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03 16:48 原文链接: 新研究:基因突变可以预防青光眼

  青光眼作为当今全球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深深的困扰着许多人。近日,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青光眼国际研究合作有可能为治疗和预防青光眼指明了方向。这项涉及全世界6大洲36个国家12万多人的研究,用深度基因测序的方法,发现了一种可以预防青光眼的突变基因。这项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Genetics》期刊上。

  剥落性综合症(Exfoliation syndrome,XFS)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的原因,也是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的预兆,可导致视力障碍和失明。这种年龄相关的眼病,会使眼睛的前部(虹膜、睫状体、晶状体和小体)出现异常的白片。XFS是一种由于组织中过度产生和逐步积累异常的细胞外物质,而形成的细胞外基质(ECM)的系统性障碍。这种疾病在许多人群中很常见,据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有6000-7000万人受感染。剥脱性青光眼(XFG)常常需要激光和外科介入治疗,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

  XFS患者的家族关联显示基因遗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这一观察也为后来的青光眼研究指出了方向。2007年冰岛的一份研究发现,一个常见基因LOXL1的变体显示出与XFS有很紧密的联系。然而,这样一种LOXL1遗传标记的关联在不同族群中,却显示出完全相反的结果,因此该变体对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了LOXL1基因中罕见的保护性突变。这种p.Y407F突变为XFS提供了25倍的保护,这也是迄今为止在同类常见复杂疾病中所见过的最大程度的保护机制。

  LOXL1是一种编码赖氨酰基氧化酶同系物1(Lysyl oxidase homolog 1)的基因,是已知的第一个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基因位点,在疾病发病机制中被认为起到了核心作用。尽管多态性映射到LOXL1的遗传关联有着压倒性的证据,但该等位基因也有几率在某些人群中被“翻转”,使得结果不一致。这种明显的等位基因逆转意味着XFS疾病生物学的遗传体系结构是复杂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在LOXL1中常见的等位基因翻转不太可能是由于同一族群内的抽样差异,因为已被多个重复试验证实了。研究显示,它们也不可能是由于不同人群的不同的LD结构导致的。

  对LOXL1的深度重新测序使研究人员观察到一种罕见的p.Tyr407Phe变异。该研究证实了这种罕见的p.Tyr407Phe等位基因的功能和生理作用,它对XPS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甚至使其自身超越了基因组的重要性。p.Tyr407Phe替代了位于LOXL1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催化区。后续的生物实验表明,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弹性蛋白和纤维蛋白-1沉积的增加而使ECM稳定的结果。

  这一概念得到了组织病理学实验的支持,该实验显示了在XFS患者的眼部组织中,它可以降低弹性纤维的形成和组织刚度,以及受损的细胞粘连。研究人员推测,携带这种稀有的保护性的p.Tyr407Phe变异可以维持细胞的完整性,使细胞更能抵抗破坏ECM的环境压力。研究人员同时也小心的指出,这种方法的一个局限性是p.Tyr407Phe的生物机制没有在RNA层面上进行测试,因为有可能p.Tyr407Phe会影响RNA的稳定性。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中出现的7个位点并不影响单一的发病途径,这也支持了XFS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的老化疾病,可能由多种途径和不同类型组织的遗传病变引起的假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除了POMP和TMEM136外,还有3个XFS易感基因位点,它映射到Class III MHC区域的AGPAT1(6p21),到RBMS3(3p24)和接近SEMA6A(5q23)。AGPAT1被确定为ω -6(n  -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水平的易感位点,这可能与老龄化人口中的心血管风险有关。据报道,MHC位点(AGPAT1所在位置)也与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直接相关,它们与XFS一样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尽管AGPAT1、RBMS3和SEMA6A的生物学作用还没有被完全了解,但这些位点关联上的一致证据为研究XFS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进一步的途径。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GIS的人类遗传学首席研究员Khor Chiea Chuen博士解释说:“自然发生的基因变异是很难找到的,但一旦发现,它们就会精确的指出潜在的药物靶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的意外和实验’。LOXL1的p.Y407F的罕见变异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论文的第一作者,SERI的执行主任、SNEC的副医学主任Aung Tin教授说: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青光眼遗传学研究,由来自35个其他国家的医学中心和病人共同参与,这项研究的协调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主要工作都在新加坡完成。这些发现非常令人兴奋,因为它能指引治疗青光眼的新疗法。”

  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眼科学教授Janey L. Wiggs博士说:“这些结果提高了我们对青光眼的认识,也为这一常见的致盲疾病指出了重要的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

当爹要趁早!Nature子刊:父亲年龄越大,基因突变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晚婚晚育的现象也日渐普遍。提到“生育年龄”,人们第一反应总联想到女性,“高龄产妇”、“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热点话题。男性在生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

基因新技术可在48小时内制造测试千种基因突变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TARDIS,可一举测试数千种基因突变的影响,将以往需要耗时多年的工作压缩到几天内。生物学家可借此在动物身上开展新实验,比较一种基因的多种突变,找出导致特定特征的突变......

探寻年轻乳腺癌诊治的“中国化之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及其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我国年轻乳腺癌诊治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一文指出,我国年轻乳腺癌尚存在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患者寻求生育力保存、治疗......

64%中国癌症患者有可用药的潜在临床基因突变

论文截图研究人员在分析数据(受访者供图)近日,《自然-通讯》刊发了一项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铭辉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医院及至本医疗针对亚洲癌症人群基因组特征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从基因层面将中国人群与西方......

新研究揭示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基因突变致病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王红艳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陈继团队合作,发现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中KCTD7(一个染色体基因)失活,干扰溶酶体水解酶类的分选和转运,进而导致溶酶体功能缺陷和疾病发......

《Science》:40岁后大脑开始衰老的指示灯

早期发育的基因突变与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几种精神疾病有关,这些疾病的症状通常在儿童和成年早期表现出来。然而,突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的,另一种是自发发生的,在受精后由环境诱发的,可以持续一生的突变。......

有些人为何会产生攻击行为?或与基因突变有关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人群中,有人温文尔雅,有人暴虐无常。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有攻击行为的人,体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记者16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石云教授团队联合中外学者研究发现,编码大脑内谷氨酸受体......

AI预测青光眼发病与进展见成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张秀兰团队成功研发用AI智能预测青光眼发病与进展。该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青光眼发病预测和进展预测。相关研究6月1日发表于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

突变“热点”揭示癌症诱发新因素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师们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了癌症进化中一个此前未被认识到的关键角色:基因组某些区域发生的簇状突变。研究人员发现,“簇状体细胞突变”在大约10%的人身上诱发了癌症进展,了解它......

狗狗为啥变小?基因突变源自古代狼

人们普遍认为,像博美犬和吉娃娃这样的小型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想要小巧可爱的伴侣。但1月28日,发表于细胞出版社(CellPress)旗下期刊CurrentBiology(《当代生物学》)的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