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4 15:58 原文链接: 国科大新成立的两个学院要搞大事情

  2017年9月10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于劭炜举着标有“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的牌子站在队伍的最前方,来自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的他是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的第一批新生之一,他对这个新成立的学院满怀期待的说:“有国科大这么实力雄厚的科研平台,在可预见的未来,学院和我定有明朗的明天。”

  当天,国科大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党委书记张杰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共同出席揭牌仪式。

  成立:为即将出现的新技术培养人才

  “成立一个学院的初心是什么?”丁仲礼在致辞中指出,国科大曾经长期根据学科目录建设学科,但现在要建设不在学科名录上的一级学科,就是要为即将出现的、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培养人才。20年前我们以为是科幻的东西,现在有很多都已经成真了,时代到来得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纳米科技如何能全面领跑?人工智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这两个命题国科大有责任去解答。”丁仲礼强调,每一个开办的新学院,要有很好的设计,足够长远的眼光,宽大的胸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实现初心。

  揭牌仪式后,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举行了2017级开学典礼,本学年共有144名新生。

  国科大人工智能技术学院院长、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徐波指出,人工智能目前正处在风口浪尖的发展势头,这种势头主要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方面良好的发展环境。未来,人工智能会发展成为一个学科体系,会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沿性技术。

  “你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遇”,徐波希望同学们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学会独立思考,把知识和数据有效结合,去发展新的模式,找准自己的愿景,形成自己“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据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副院长、自动化所副所长刘成林介绍,国科大是我国首个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创“科教融合”学院的高校。学科的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建设结合了该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应用需求,涵盖了智能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体现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大应用相结合的特点。

  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基础设立核心课,以人工智能学科前沿领域系统理论和技术设置专业普及课,以前沿科学和技术设置专业研讨课。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和人才现状,学院还将围绕产业态势,联合学术界、产业界开设前沿系列讲座、国际学术前沿暑期课程等。

  开学典礼上,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对新生们提出了两点期望,她希望走在人工智能最好时代的同学们,可以应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她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高端人才的培养,同学们要将技术体系下纵深的人才培养与经济、管理、法律、社会规范等横向人才培养联系起来,努力成为“十字形”的人才。

  开学典礼上,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谭铁牛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专题报告。

  “你们生逢其时,前程可期!”谭铁牛院士表示有点“羡慕”新生们。他回忆道,“1985年,我第一次坐飞机落地在英国希思罗机场时发现小轿车那么多,但国内大部分还是自行车,这给了我巨大的震撼。而现在中国的崛起、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大概比你们大32岁,而当你们到我这个年纪,也就是2049年,恰逢建国一百年。你们能和时代同发展,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自豪!”

  谭铁牛指出,作为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关键使能技术,人工智能已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必将深刻影响国际产业格局和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对国家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前沿学科。最后,他鼓励同学们,努力耕耘方有收获。

  开拓:培养真正做出大贡献的能力

  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揭牌仪式后举行2017级开学典礼。

  “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到这儿来,把他们培养成才,不仅对国家做出了贡献,同时对世界做出了贡献。” 国科大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院士指出,学校能率先设置纳米学院,非常有开创性和开拓性。这对推动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人才的培养都会做出重大的贡献。对于交叉学科未来的教育是一个极好的开端,更是壮举。他提出要建立一整套系统化的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端的研究科研的产业化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领军人物。

  “来到国科大的你们是幸运的。这是你们创造未来的地方,也是梦开始的地方。” 国科大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刘鸣华研究员讲述着我国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学生培养,“纳米学院的学生,既需要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又需要对某一特定领域进行钻研。一方面做好学科交叉,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学院希望将来能把通识教育和复合型人才教育结合在一起。既加强社会应用,也强调国际化培养方式,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对于即将开始的科研之路,于劭炜说,“在其他高校,人工智能被划入其他学科下,但是听过各位老师们的讲解,我发现人工智能是交叉的、新兴的、前沿的学科。学校和学院在新学科建设上投入了许多心血,未来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

以AI之名跨界融合

11月4日,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协主办的2022“海聚英才”学科交叉高峰论坛“菁英思想汇”暨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联谊会——智联未来人工智能主题沙龙在科学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

世界顶尖科学家:我们身处信息时代的起始

问世不足百年,计算机科学已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其未来发展方向如何?11月7日,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圆桌会议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围坐圆桌π”,共议“数智未来新突破”......

AI设计透明窗户涂料为建筑物降温

北京11月2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夏季炎热,对建筑物降温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最近,韩国庆熙大学和圣母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能源快报》上报告称,他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

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写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76.shtm编译|卜金婷你还在为写论文而痛苦?看不完的文献、做不完的实验、处理不完的数据&he......

元宇宙可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制高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42.shtm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刘育英夏宾)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戴琼......

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基座 为产业智能化添薪续力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我们党和国家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独立章节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党对科技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对科技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了我......

人工智能,为科研注入智慧动能

日前,科技部等六部门发文,着力打造若干重大场景,拓展人工智能应用,高水平科研活动是其中之一。如今,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在数据获取、实验预测、结果分析等方面具有优势,生命科学、数学、化学、空间科学......

人工智能“钱”路何方

同一天,两家人工智能(AI)企业“冰火两重天”。10月11日,有光科技宣布,该公司已获得AEF大湾区创业基金(由戈壁大湾区管理)新一轮投资,以进一步拓展其业务区域。与此同时,港股上市的商汤科技早盘冲高......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团队提出一种新型人工智能框架

中新网合肥10月14日电(吴兰陈坤)记者14日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王红强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目标检测人工智能框架,为快速高精度实时在线目标识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多教授联合合作创造“最强化学大脑”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毅、江俊教授团队与自动化系尚伟伟等合作,通过开发和集成移动机器人、化学工作站、智能操作系统、科学数据库,研制出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相关......