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8 15:29 原文链接: 磁场让内皮细胞“走火入魔”,破解药物递送难题

  静脉给药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给药方式,不过血管内皮的存在导致分子量大于白蛋白(66 kDa)的物质无法渗透出血管。只有当血管内皮的通透性显著增强时,蛋白质、核酸、纳米药物等才能大量穿过内皮进入组织。而大多数疾病状态下,病灶处血管内皮都保持着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导致大分子药物难以大量递送至病灶区。因此,克服血管内皮障碍是药物递送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近期,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的Wilbur A. Lam教授与莱斯大学的Gang Bao教授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增强血管内皮渗透性的物理方法。他们先用外磁场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摄取磁性纳米颗粒(MNPs),再用外磁场作用于胞内MNPs,影响内皮钙黏蛋白和F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扰乱血管内皮黏着连接,从而靶向增强特定区域血管内皮的渗透性,最终增强系统给药在特定部位的输送效率。

  早期研究表明可以利用磁场给胞内MNPs施加外力控制细胞信号通路。而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外加磁场不仅可以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对MNPs的内吞,还能通过磁力调控F-肌动蛋白的动力学和组装结构,而肌动蛋白组装结构的改变可以扰乱粘着链接并增强血管渗透性。因此作者就猜想,是否可以利用磁场通过内皮细胞内的MNPs给细胞施加内力,改变F肌动蛋白,从而增强血管内皮通透性,促进大分子药物输送?

  首先,作者用热分解法合成了直径为16 nm和33 nm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并用磷脂-聚乙二醇进行包载形成亲水的MNPs,同时在包载过程中掺入荧光分子DiI和DiR进行标记分别用于体外、体内荧光成像。他们利用NdFeB磁体产生磁场,计算发现每个MNPs在该磁场内受的磁力大小在1 fN量级。

图1. 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示意图及表征。

  通过将MNPs与内皮细胞一起培养,并用磁场进行处理,他们发现磁场可以显著增强内皮细胞对MNPs的内吞。磁场作用1 h后,内皮细胞内随机分布的F-肌动蛋白纤维沿着磁场方向有序排列。而经计算,这种情况下细胞受力的大小和细胞在血管内皮上受力的大小相当。

图2. 磁力对吞噬MNPs的内皮细胞的影响,改变F-肌动蛋白的排列方式。

  为了模拟体内血管的动态环境,作者制作了一种内皮细胞化的微流体通道。他们将单层的内皮细胞培养在管道的内表面,并使培养基按照生理条件下血液的流速在管道内流动。这种条件下,细胞内的F-肌动蛋白纤维主要富集在细胞-细胞接触面,同时沿着培养基流动的方向排列。

图3. 体外制备内皮细胞化的微流体管道。

  随后,作者研究了流体冲刷状态下磁场对内皮细胞吞噬MNPs的影响及吞噬MNPs后效应的影响。作者发现在步骤1(图4d)的情况下,磁场可以将内皮细胞吞噬的MNPs的量增加2.3倍。而经过步骤1处理之后再按照步骤2(图4e)处理1小时,细胞中的F-肌动蛋白排列被扰乱,沿着流体流动方向的排列减少,同时血管内皮钙粘蛋白排列被扰乱。而在停止磁场作用12小时后,内皮细胞的F-肌动蛋白和血管内皮钙粘蛋白均恢复至处理前的状态,这意味着内皮细胞可以感知剪切力和内部的磁力,并据此动态调节胞内的F-肌动蛋白排列。同时,磁力扰乱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后可以增强内皮通透性,从而增强大分子蛋白质的穿透性。

图4. 体外磁力对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及钙粘蛋白排列的影响。

  随后,为了观察磁力是否可以增强MNPs在小鼠体内血管壁的富集,作者先通过尾静脉给小鼠注射DiR标记的33 nm的MNPs,并将磁体放在对侧的静脉处。近红外荧光成像显示磁场可以增加MNPs在尾静脉血管壁的富集,定量分析显示磁场作用下MNPs在尾静脉血管周围的富集量增加了约10倍,同时MNPs主要分布在内皮上,而不是在组织间隙中。这意味着磁场可以达到磁靶向的作用,增强MNPs在小鼠血管壁上的富集。

图5. 磁场促进MNPs在小鼠体内尾静脉周围富集。

  最后,作者用吲哚花青绿(ICG)研究了磁靶向对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ICG是一种可以与脂蛋白结合形成大分子荧光染料的近红外荧光染料,而结合脂蛋白的ICG只能穿透通透性增强的血管壁,以此模拟大分子蛋白质药物。作者在小鼠尾静脉注射未标记的MNPs后利用磁体处理尾静脉2小时,然后注射ICG,通过近红外活体成像观察ICG的分布,结果显示ICG在小鼠尾部的信号增强了约2倍,而不加磁场则不会影响ICG的分布,这意味着外磁场不仅可以促进MNPs富集在小鼠尾静脉周围,同时还可以通过MNPs给内皮细胞施加外力,导致内皮细胞间连接紊乱,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促进大分子药物穿过血管。

图6. 磁力增强小鼠血管通透性,促进大分子药物透出血管。

  大分子药物(如抗体、核酸类药物)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是对于非肿瘤类不影响血管通透性的疾病而言,大分子药物的输送确是难题。本文巧妙地利用磁靶向作用于细胞内MNPs、可逆地调控血管通透性,从而增强大分子药物的定向输送,着实解决了一大难题。同时,磁场对人体无害,不会因组织而衰减,考虑到MNPs已经在被批准用于临床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补铁剂等,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Theranostics:WNT4调节间充质内皮细胞转化

心脏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活化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损伤后心脏重塑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确定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修复中起调节作用的机制对心脏成纤维细胞靶向治疗至关重要。WNT......

内皮细胞SIRPα信号调控造血祖细胞胸腺归巢和T细胞发育

近日,eLif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明昭课题组题为EndothelialSIRPαsignalingcontrolsVE-cadherinendocytosisforthymichomin......

中国专家团队提出诊治“泛血管疾病”新思路

泛血管疾病是一组血管系统疾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广泛的泛血管疾病还包括小、微血管、静脉以及肿瘤、糖尿病和免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在《Pharmac......

JournalofNanobiotechnology:构建出仿生细胞膜药物递送平台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与滨州医学院教授张桂龙合作,利用膝氏假单胞菌细胞膜,构建了一种高效的药物递送平台。相关成果已被JournalofNanobiotechnol......

合肥研究院构建出仿生细胞膜药物递送平台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与滨州医学院教授张桂龙合作,利用膝氏假单胞菌细胞膜,构建了一种高效的药物递送平台。相关成果已被JournalofNanobiotechnol......

NatCommun:科学家有望开发出减少机体疤痕形成的新方法

内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EndMT,Endo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阶段是诱发纤维化和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尚未阐明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内皮细胞具有非常......

纳米颗粒药物递送可缓解疼痛为慢性疼痛提供新方法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Nature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ApH-responsivenanoparticletargetstheneuroki......

研究显示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

有效的癌症治疗通常需要联合有效的药物递送系统来协同抑制多耐药性肿瘤组织,开发可增强药物负荷和递送效率的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是目前是纳米技术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然而,这种联合使用比单一药物用药更难以实......

癌细胞利用伤口愈合促进自身生长扩散

近日,自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杂志《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揭示了癌症拦截机体天然伤口愈合反应从而得以生长和扩散的分子机制。在该研究中......

血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代谢的调控机制

近日,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苏佳灿教授研究团队在抗骨质疏松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团队论文题目为“ReversalofOsteoporoticActivity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