健副研究员团队在精准调控分子筛Bronsted酸位,促进CO2催化加氢合成轻质芳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芳烃......

张东辉院士团队首次实现超冷四原子反应精确截面计算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东辉院士团队在超冷四原子反应的动力学计算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实现超冷四原子反应的精确截面计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化学快报》。近年来,......

大连化物所等实现乙烷非氧化脱氢制乙烯机理的模型统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浙江大学教授肖丰收、研究员王亮团队合作,在乙烷非氧化脱氢制乙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烃是现......

大连化物所10千瓦级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示范系统投入运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带领科研团队自主开发的10千瓦级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系统在金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投入运行。10千瓦级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示范系统投入运......

提出神经网络构建非绝热势能面新方法

  神经网络构建非绝热势能面 课题组供图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傅碧娜研究员、张东辉院士团队在化学反应的非绝热势......

通过双单原子亚纳米反应器实现高效电化学固氮

双单原子亚纳米反应器实现高效电化学固氮课题组供图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健团队与天津大学教授梁骥团队、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教授孙成华团队合作,通过亚纳米空间限域技术,开发了铁—铜(Fe......

大连化物所验证镍杂二茂铁芳香性来源的电子反馈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无机催化研究组研究员叶生发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席振峰和张文雄研究团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邓亮合作,成功制备了镍杂二茂铁,并通过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